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> 第2节

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第2节

文帝下诏,说:“朕不忍心用汉法来惩治淮南王,交予通(列)侯和二千石官吏再讨论。”列侯和二千石官吏包括灌婴等四十三人,经过讨论后,都说:“应该治淮南王的罪。”文帝再次下诏:“赦免淮南王刘长死罪,废黜淮南王王位。”有关部门上奏:“奏请流放刘长至蜀郡严道的邛地驿站,将刘长的儿子以及儿子的母亲一起迁去,县里为刘长准备居住的房屋,供给每天的饮食,供给薪材、蔬菜、盐、炊具、食器、卧具。”文帝下诏:“供给刘长食物,每天按照五斤肉,二斗酒。诏令十名刘长的美人、才人跟随刘长前去。”接着诛杀了参与刘长谋反的人。派官吏押送刘长,用辎车押送,经过的县邑,提供所需要的食物及其它物质。

爰盎向文帝谏言:“皇上一贯骄宠淮南王,没有为刘长安排严厉的国相、太傅,今天才走到这一步。淮南王性情刚烈,现在以这样的方式折磨淮南王,臣担心刘长假若在路上一旦受寒病死,陛下会有杀弟的恶名,到那时该怎么办!”文帝说:“我只是让刘长受点苦,很快就会让他回来。”淮南历王对身边的侍者说:“谁说你们老子勇敢?我太骄横了,不知道改过,才有今天的结果。”于是绝食,最终饿死在途中。县里负责押送的官吏不敢打开辎车的封条。到达雍县,雍县令打开车封,发现刘长已经饿死,报告文帝。文帝大哭,对爰盎说:“我没有听公的话,逼死了淮南王。”爰盎说:“淮南王是咎由自取,请陛下宽心。”文帝问:“现在怎么办?”爰盎答:“只有杀了丞相、御史大夫,向天下人作个交待。”文帝诏令丞相、御史大夫逮捕各县没有为淮南王辎车开封送饭的官吏,一律杀头示众。以列侯礼仪将淮南王葬在雍县;安排三十家民户负责祭扫守墓。

孝文帝八年(公元前172年),文帝思念淮南王,淮南王还有四个儿子,年龄只有七八岁,文帝封刘安为阜陵侯,刘勃为安阳侯,刘赐为阳周侯,刘良为东城侯。

文帝十二年(公元前168年),民间有人编出歌谣,唱淮南历王,歌谣是:“一尺布,尚可缝;一斗粟,尚可舂。兄弟二人,不能相容!”文帝听到了这首歌谣,说:“上古时尧帝、舜帝放逐骨肉,周公杀掉兄弟管、蔡,天下人都称他们为圣人,说杀恶人是不以私害公。天下人难道以为我是在贪图淮南国的土地?”于是将城阳王刘喜迁至淮南国故地,封刘喜为淮南王,追封淮南王刘长諡号为淮南厉王。设置墓园和诸侯王一样。

文帝十六年(公元前164年),文帝感叹淮南历王违背朝廷法令,最终导致失国死亡,又把淮南王刘喜迁回至原城阳国为城阳王,立淮南厉王的三个儿子在原淮南国故地为诸侯王,将原淮南国分为三个诸侯国:阜陵侯刘安为淮南王,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,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。东城候刘良已经去世,没有留下后嗣。

孝景帝三年(公元前154年),吴楚七国造反,吴国使者来到淮南国,淮南王刘安想起兵响应,淮南国相说:“大王一定要响应吴国造反,臣愿意担任大将。”淮南王刘安把兵权交予国相。国相一旦掌握兵权,立即率军守城,不听淮南王刘安的指挥,倒向朝廷。朝廷也派出了曲城侯率领汉军救援淮南国,淮南国这才得以保全。吴国使者来到庐江国,庐江王刘赐不愿意响应吴国造反,使者又穿过越国,抵达衡山国,衡山王刘勃坚决拒绝吴王的引诱,没有二心。孝景帝四年,吴楚叛军被平定,衡山王刘勃来到长安朝见皇帝,景帝认为衡山王忠诚可靠,慰劳衡山王刘勃,对刘勃说:“南方潮湿。”把衡山王刘勃迁至济北国为诸侯王,去世后,景帝赐原衡山王刘勃谥号为贞王。庐江王刘赐因为与越人相邻,多次派出使者与越人交往,景帝将庐江王刘赐改封为衡山王,国都设在长江以北。

淮南王刘安喜欢读书,弹琴,不喜欢打猎,驰骋游乐,玩赏犬马,也能够在自己封国内以德政抚恤百姓,有很好的政声。刘安招揽的宾客术士达几千人,编撰《内书》二十一篇,《外书》更多,还有《中篇》八卷,以及神仙冶炼黄金、白银的方术,达二十余万言。当时武帝很喜欢文学、艺术,刘安按照辈分,应该是武帝的叔父,加上能言善辩,擅长文辞,武帝因此对淮南王刘安非常尊重。每次给淮南王刘安写信,或者给予赏赐,常召司马相如等人看完润色之后,才交给使者送去。有一次,刘安到长安来朝见皇帝,向皇帝献上自己编撰的《内篇》,因为刚写完,武帝很喜欢,收藏起来,让刘安作《离骚传》,早上接受诏命,刘安下午就交了上来。刘安又向武帝进献《颂德》和《长安都国颂》。每次在宴会上相见,刘安都会与武帝谈论治理天下的成败得失以及方技、赋颂,常谈到天晚才肯罢休。

刘安最初入朝,与太尉武安侯田蚡来往密切,武安侯在霸上迎送淮南王,对刘安讲:“现在皇上还没有儿子,大王是高皇帝的孙子,在封国内施行仁政,天下人都知道。当今皇上一旦驾崩,除了大王,谁还有资格继承皇位!”淮南王刘安听到此话,非常高兴,送予武安侯田蚡很厚重的礼物。刘安的宾客,很多是江淮一带的轻薄子弟,常常以淮南厉王的死来挑唆刘安。武帝建元六年(公元前135年),天上出现彗星,淮南王心中活动。有人对淮南王讲:“当年吴国造反,天上就有彗星出现,长数尺,此后流血千里。现在的彗星,大的盖住了天空,天下又要战祸连年。”淮南王刘安想,当今皇上没有儿子,天下一旦有变,诸侯纷争,要多准备些攻守防备的战具,多用钱财贿赂郡国中的郡太守和诸侯。这些游士们用妖言阿谀淮南王,刘安很高兴,赐予他们很多金钱。

淮南王刘安有一位女儿,名字叫做刘陵,聪慧而有口才。淮南王很喜欢这个女儿,交给她很多金钱,让刘陵住在长安城中刺探朝廷的动静,结交皇帝身边的大臣。武帝元朔二年(公元前127年),武帝赐淮南王座几、手杖,允许淮南王刘安不到长安来朝见皇帝。王后荼受到淮南王刘安的宠幸,生下王子刘迁,刘迁被立为淮南国太子,太子娶了皇太后的外孙女——修成君的女儿为妃子。淮南王阴谋造反,担心太子妃知道,泄漏机密,与太子合谋,让太子与太子妃疏远,三个月不在一起同床。淮南王假意迁怒太子,强迫太子与太子妃同房睡觉,最终太子仍然没有与太子妃亲近。太子妃只好请求离开太子,淮南王上书向太后谢罪,让太子妃回到长安。王后荼、太子刘迁和女儿刘陵把持着淮南国大权,抢夺百姓的田宅,随意逮捕无辜百姓。

太子刘迁学剑,自以为天下无敌,听说郎中雷被剑术高超,召雷被比试。雷被一再退让,最终还是刺中了太子。太子大怒,雷被害怕了。此时朝廷有政策,愿意从军者可以到长安来报到,雷被愿意报效朝廷,抗击匈奴。太子多次诋毁雷被,淮南王刘安派郎中令呵斥雷被,以防止后来人仿效雷被从军。武帝元朔五年(公元前124年),雷被逃走,来到长安,上书皇帝,谈了自己在淮南国的遭遇。武帝将案情交予廷尉署、河南郡审理。河南郡负责治罪,遂准备逮捕淮南国太子。淮南王、王后设法掩护,以免太子被抓走,准备发兵造反。还没有计议停当,犹豫了十几天。武帝下诏,传讯太子,淮南国相对寿春县丞只是传讯太子,并没有逮捕太子,很不满意,弹劾寿春县丞。淮南王请国相到王宫里来,国相不肯来。淮南王刘安派人上书诬告国相,武帝将此事也交予廷尉署查办。国相在供词中牵扯出淮南王,淮南王刘安派人到长安来刺探案情。听说朝廷里的公卿请求逮捕淮南王,淮南王害怕了,就想发兵造反。太子刘迁策划说:“朝廷要逮捕大王,那么就安排人先穿上卫士的衣服,持戟站在大王旁边,看到情况不对,即刺杀来使,臣也派人刺杀淮南国中尉,然后发兵,到那时再造反也不晚。”当时武帝并没有同意公卿们的意见,只是派出朝廷的中尉段宏质问淮南王。淮南王观察朝廷派来的中尉和颜悦色,只是问了为什么要呵斥雷被的事情,并没有问及其它事,也就放弃了发兵造反的念头。中尉走后,报告了出使淮南国的经过。主张治罪的公卿们又说:“淮南王刘安阻止雷被抗击匈奴,漠视皇帝诏令,应当判处杀头示众罪。”武帝没有答应,公卿们又请求废黜刘安的王位,武帝也没有同意。公卿们又奏请削去淮南国五个县的封地,武帝只批准削去了二个县。武帝而后派出中尉段宏赦免刘安的罪行,以削地代罚。中尉来到淮南国,宣布赦免淮南王刘安,淮南王只听说公卿们奏请要杀他,并没有听说过要削地,听到朝廷的使臣到来,恐怕要被逮捕,就与太子共谋,准备按照计划起兵,中尉来到后,向淮南王贺喜,淮南王刘安又打消了发兵的念头。事情过去后又自怨自艾:“我在淮南国实行仁政,反而遭到削地的惩罚,寡人感到耻辱。”想造反的念头又强烈起来。有使者从长安来,信口开河,说武帝没有生下儿子,刘安就高兴;说朝廷的治理很成功,武帝生了男孩,就发怒,认为是在胡说八道,一定要痛骂一通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