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第2节
山阳国哀王刘定在王位九年后去世。没有儿子,撤销封国。
济阴哀王刘不识在王位一年后去世。没有儿子,撤销封国。
梁孝王刘武还有妃妾生的四个儿子被立为诸侯王,去世以后都没有继承人。
梁平王刘襄,母亲是陈太后。梁共王刘买的母亲是李太后。李太后,是梁平王的亲祖母。梁平王的王后是任后,任后得到刘襄的宠爱。
当初,梁孝王刘武有一尊雷尊,价值千金,梁王刘武在世时,告诫后人要好好地保存,不要轻易地送予他人。任后知道后想要,李太后说:“先王在世时曾经嘱咐,不要将雷尊轻易地送予她人。别的东西就是价值百万,你要拿,也可以。”任后就是想要这一个雷尊。刘襄于是直接派人打开府库,取走雷尊,赐给任后。刘襄和母亲陈太后对李太后不孝顺,有朝廷使者来,李太后想亲自到使者的面前诉苦,刘襄派出谒者中郎胡某挡住李太后,将宫门关闭。李太后在奋力争门时,被挤伤手指,李太后哭喊起来,最后还是没有见到使者。李太后也同样私下里与食官长以及郎官尹霸等人通奸,刘襄和王后以此来劝止李太后。李太后后来终止奸情,因病去世。生病时,任后从来没有探视过病人;去世以后,又不按照礼仪丧葬。
武帝元朔年间(公元前128-前123年),睢阳郡人犴反,有人侮辱了犴反的父亲,此人在出行时与睢阳郡太守的客人同乘坐一辆车。犴反就在车上杀了这位仇人,然后逃走。睢阳郡太守大怒,责备梁国一位二千石官员。这位二千石官员的手下追捕犴反很急,逮捕了犴反的亲戚。犴反知道梁国有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,于是向朝廷告发梁王刘襄和祖母争雷尊的事情。当时梁国国相以下的人都知道此事,想以此使梁国的官吏受到惩罚。上书递上后,天子派人下来调查,确有其事。公卿查办此案,上奏武帝,认为这是不孝,请求诛杀梁王刘襄和母亲陈太后。武帝说:“罪魁祸首是任后。朕安排的官吏没有尽到责任,不能正确地辅佐梁王,使梁王陷于不义,不忍心将梁王加重惩罚。”武帝削去梁国五个县,夺去陈太后的汤沐邑成阳县,将任后斩首示众,中郎官胡某等人被杀头。梁国只剩下八个县。
刘襄在王位四十年,去世后,由儿子顷王刘无伤继承王位。在王位十一年后去世,儿子敬王刘定国继承王位。在位四十年后去世,儿子夷王刘遂继承王位。在位六年后去世,儿子荒王刘嘉继承王位。在位十五年后去世,儿子刘立继承王位。
成帝鸿嘉年间(公元前20-前17年),梁国太傅辅向成帝上奏:“刘立一天之内犯法达十一次,梁国的官员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才好,既不能亲近,又不能劝谏。希望皇帝诏命梁王,不是农耕、祭祀的时候,不能离开王宫,把王府中的马匹都放养在外苑,收缴王府中的兵器,存放在私府,不许梁王将金钱财物拿出来借人或者赏赐他人。”成帝将奏议交予丞相、御史大夫讨论,一致同意按照奏议执行。成帝批准了奏议。后来梁王刘立又多次打伤郎官,夜晚私自溜出王宫。太傅、国相接连上奏,削去梁国一千户,或者五百户,这样的惩戒多达数次。
梁荒王刘嘉的妹妹刘园子是刘立舅舅任宝的妻子,任宝哥哥的女儿任昭是刘立的王后。刘立有几次到任宝家中去吃饭,说:“我喜欢翁主,想要她。”任宝说:“翁主,是你的姑姑,这是违法的事情。”刘立说:“那又能怎样!”遂与刘园子通奸。
几年过去了,成帝永始年间(公元前16-前13年),丞相张禹上奏,刘立对外戚有怨言,恶意攻击朝廷。有关部门了解情况,同时查明刘立的淫乱丑行,上奏成帝,说刘立简直禽兽不如,奏请诛杀刘立。太中大夫谷永上书,谷永说:“臣听说‘礼,如同天子的屏风,不能让外人窥视到宫内。因此身为帝王,不窥探他人的闺门隐私,不偷听卧房中的窃窃私语。《春秋左传》中也不谈论亲属间的私事,《诗经》中说‘兄弟情深,亲密无间。’梁王刘立还很年轻,有些狂妄无知,一开始是调查刘立诽谤朝廷的事情,没有查出结果,却将刘立闺门中的隐私揭发出来,这不是此次调查的目的。梁王刘立对这次调查也不会服气,强行定罪,把一些说不清的事情罗织成罪,根据片面的言辞来定罪判案,也无益于国家的治理。宣扬宗室的丑恶,揭露宗室中的淫荡行为,这不是在为皇室避讳,增加朝廷的荣誉,弘扬圣德,加强民众的风俗教化。臣认为梁王刘立仍然年轻,刘立父亲的妹妹(姑姑)年长,年龄上也有差距;梁国富饶,有足够的钱财聘娶美女,招徕佳丽;刘立的姑姑也会有羞耻之心。调查此案的官吏,询问的是刘立诽谤朝廷,干吗要在这种事情上借题发挥?从三种情况来看,此事违背常理,怀疑是刘立在遭到逼迫的情况下失口说出来的,官吏又在寻根究底,问题就集中在这上边了。事情尚处在萌芽时,皇上要施予厚恩,不要严加惩罚,这是上策。既然已经立案,考虑到梁王刘立对调查的结果也不会服气,诏命廷尉署再挑选通情达理的良吏,重新审理此案,查明不实之词,纠正失误的判决,将处理结果交予下面的官吏,以达到陛下亲附皇室宗亲的美德,为宗室洗刷耻辱,以获得教育亲情的大义。”成帝于是将案件压了下来,没有惩治梁王刘立。
又过了几年,成帝元延年间(公元前12-前9年),刘立因为诸侯国中的公事怨恨梁国相的属下,还有睢阳郡丞,刘立派出家奴杀了他们,然后又杀家奴灭口。刘立前后杀了三个人,伤了五个人,打了二十几个官吏。刘立送给皇帝的上书不写拜奏。阴谋劫取死囚犯。有关部门奏请诛杀梁王刘立,成帝还是不忍心,削去了梁国五个县。
哀帝建平年间(公元前6-前3年),刘立又杀人。天子派遣廷尉赏、大鸿胪由持苻节前去审问刘立。他们到了梁国,告诉梁国太傅、国相、中尉,说:“刘立不遵守策书的告诫,行为悖逆,残暴无道,连续犯下死罪,祸害梁国的官吏百姓。每次都能得到皇帝的恩赐,没有杀头,刘立仍然不思悔改,又再次杀人。现在有幸得到皇帝的恩赐,朝廷派出丞相府长史、大鸿胪丞前来询问。梁王刘立佯装有病,抵赖罪行,傲慢不逊,不低头认罪,与叛逆没有两样。丞相、御史大夫奏请收缴梁王刘立的印玺、绶带,押送至陈留县监狱。哀帝明诏,加以厚恩,再次派出廷尉、大鸿胪前来审问。这次梁王刘立应当老实交待,如果再不肯招供,《尚书》中讲:‘至于再三,仍然不改,我就要你伏法抵罪。’太傅、国相、中尉都是辅佐梁王的诸侯国中的重要官吏,‘虎兕跑出牢笼,龟玉毁于匮中,是谁的责任?’诏书已经到了,向梁王刘立晓以大义。如果再不交待,就要加重惩罚。诸侯王太傅、国相以下官吏,不能尽到责任,也要受到惩治。”
刘立这次真地害怕了,脱下帽子回答:“臣从小失去父母,年龄幼小,在深宫中长大,只有宦官和婢妾在一起相处,逐渐沾染上了一些小国的陋习,加上自己本性愚钝,不肯努力向上。过去太傅和国相也没有用仁义来教导过臣,国中的大臣们只是一味地苛求,对臣的隐私有兴趣,极力刺探臣刘立的隐私。谄佞邪臣在中间,也总是挑拨是非,使得王府上下不和,相互敌视。王宫里头,有纤细的过失,都会暴露在外。臣的罪恶应该受到惩罚,以戒他人效尤,但多次惠蒙圣恩,得到赦免。现在臣又杀了诸侯国的中郎曹将,冬天就要到了,臣还是有些贪生怕死,所以佯装卧病在床,侥幸能够混过一时是一时。以上句句都是实情,静候皇帝的惩罚。”恰逢冬天很快就要过去,春天又要大赦天下,哀帝没有惩罚梁王刘立。
平帝元始年间(公元1-5年),刘立因为与平帝的外戚中山国卫氏勾结,新都侯王莽奏请太后将刘立废为庶人,贬谪到汉中郡居住。刘立随后自杀。刘立在王位二十七年,撤销封国。此后二年,王莽和太皇太后商量立梁孝王玄孙的曾孙、沛郡的一位小官吏刘音为梁王,奉祀梁孝王的宗庙。王莽篡汉后,撤销封国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