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

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

在春秋末年,孔子去世后,对过往历史的严肃批评即停止了。孔子的七十弟子去世后,对古代典籍的解释即有了许多学派。从此后,孔子编撰的《春秋》,有五家学术流派进行解释,孔子整理的《诗经》,四家学术流派进行解释。孔子晚年时研究的《易经》,更多家学术流派进行解释。到了战国时期,又出现了纵横家学派,对古代遗存典籍的解释、真伪上的纷争,真可谓是百家争鸣。诸子百家,各种学术流派,著述纷纭,扑朔迷离。秦国统一天下后,除了法家学说,将其它学术流派一概禁止,一把火将诸子百家的学说、书籍统统烧掉。秦始皇以为这样做,即可以使得治下的百姓愚昧,对中央集权统治、对治理天下黔首(民众)最为有利。汉朝建国之后,认识到秦廷对于知识、学术流派、政策上的失误,遂征集天下散逸在民间的书籍加以整理,仍然不够,继续向天下征求书籍,广开献书门路。在武帝朝,征集上来的书籍很多,但残存的简册散乱,有些篇章已经缺失。在当时,因为简册缺失,古代遗存下来可供借鉴的典章制度残缺不全。目睹这种情况,武帝喟然叹道:“朕对此很忧虑!”为此武帝诏令,宫中设立专门的藏书机构,制定藏书制度,安排抄书官员。春秋以来,从诸子百家学说,到各种逸闻传说,均收集珍藏在秘府中。在成帝朝,因为收藏的书籍,有很多仍然不完整,成帝派出谒者陈农,到民间继续搜求散落的书籍。成帝下诏,由光禄大夫刘向,在宫中整理点校六经典籍,以及诸子百家学说。其中包括诗辞歌赋;步兵校尉任宏点校兵书;太史令尹咸点校天文地理卜筮书籍;侍医李柱国点校各种技艺书籍。每一种书籍点校完毕,由刘向负责汇总,编辑条目、篇目,而后列出总纲,写出概要,加以整理后上奏成帝核准。刘向去世后,在哀帝朝,哀帝又诏命刘向的儿子——侍中奉车都尉刘歆继承父业。刘歆在刘向点校书籍的基础上,将所有书籍分门别类,总括成《七略》,上奏哀帝。此后就有了《辑略》、《六艺略》、《诸子略》、《诗赋略》、《兵书略》、《术数略》和《方技略》。现在删繁就简,择其概要,以备各类书籍的查考。

《易经》有十二篇,分别是施氏、孟氏、梁丘氏三家。

《易传周氏》有二篇。周氏,字王孙。

《服氏》有二篇。

《杨氏》有二篇。杨氏,名何,字叔元,甾川国人。

《蔡公》有二篇。蔡公是卫地人,曾经向周王孙学习。《韩氏》有二篇。韩氏,名婴。

《王氏》有二篇。王氏,名同。

《丁氏》有八篇。丁氏,名宽,字子襄,梁国人。

《古五子》有十八篇。从甲子到壬子,以篆书体书写,讲解《易经》的阴阳学说。

《淮南道训》有二篇。是淮南王刘安聘请通晓《易经》的九位士人编写,又号称九师学说。

《古杂》有八十篇,《杂灾异》有三十五篇,《神输》有五篇,还有图书一卷。

《孟氏京房》有十一篇,《灾异孟氏京房》有六十六篇,五鹿充宗的《略说》有三篇,《京氏段嘉》有十二篇。

《章句》有施氏、孟氏、梁丘氏的,各有二篇。

《易经》的解释共有十三家,二百九十四篇。

《易经》中说:“伏羲氏仰观天象,俯查地理,观察鸟兽纹路,以及它们生活的区域。从身边事物观察,再延伸至遥远的事物,总结相互间相同与不同的地方,演绎出八卦,借以与神明沟通,以解释万物存在的方式。”在殷代和周代,商纣王身处帝王尊位,却暴殄天物,逆天行事。文王以地方诸侯身份,顺应天命,推行道义,在思考天文与人世间的关系时,努力感悟其中的道理,以卜卦形式重新排列《易经》中的六爻,而后写出上下两篇《卦辞》和《爻辞》。孔子写了《彖(tuàn)卦》、《象卦》、《系辞》、《文言》、《序卦》等十篇,做出进一步解释。通过圣人的解读,《易经》中的深奥道理有了更为详尽的阐释。这是三位圣人对《易经》所做出的贡献,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。在秦朝焚书时,因为《易经》内容与占卦卜筮有关联,没有遭到禁止,因此而得以流传。汉朝建国之后,田何教授《易经》。在宣帝、元帝朝,还有施氏、孟氏、梁丘氏、京氏《易经》等学术流派,朝廷将几种学术流派,均列于学官。民间还有费氏、高氏二家《易经》学术流派,没有列于学官。刘向以宫中收藏的《古文易经》,作为底本,校对施氏、孟氏、梁丘氏《易经》,发现与古文《易经》中有些地方不同,特别是“无咎”、“悔亡”等处,费氏传授的《易经》与古文相同。

《古文尚书》有经文四十六卷。共计五十七篇。

《今文尚书》有经文二十九卷。有大夏侯、小夏侯二家的学说。《欧阳尚书》有经文三十二卷。

《尚书大传》四十一篇。

《欧阳尚书章句》三十一卷。

《大、小夏侯尚书章句》各有二十九卷。

《大、小夏侯尚书解故》有二十九篇。《欧阳尚书说义》有二篇。

刘向写的《洪范五行传论》十一卷。

许商写的《洪范五行传记》一篇。

《周书》七十一篇。这是周代的历史记录。

《议奏》四十二篇。这是在宣帝朝,儒生学者在石渠阁讨论经文异同时的记录。

与《尚书》有关的共有九家,合计四百一十二篇。加上刘向的《稽疑》一篇。

《易经》中说:“黄河出图,圣人模仿之,绘出八卦;洛水出书,圣人取法之,著述《洪范》。”由此推断,《尚书·洪范》出现的时间,有着很久远的历史。在孔子时代,孔子将《尚书》重新整理编辑。《尚书》中的内容,上从尧帝开始,向下直到秦国,有一百篇。孔子为新书写下序言,阐明整理《尚书》的想法。在秦朝焚烧图书时,禁止各家学术流派,济南国人伏生,将《尚书》藏在家中的墙壁内。汉朝建国后,《尚书》中的篇章已经有许多缺失,伏生经过整理,保存下来二十九篇。伏生遂在齐国、鲁国讲学授徒。在宣帝朝,又有了《欧阳尚书》、《大、小夏侯氏尚书》问世,朝廷将它们也列于学官。《古文尚书》是从孔子旧宅墙壁中发现,在武帝朝末年,鲁恭王刘馀扩建王宫,毁坏孔子的旧宅,在拆毁旧宅时,发现藏在旧宅墙壁中的《古文尚书》,其中还有《礼记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等几十篇书籍,这些书籍全部用篆体字书写。鲁恭王刘馀来到孔子旧宅,听到钟鼓石磐琴瑟的声音,有些害怕,就停止了继续拆毁旧宅。孔安国是孔子的嫡系后裔,取走这些书籍,经过考证,除了已经问世的二十九篇《尚书》,比伏生教授的《尚书》多出十六篇。孔安国将这些书籍献予朝廷。正碰上巫蛊案骤起,武帝没有心情,没有将古文《尚书》列于学官。刘向用孔子墙壁中发现的古文《尚书》,校队欧阳、大、小夏侯三家《尚书》,发现《酒诰》中少了一个简牍,《召诰》中少了二个简牍。一根简牍上写有二十五个字,即少了二十五字。一根简牍上写有二十二个字,即少了二十二字,还有文字出现差异的地方,大约有七百余字,遗漏几十个字。《尚书》中所记载的内容,是上古时中央政府的文告,用以号令天下,如果内容出现差异,则听文告,执行法令的官员,即不能按照法规、章程行事。古文在阅读中,需要有正音训读,通过注音解释,可以按照今文来阅读。

《诗经》有二十八卷,分为鲁国、齐国、韩国三家。

《鲁诗解释》有二十五卷。

《鲁诗说明》有二十八卷。

《齐诗后氏解释》有二十卷。

《齐诗孙氏解释》有二十七卷。

《齐诗后氏传》有三十九卷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