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

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

韩信,淮阴县人。韩信家境贫寒,加之品行不好,在地方上,不能通过举荐担任官吏。韩信从未想过谋一份职业,比如说做一位商贩,来养活自己,只好寄人篱下。韩信母亲去世得早,无钱下葬,只好找块高地,地势空旷干燥,在此安葬母亲。韩信臆想,将来在此地,可以安置万家。韩信在下乡南昌亭长的家中寄食,时间久了,亭长的妻子讨厌韩信。一天早晨,全家人坐在床上吃饭,吃完饭后,韩信赶过来,亭长的妻子却没有为韩信留下早饭。韩信知道主人家不欢迎,以后不再去乞食。韩信曾经在城外的河中钓鱼,有一位漂洗丝绵的婆婆,可怜韩信没有饭吃,让韩信吃自己带来的饭,一连吃了几十天。韩信对婆婆讲:“我将来一定要报答婆婆。”婆婆生气地说:“一个男人,不能自食其力,我可怜你,分你一口饭吃,谁指望你报答!”淮阴县一位无赖少年欺侮韩信,对韩信说:“我看你长得身材高大,身上还带着佩剑,其实没有什么胆量。”当着众人的面,这位无赖竟然挑衅韩信,说:“你如果有胆量,就用佩剑来刺我,如果没有,就从我的裤裆底下爬过去。”韩信看着这位无赖,注视良久,然后匍匐在地上,从这位无赖的裤裆底下爬了过去。围观的人大笑,认为韩信胆子小。

当项梁率领义军渡过淮河北上时,韩信杖剑参加义军,在项梁麾下做了一名小官吏,默默无闻。项梁兵败被杀,韩信又来到项羽帐下,担任郎中。韩信多次向项羽建言,项羽不予采用。刘邦被封为汉王后,率领汉军前往蜀郡,韩信逃出楚营,来到刘邦军中,但仍然是默默无闻,仅做了一位管理粮仓的小官吏。由于触犯军法,要被杀头,同案犯有十三人先后被杀,轮到韩信,韩信扬起头来,看着滕公夏侯婴,激昂地说:“汉王不是要夺取天下吗?为何还要杀壮士!”滕公对韩信的话很惊奇,又看到韩信相貌堂堂,于是为韩信松开绑绳,与韩信交谈,很欣赏韩信的见解,此后将韩信推荐给汉王刘邦。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,还是没有重用他。

韩信与萧何交往较多,在与萧何的交谈中,萧何对韩信的见解颇为欣赏。汉军撤往南郑,已经有很多将领在途中逃亡,前后有几十人。韩信想,萧何等人已经向汉王推荐过自己,却仍然得不到重用,于是也想逃走。萧何得知韩信逃亡的消息,来不及向刘邦报告,亲自骑马追赶韩信。有人向汉王报告:“丞相逃了。”汉王闻言大怒,感觉如同失去了左右膀臂。过了二天,萧何返回,谒见汉王。汉王刘邦且喜且怒,看到萧何就骂:“你也会逃跑,为什么?”萧何说:“臣哪里敢逃跑,我这是去追逃跑的人。”刘邦问:“你追的是谁?”回答:“是韩信。”刘邦大骂:“逃亡的将军有几十位,你不去追;却去追一个韩信,你是不是在放屁。”萧何说:“别的将领跑,很容易再得到,至于韩信,那是国士无双。大王要想在汉中称王,可以不用韩信;大王要想夺取天下,那就非要用韩信不可,除此人外,没有第二位将领,可以帮助大王实现愿望。这就要看大王如何打算。”刘邦说:“我肯定要东归,怎么会在这里呆一辈子?”萧何说:“大王决计要东归,那就一定要重用韩信,韩信也才会留下来;如果大王不能重用韩信,韩信还是会逃走。”汉王说:“我看在你的面子上,拜他为将军。”萧何说:“拜他为将军,韩信也不会留下。”汉王说:“那我就拜他为大将军。”萧何说:“这样最好。”于是刘邦就要把韩信召来,拜韩信为大将军。萧何说:“大王对人素来侮慢无礼,今天要拜大将军,就像是在召唤一个孩子,这也是韩信为什么要逃走的原因。大王要拜韩信为大将军,首先要择日,斋戒沐浴,还要设立坛场,准备必要的仪式,然后再拜韩信为大将军,只有这样做,才会显得庄重。”刘邦也答应了。诸位将军很高兴,人人都认为自己是做大将军的材料。等到拜将时,才知道拜的是韩信,全军震惊。

韩信被拜为大将军后,刘邦坐下来与韩信交谈。汉王问:“丞相讲了将军很多好话,将军有什么奇计妙策,可以教寡人?”韩信拜谢,问汉王:“如果大王欲向东争夺天下,面临的对手应该是项王吧?”刘邦说:“是的”。韩信又问:“大王与项王比较,谁的军队更为强大,更加勇猛?”汉王沉思良久,说:“汉军不如楚军。”韩信起身再拜,向汉王谢道:“韩信也认为大王率领的汉军不如楚军强大。然而臣韩信曾经在楚军中待过,接触过项王,请让臣分析一下项王。项王怒喝一声,千万人恐惧,不敢妄动,但项王不能选贤任能,只是匹夫之勇。项王为人谦恭,待人接物,彬彬有礼,人患有疾病,项王会涕泪交流,还会与人分享饮食,但项王手下的将领杀敌立功,应该论功行赏时,项王却将印信拿在手中,玩的没了棱角,也不愿意授予立功受赏的人,项王的作为,只能说是妇人之仁。项王虽然号称霸王,王天下而臣诸侯,可是项王却没有选择在关中建都,而是选择了在彭城建都;项王违背与义帝的约定,分封诸侯王不公,自己亲近的人,即分在好地方,因为此而引起诸侯王不满。诸侯王看到项王将义帝驱赶至江南,也纷纷效仿,驱赶自己领地上的封王,擅自选择好的领地。项王战后杀戮太重,所过之处,无不剿灭,结怨百姓,失去民心,百姓不愿意归附,只是畏惧项王残暴,才违心归附。因此说,项王虽然身为霸王,其实早已经失去民心,项王的强很容易转化为弱。大王只要反其道而行之,重用天下勇士,何愁不能灭亡项王!大王首先要制定政策,此后占领城邑,将会拿出来封赏功臣,这样做,那位将领不愿意为之效命!除此之外,汉军东归心切,大军所指,将是所向披靡!项王封在三秦的诸侯王,均为秦人原来的叛将。他们率领秦中子弟,在数年时间内,战死在沙场上的,难以计数。他们又欺骗秦军投降诸侯联军,在新安县,项王设计坑杀二十万秦军,只留下章邯、司马欣、董翳,秦地父兄恨透了这三位叛将,将他们恨之入骨。今天楚军强大,项羽将他们三位封为诸侯王,可是秦地百姓并不拥戴他们三位。大王进入武关之后,秋毫无犯,废除秦法,与秦地的百姓约法三章,秦地百姓无不翘首以盼,希望大王能够在关中称王。诸侯原来约定,先进入关中者,在关中称王,关中百姓早已经是家喻户晓。大王未能如愿,结果被贬黜至巴、蜀,秦地百姓无不为此感到遗憾。今天大王高举义旗向东,三秦之地,将会传檄而定。”汉王刘邦听了韩信的分析,非常高兴,恨自己没有能早日重用韩信。随即按照韩信设计的方略,部署手下将领,准备打出汉中。

汉王刘邦率领大军东出陈仓,平定三秦。汉纪元二年(公元前205年),汉军走出函谷关,收复西魏国、河南等地,韩王郑昌、殷王司马卬先后投降。刘邦命令齐国、赵国出兵,而后率领联军一举攻下楚国都城——彭城,接下来,汉军又被楚军打败,只好退了回来。韩信率领汉军在荥阳与刘邦会合,此后,汉军在楚国领地的京县、索邑之间抗击楚军,使楚军始终不能再向西,进入汉国领地。

刘邦在彭城兵败,塞王司马欣、翟王董翳随即叛汉降楚,齐国、赵国、西魏国也先后叛汉,与楚国项羽讲和。刘邦派出特使郦食其前往西魏国游说魏王豹,魏豹不听,于是刘邦派出韩信以左丞相身份,率领汉军进攻西魏国。韩信问郦食其:“魏国现在的大将军是周叔吗?”郦食其说:“魏国使用的是柏直。”韩信说:“这是一个笨蛋。”韩信遂率领汉军进攻西魏国。西魏国在蒲坂县设置重兵,封锁黄河临晋渡口。韩信在黄河岸边设置疑兵,安排船只,做出要从临晋渡河的样子,暗中却派出精兵,从夏阳县用木盆等渡河工具渡过黄河,奇袭安邑县。魏王豹大惊,急忙调集魏军前来迎击韩信。在乱军中汉军擒获魏豹,至此,汉军平定了河东(西魏国),韩信派人向刘邦请示:“希望大王能拨予臣三万汉军,臣愿意向北继续平定燕国、赵国,向东进攻齐国,向南断绝楚军粮道,而后向西在荥阳城下,与汉王会师。”汉王拨予韩信三万汉军,派张耳与韩信一起,向北进攻赵国、代国。代国被打败后,韩信在阏与县擒获夏说。攻下西魏国、代国后,刘邦派人将韩信的这支汉军部分精锐调走,抵达荥阳前线,抗击楚军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