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

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

《洪范五行传》中讲:“君王的目光不能明察,不能辨别贤与不肖,错误表现在举措失当,错误的惩罚即是恒燠(yù),恒燠就是闷热,达到极致人则会生病。会有草妖出现,会有蠃(luǒ)虫孽出现,会有羊祸出现,反映在人身上,会有眼疾,眼睛红肿,会有赤眚赤祥。以五行来解释,须水克火。”

“目光不敏锐,称为不哲,哲,即是智。《诗经》中说:‘你为政不明,无人辅佐;你若执政有德,臣下则不会背叛。’意思是君王不能明察,政治昏昧,受到蒙蔽,不能明辨是非善恶,只会亲近佞臣,提拔逢迎拍马的人,无功者受赏,有罪者不罚,授职封爵紊乱,失在做事犹豫不决,因此会受到惩罚。盛夏时,日照时间长,暑热以养物,朝政荒废,就会罚在气候闷热。气候闷热,冬天还会出现暖冬,春夏气候不调和,此时会有疫病流行,这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害,还会有流行病出现。反映在自然界,即使有霜降,也不能杀死害草;反映在朝政上,惩罚由臣下专断,诛杀不按照季节时令。会出现草妖。妖孽的表现,外貌以服饰,言辞以诗歌,有怪异的声音。还会有怪异的颜色,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五色,此时眼睛会视物不清,圣人认为这是草妖出现。君王失去明察。气候温暖则会生虫,会有蠃虫妖出现,会有螟虫出现,应当被冻死的没有死,不应该繁殖的大量繁殖,过多过滥则造成灾害。刘歆认为,这些均属于愿望与结果相冲突。在《易经》中,刚包容柔为《离卦》,离卦为火为目。羊的头顶生角,下面有蹄,这就是刚包容柔,羊的眼睛很大,却视物不清,视觉不明,会出现羊祸,一般来说,温暖的年份,羊容易得疫病而死,人们会认为这很怪异,其实就是这样。对于人,则会有眼疾,会视物不清。眼睛红肿上火,这叫做赤眚赤祥。凡是眼睛出问题,都是伤在火气,火气伤害则须用水来压制。病得厉害,则顺势而为,祸也可以转化为福,这叫做寿。刘歆在古书中看到,这叫做羽虫之孽,也叫做鸡祸。刘歆解释,在天文学上,南方的鸟宿也叫鸟喙,鸟是羽虫;祸由羽来,因此也叫鸡祸;鸡在《易经》中,是《巽卦》。刘歆的这种解释有误。多种徵兆可以表现出常年温暖,刘向认为,《春秋》中记载,冬天有不结冰的情况。小的暖冬不记载,只记载不结冰的时间,是举大的例子。京房在《易传》中说:“君王无功授予爵禄叫做‘欺’,其惩罚就是恒燠,有雨雪但是四季温暖。臣安享禄位,骄奢淫逸叫做‘乱’,暖冬则会生虫。知道臣下有罪,不加以惩罚叫做‘舒’,四季温暖,夏天会以暑气杀人,冬天会有植物开花。臣下有重罪不加以惩罚,就会出现朝政衰亡,其结果就是应该寒冷的冬季却像六月一样温暖。”

鲁桓公十五年(公元前697年),“春天,没有结冰。”刘向认为,周代的春天,是汉代的冬天。此前鲁桓公联合诸侯,与邻国挑起战端,三次挑战,一败再败,对内失去民心,对外结怨诸侯,鲁桓公不敢对主战的大臣实施惩罚,郑伯姬突篡夺哥哥的位置成为郑国国君,鲁桓公却与郑伯姬突的关系很好,气味相投,不能正确地处理善恶关系。董仲舒认为这些象征着国君夫人的行为不端,阴失去了节制。

鲁成公元年(公元前590年),“二月,没有结冰。”董仲舒认为刚经历了鲁宣公的丧葬,鲁国国君和臣下没有哀伤之心,反而炕阳,鲁国制定丘甲军赋法。刘向认为当时鲁成公年幼,鲁国政治过于舒缓。

鲁襄公二十八年(公元前545年),“春天,没有结冰。”刘向认为此前鲁国国君设置三支军队,有侵犯邻国,动用武力的想法,与邻国不和,邻国从三个方向讨伐鲁国,战事持续十几年,导致国家出现饥馑,百姓怨恨,臣下离心离德,鲁襄公恐惧而政治又弛缓,对不法大臣不敢实施惩罚,楚国是夷狄之国,鲁襄公却有依附楚国的想法,这就有了春天不结冰,这是不能区分善恶的反映。董仲舒的解释大致相同。一般来说,有水旱灾害,有寒暑变化,天下都一样,因此说“春天不结冰”,这是灾异。鲁桓公杀害哥哥,有弑君之罪,对外促成宋国内乱,与郑国交换城邑,背叛周王室。鲁成公时,楚国在中国横行,周王室大夫王札子杀害召伯、毛伯,晋国在贸戎打败天子的军队,天子对此无可奈何。鲁襄公时,天下诸侯国,都是大夫在国内掌控国政,国君的大权旁落。各诸侯国国君的权势日益衰落,这就是善恶不明,对不法大夫不能实施惩罚造成的恶果。周王室失之舒,秦国失之急,因此周王室衰落时没有寒冬,秦国灭亡时没有暑热。

武帝元狩六年(公元前117年)冬天,冬季不结冰。此前,连续几年武帝派出大将军卫青、霍去病攻打祁连山,跨越沙漠,对匈奴伊稚斜单于穷追猛打,斩首十余万级,大军凯旋而归,武帝大行赏赐庆贺。此后武帝开始考虑百姓的贫困疾苦,这一年武帝派出博士褚大等六人持符节,巡行天下,抚恤鳏寡孤独;政府向百姓借贷钱款,赈济困苦;让郡、诸侯国官吏举荐散逸在民间的独行君子,送往皇帝的行宫,皇帝予以接见。郡、国中有能够提出谏言的士人,报给丞相府、御史大夫府。天下为此而欢欣鼓舞。

昭帝始元二年(公元前85年)冬天,冬天没有结冰。这一年昭帝九岁,大将军霍光在朝中执掌朝政,开始施行舒缓政策,与民休息,以此取悦于天下百姓。

鲁釐公三十三年(公元前627年),“十二月,霜降却不能杀死荒草。”刘歆认为这是草妖。刘向认为汉代的十月,是周代的十二月。在《易经》中,五是天位,是君位,九月份阴气到来,五通于天位,其卦象是《剥卦》,剥的意思就是万物陨落,上天开始大行杀伐,明确阴命要服从于阳命,臣下接受君命而实施杀伐。十月霜降,草木却不能凋零,这是君命得不到执行,过于舒缓的反映。在春秋时,公子遂在鲁国专权,三桓家族在鲁国开始担任上卿,上天告诫,从此以后,鲁国将会出现祸乱。鲁文公不醒悟,后来公子遂杀害了子赤,季氏、叔孙、孟孙三家驱逐鲁昭公。董仲舒的看法大致相同。京房在《易传》中说:“臣下不能执行政令,就会出现霜降后草木不能凋零。”。

《书序》中讲:“伊陟辅佐太戊,亳地出现怪异,桑树、楮树长在一起。”《洪范五行传》中讲:“两棵树在宫中长在一起,七日间长得有双手合抱那么粗。伊陟以此来告诫太戊修德,两棵树很快枯死。”刘向认为殷商的国运已经衰落,高宗此时即位,居丧期间表现出哀痛,天下随之响应,朝中政治开始出现转机,高宗此后又荒废政事,国家出现危亡迹象,此时桑树、楮树出现怪异现象。桑与丧是同音,楮树表示还有生机,这是生杀大权落在臣下手中的象征,这些类似于草妖。一般来说,野外的树木在宫中生长而且暴长,意味着小人坐在大臣的位置上,会危及到国家安危,象征着朝廷将会成为废墟。

《书序》中又讲:“高宗祭祀成汤,有野鸡飞临宫中,停留在鼎耳上鸣叫。”祖己说:“这是在告诫君王,要端正政事。”刘向认为野鸡会鸣叫的是雄野鸡,长有艳丽的羽毛。在《易经》中,鸡为《离卦》,雉星宿位置在南方,这类似于赤祥。刘歆认为这是羽虫孽。《易经》中有《鼎卦》,鼎,是宗庙的礼器,在宗庙祭祀时使用,保管礼器的是长子。野鸡从外面飞进来,停留在宗庙礼器上,这预示着继嗣会发生改变。一般来说,鼎有三足,代表着三公,移动鼎要抬着鼎耳。野鸡站在鼎耳上,这表明小人将要居于三公的位置,会影响到宗庙的祭祀。野外的树木在宫中生长,野鸡飞入庙堂,这些都是败亡的异兆。武丁恐惧万分,向忠臣、贤者求计,高宗武丁此后开始修德,端正政事,对内重用傅说,将国事托付于傅说,对外讨伐鬼方,以安定华夏,树木、野鸡昭示的妖孽得以化解,武丁享受百余年的福寿,这就是所谓的“六灾出现,只要能够谨慎地处理政事,还会有五福降临,要正确地使用臣下”。用五行来解释,须金克木,木不能曲直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