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

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

淮南厉王刘长,是高祖的小儿子。刘长的母亲,最初是赵王张敖的美人。汉纪元八年(公元前199年),高祖从东垣县返回,途经赵国,赵王张敖向高祖献上美人,这就是厉王的母亲,高祖临幸了美人,美人怀孕。赵王张敖不敢再将美人留在宫中,在王宫外为美人盖了专门的房子。此后,贯高等人谋杀高祖的事情暴露,高祖遂逮捕张敖和贯高,同时逮捕的还有张敖的母亲、兄弟和美人,高祖将他们收押在河内郡。厉王的母亲也包括在美人中,关押期间,厉王母亲告诉有关官吏,说:“妾曾经被高祖临幸,已经怀有身孕。”官吏随即向高祖报告,高祖正在为张敖谋杀的事情烦恼,没有顾得上理会此事。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,通过辟阳侯审食其转告吕后,吕后心生妒忌,不愿意向高祖谈起此事,辟阳侯也没有再为此事说情。此后,厉王母亲生下厉王,在悲愤交集下,竟然自杀。官吏抱着厉王送予高祖,高祖此时才感到懊悔,让吕后照顾好这个孩子,将厉王母亲安葬在真定县。真定,是厉王母亲的家乡。

汉纪元十一年(公元前196年),淮南王英布造反,高祖亲自率领汉军平叛,此后立刘长为淮南王。刘长刚出生就失去母亲,从小由吕后带大,在惠帝朝,以及此后在吕后执政时,没有遭到吕后迫害,但刘长内心怨恨辟阳侯审食其,只是不敢外露。等到文帝继位,刘长认为自己与文帝的关系最近,因此而骄横不法,多次触犯朝廷法律。文帝原谅了弟弟。文帝三年(公元前177年),刘长到长安来朝见皇帝,态度蛮横。与文帝在上林苑打猎,同乘坐一辆车,在车上直呼文帝为“大哥”。厉王刘长很有力气,力能扛鼎,一次专门去拜见辟阳侯审食其。辟阳侯出来迎接,刘长从袖子中拿出一个金椎,竟然向辟阳侯砸去,还命令随从杀了审食其。而后骑马来到宫廷阙门下,脱下衣服,袒露肌肤向文帝请罪,刘长说:“臣的母亲不应该因为赵王的事情而受到牵连,辟阳侯审食其可以向吕后说情,却不肯说情,这是辟阳侯的第一宗罪。赵王如意母子二人无罪,被吕太后杀害,辟阳侯没有从中劝解,这是第二宗罪。吕太后在朝中大封吕氏家族为诸侯王,妄图危害刘氏江山,辟阳侯又没有谏诤,这是第三宗罪。臣今天为天下诛一残贼,也是为母亲报仇,现在特来向陛下请罪。”文帝哀怜弟弟行为鲁莽,竟然为母亲而随意杀害大臣,但最终没有责罚刘长,还是赦免了刘长的罪行。

在当时,从薄太后到太子,朝中大臣们都不敢招惹厉王。因此厉王归国后更加骄横,不把朝廷的法律放在眼里,出入像皇帝一样要清道、戒严,用皇帝的诏命发号施令,在诸侯国内擅自制订法律,呈上皇帝的奏书出言不逊。文帝对历王刘长不好亲自管教。当时文帝的舅舅薄昭在朝中担任将军,很受尊重,文帝让薄昭给厉王写信,劝诫历王,信中说:

人们说大王刚直、勇猛,善良、忠厚,谨守信用、敢于承担责任,这是上天赋予大王的圣人品德。但仅具有圣人品德,还是不够,还须为大王分析。大王做的有些事情,不能称之为圣人品德。皇帝刚继位,想把封在淮南国内的诸侯改封在其它地方,大王认为没有必要。皇帝最终还是做了,同时增加大王三个县的封地,大王得到的利益,可谓丰厚。大王提出没有见过皇帝,请求到长安来与皇帝见面,兄弟亲情还未叙完,大王就擅自杀害一位列侯,为初次见面蒙上阴影。皇帝不让执法的官吏过问此事,赦免了大王,表现出对兄弟的仁爱。按照汉朝法律,诸侯国内二千石官员空缺,应该由朝廷来补任,大王在淮南国内驱逐朝廷安排的官员,要求自己设置国内的国相、二千石官员。皇帝变通国家法律,满足了大王的要求,对大王非常仁厚。大王想把诸侯国的政事交予他人,而自己在真定县为母亲守墓。皇帝没有答应,认为大王不应该为了给母亲尽孝,而擅自离开王位,这是皇帝为大王考虑,对大王的恩德可谓深厚。大王须遵守朝廷法令,履行好自己的职责,不辜负皇帝对大王的恩德,现在大王却为所欲为,被天下人议论纷纷,这是臣子不应该做的。

大王的国土有千里之广,大王的臣民有百万之多,这是高皇帝施予大王的厚恩。高祖当年蒙霜露,沫风雨,冒矢石,攻城野战,身受重伤,为的是子孙可以继承万世家业,尝尽了千辛万苦。大王没有思考先帝创业的艰难,提醒自己日夜警惕,修身养性,遵循礼仪,准备祭物,按时祭祀,却违背先帝的期望,想要把先帝赐予大王的封国让予他人,这种做法太过分。大王以为有让国之美名,却抛弃了先帝赋予大王的事业,这是不孝。父亲创下的基业,不能坚守,这是不贤。不去长陵(高帝的陵寝)为父亲守孝,却要去真定县为母亲守孝,先母而后父,这是不义。多次违抗天子的诏命,这是不顺。夸耀自己的行为高于做皇帝的哥哥,这是无礼。对于曾经受过先帝宠幸的大臣,大王认为他们有罪,大者立斩,小者肉刑,这是不仁。羡慕布衣剑客的潇洒,想放弃王位,这是不智。大王不喜欢探究学问道理,恣意妄行,这是不祥。这八种行为,都是走向危亡的道路,大王却仍然在恣意妄行。抛弃南面为王的至尊,却要逞专诸、孟贲的匹夫之勇,在危险的道路上走下去,依臣看来,高皇帝如果地下有知,也不会乐意享受大王献上的庙食,大王懂吗?

在上古时,周公诛杀管叔,流放蔡叔,为的是安定周朝;齐桓公杀死弟弟,为的是返国继位;秦始皇杀了两个弟弟,将母亲迁出秦宫,为的是秦国的长治久安;顷王(刘仲)弃国(代国)逃跑,高皇帝剥夺顷王的封国,为的是处理事情合乎法度;济北国举兵造反,皇帝派兵镇压,为的是安定天下。因此从上古时,周、齐采取的行动,到秦、汉,今天采取的措施,为了国家安危,处理亲人间的关系,是何等残酷,大王不了解这些,却倚仗着与皇帝哥哥有着骨肉亲情,即恣意妄为,这样做是不对的。逃到诸侯国的人,或者依附他人的侠客,收容、窝藏罪犯的,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。现在躲在大王王府里的罪犯,主管官吏要负主要责任。诸侯国中子弟担任官吏的,在诸侯国内,由御史大夫主管;从军担任军吏的,由诸侯国中尉主管;客人出入殿门的,由卫尉大行令主管;从蛮夷归降,以及还没有报上户籍的,要及时上报户籍,由诸侯国内史和县令主管。想要推诿塞责,不负责任是不行的。大王如果仍然不思悔改,朝廷一旦派人到大王的王府中来搜查,查办诸侯国相以及下属官员,到那时大王该怎么办?抛弃父亲的基业,想做一位布衣百姓,自己任命的宠臣因为犯法,而被朝廷诛杀,让天下人耻笑,让先帝的圣德蒙羞,臣真地为大王这样做,感到不值。

大王应该马上改弦易辙,上书谢罪,说:“臣不幸从小失去先帝,缺少父母亲的教育,吕氏当政时期,常受到死亡威胁。陛下继位以来,臣辜负了皇帝的圣恩,骄横不法,行为多有不轨。反思犯下的罪行,常感到惶恐,现在跪拜在地,等待皇帝处罚。”皇帝听到大王有这样的认识态度,一定会很高兴。大王与皇帝,兄弟间能够欢欣喜悦,群臣百姓也会为此而感到高兴,因此而延年益寿;上下相宜,海内祥和。希望大王能够认真思考,及早采取行动。如果迟疑不决,一旦大祸临头,将追悔莫及。

淮南王看了谏书,心中很不高兴。文帝六年(公元前174年),淮南历王令男子但等七十余人与棘蒲侯柴武的太子柴奇密谋,乘坐四十辆马车返回谷口县,派人出使闽越、匈奴。事情被查觉,朝廷要治罪,文帝派出使臣召淮南王进京。

淮南王到了长安,丞相张苍、典客冯敬代理御史大夫,与宗正、廷尉一起上奏:“刘长不遵守先帝制定的法令,不接受天子诏命,在诸侯国内恣意妄为,模仿天子使用的黄屋盖乘舆,擅自制定法令,废止汉法。私自设置官吏,让郎中春担任国相,招揽其它诸侯国的人以及逃亡的罪犯,为他们提供藏匿的住所,帮助他们组织家庭,赐予他们财物爵禄田宅,爵位高的可以达到关内侯,给予二千石的待遇。大夫但、士人伍开章等七十人与棘蒲侯的太子柴奇密谋造反,妄图危害汉朝的宗庙社稷,密谋出使闽越和匈奴,阴谋起兵造反。事情被发觉,长安尉奇等前往逮捕伍开章,刘长竟然窝藏罪犯,与原中尉简忌密谋,将伍开章杀人灭口,准备好棺椁衣衾,埋葬在肥陵县,欺骗朝廷派来的官吏,说‘不知道在那里。’又修建假坟,树立标志,写上‘开章死,葬在这里。’刘长本人杀害无辜者一人:命令官吏杀害无辜者六人;为逃亡的罪犯提供帮助,把无辜的人拿来顶替罪犯杀头,擅自给人定罪,不经过朝廷批准,即判处城旦以上罪行的有十四人;擅自赦免罪犯死罪的有十八人,判处城旦舂以下罪犯的有五十八人;擅自赏赐关内侯爵位以下的有九十四人。前些时候刘长生病,陛下为他的病情感到担忧,派出使者赐予刘长枣脯、干肉,刘长竟然拒绝拜见使者。南海国迁徙在庐江郡内的百姓造反,淮南国官吏镇压此次造反。陛下派出使者赐予五十匹丝帛,慰劳平叛的官吏。刘长竟然拒绝接受,还说‘没有辛苦的人。’南海王织向皇帝上书,向皇帝献上玉璧、丝帛,简忌竟然擅自烧掉上书,向皇帝隐瞒此事。朝廷的官吏要惩治简忌,刘长却留住简忌,欺骗朝廷来的使者,说‘简忌生病’。刘长所犯下的罪行,罄竹难书,应当判处杀头示众罪,臣等奏请按照汉法执行。”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