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> 第2节

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第2节

韩信、张耳以数万汉军,东下井陉进攻赵国。赵王歇、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到来,遂将赵军摆在井陉隘口,对外号称二十万。广武君李左车为成安君陈余献上奇计,广武君说:“听说汉将韩信渡过黄河向东,俘虏西魏王,擒获夏说,新破阏与县,现在与张耳一起,想一鼓作气地再攻下赵国,这支汉军乘胜而来,远离后方,其兵锋锐不可挡。臣听说‘千里馈粮,士有饥色;砍柴做饭,师不宿饱。’赵国的井陉隘口非常狭窄,车不能并行,骑不能成列,汉军远道而来,长途奔袭数百里,粮食一定会落在后边。希望将军能拨予臣三万奇兵,从小路截断汉军粮道;将军则深沟高垒,暂时不与韩信交锋,致使汉军前不能战,后不能退,臣率领奇兵截断汉军后路,让汉军在野外得不到粮草补充,不出十天,臣保证可以将这两位汉将的首级摆在将军帐下。恳请将军认真考虑臣的建议,否则我们很有可能会成为这两位汉将的俘虏。”成安君陈余,是一位书呆子,总说义兵不用奇谋,陈余强辩道:“兵法上讲‘十倍的兵力,可以包围敌人,两倍的兵力,可以与敌人决战。’韩信这次带来的汉军,号称数万,其实并没有那么多,千里奔袭赵国,汉军已经是疲惫不堪,如果我们再怯敌畏战,以后再有更强大的敌军前来,将如何应对?诸侯知道我们怯战,也将会对我们肆意凌辱。”对广武君提出的建议,陈余没有采纳。

韩信派出的奸细了解到陈余拒绝了广武君的建议,回来后向韩信报告,韩信大喜,随即下定决心,率领汉军直扑井陉。距离井陉隘口还有三十余里,韩信扎下汉军大营。半夜里,韩信传令汉军出发,先挑选二千名轻骑,每人携带一面汉军赤旗,沿着小路攀上山顶,隐蔽在暗处观察赵军。临行前,韩信告诫他们:“赵军看见我军退走,一定会倾巢出动,追赶我军,到那时,你们要迅速冲进赵营,拔掉赵军的旗帜,换上汉军的旗帜。”然后韩信命令副将传令吃饭,韩信说:“今日打败赵军后,再与诸位将军一起会餐。”众位将领听了这样的安排,均感到莫名其妙,假意应承道:“好。”韩信又对值日官说:“赵军已经占领有利地形,没有看见汉军旗帜、战鼓前,不会进攻,还以为我们会知难而退。”韩信先派出一万部队,抵达攻击地域,背水设阵。赵军看见汉军的布阵,哈哈大笑。天一亮,韩信竖起将军旗,擂起战鼓,命令士兵们随着鼓声向井陉隘口前进。赵军打开营寨,迎击汉军,双方激战很久。此时韩信、张耳突然命令汉军丢弃战鼓、军旗,率领汉军向水边的营地撤退,抵达水边后,又回过头来再战。赵军的营帐此时已经空虚,赵军士兵们蜂拥而出,争夺汉军丢弃在战场上的军旗、战鼓,一边穷追韩信、张耳。韩信、张耳率领汉军逐步退入营寨,背水而战,此时的汉军将士个个奋勇,人人争先,没有人再敢怯战。韩信安排在山顶的两千名骑兵,乘着赵军倾巢出动之机,驰入赵军营寨,拔去赵军的旗帜,插上汉军的赤旗。在水边,由于汉军的顽抗,赵军已经没有再打败汉军的可能,于是撤军回营。返回来一看,整个营寨插满了汉旗,赵军惊慌失措,以为营寨已经被汉军攻占,遂军心大乱,四散奔逃。赵国将军斩杀逃兵,制止逃亡,但是无济于事。汉军此时从后边追杀上来,前后夹击,将赵军打得落花流水,俘虏无数,在泜(chí)水河边,斩杀成安君陈余,捕获赵王歇。

韩信命令汉军不要杀害广武君,有生擒广武君的,赏千金。很快,有士兵绑缚着广武君,送往韩信的营帐,韩信解开广武君的绑绳,为广武君在东向设置座位,自己西向面对着广武君,以弟子礼向广武君行礼。

汉军将士将斩首的数字和抓获的俘虏献上,纷纷向韩信祝贺汉军大捷,但也有不明白的地方,向韩信请教:“兵法上讲‘摆设军阵,要右靠山陵,左靠水源。’将军此次交战却是背水列阵,还说打败赵军后,再与大家举行会餐,我等当时迷惑不解。结果我军大胜,这叫做什么战法?”韩信说:“这叫做活用兵法,只是诸君没有留意。兵法上不也曾经讲过吗?‘置之死地而后生,投于亡地而后存。’韩信率领的这支汉军,没有经过很好地训练,是人们常讲的‘投入战场上的乌合之众。’只有让他们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感觉,迫使他们为生存而战,才不敢退却。如果让他们有选择生死的自由,他们将会争相保命,人人脱逃,到那时,再想要调动他们,就会非常困难!”将军们听了,无不佩服,说:“我们想不到这些。”

韩信向广武君请教:“我想向北边进攻燕国,向东边讨伐齐国,怎样做才能成功?”广武君谢道:“臣听说‘亡国大夫不可谈论存续,败军之将不敢谈论勇敢。’像我这样的亡国之臣,怎么敢与将军谈论大事!”韩信说:“我听说,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,百里奚至秦国而秦国称霸,这并不是百里奚在虞国愚蠢,在秦国就聪明,而是在于国君能否很好地重用他,能否正确地采纳他的意见。假若当初成安君陈余能够采纳您的意见,那么被擒的可能就是韩信。我诚恳地向您征求意见,请您不要推辞。”广武君说:“臣听说‘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亦有一得。’也可以说是‘狂夫之言,圣人择焉。’只是担心臣的意见不能让将军满意,臣竭力表达愚忠吧。成安君陈余本来有取胜的机会,却弃之不用,赵军败于鄗城下,成安君也死在泜水河边。将军活捉魏王豹,擒获夏说,不到半天时间,即打败二十余万赵军,斩杀成安君。将军的英名,已经传遍海内,威慑诸侯,敌国境内的农夫,此时只好放下田间的耕作,吃点好的,穿点好的,等待接下来命运的安排。然而汉军此时确实已经非常疲惫,将军率领这支疲惫之师,将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。假若将军指挥这支汉军,困顿在燕国的坚城之下,只能将汉军的疲惫暴露在外,要想拔城,却是万难。旷日持久,粮草耗尽,燕国攻不下来,齐国一定会出兵,前来迎击汉军,到那时,齐国大军摆在边境。楚汉二国相争,对峙的局面将会难以打破。以臣愚见,这是最糟糕的结果。”韩信问:“那么我该怎么办?”广武君回答:“最好的办法,将军暂且按兵不动,在百里之内,让人每天为汉军送上牛酒,犒赏汉军将士,摆出一副向燕国进攻的架势,而后派出使臣,带上一封劝降书信,出使燕国,燕国一定会俯首称臣。再从燕国向东,大军直指齐国,到那时,再有计谋的人,也不知道齐国该如何应对。有了这样的结果,天下大势,就可以分出眉目。古代兵书上讲,首先摆出虚张声势的架势,然后再采取行动,指的就是这个。”韩信说:“讲得好。多谢指教。”于是采取广武君的策略,向燕国派出使者,燕国闻风而降。韩信派出使者报告汉王刘邦,请求立张耳为赵王,以安抚赵国民心。汉王批准请求。

楚军数次派出奇兵渡过黄河袭击赵国,赵王张耳、韩信往来救援,逐步安定了赵国城邑。又调集赵国汉军,支援在荥阳前线的汉军。汉军与楚军仍然在对峙。楚军在荥阳周围,将汉王团团围困,汉王从荥阳城中逃脱出来,返回关中,而后从武关出兵,抵达南阳地区的宛县、叶县,派出使者劝降九江王英布,接下来刘邦率领汉军返回成皋,项羽随即率领楚军包围成皋。汉纪元四年(公元前203年),汉王逃出成皋,渡过黄河,与滕公夏侯婴,驾驶单车,闯入张耳在修武的营地,抵达营地后,暂住在一个传舍。在凌晨时分,佯称汉王派来的使者,驰入张耳大营。张耳、韩信此时还未起床,就在二人睡觉的地方,将两人统帅军队的印信和兵符,掌握在手中,随即召集汉军将领,重新调整部署。韩信、张耳起床后,才知道汉王已经单车驰入大营,大惊失色。汉王夺去两人的军权,命令张耳继续巩固赵国,而后再拜韩信为相国,征调赵国没有派往楚汉前线的军队,跟随韩信继续进攻齐国。

韩信率领汉军向东,抵达平原渡口,还没有渡过黄河,就听说汉王又派了郦食其作为特使,在齐国游说成功,齐王已经投降。韩信就想停止渡河,蒯通此时以利害关系,劝说韩信,说服韩信继续进攻齐国(详情记载在《蒯通传》中)。韩信采纳蒯通的建议,率领汉军渡河成功,奇袭驻扎在历下邑的齐国守军,然后大军直指临菑。齐王田广率领残军逃往高密县,派出使者向项羽求救。韩信平定临菑,率领汉军向东追至高密县西边。楚国派出龙且,率领二十万楚军,前来救援齐国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