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第2节
现在陛下追思祖考的伟业,歌颂祖考的丰功,为的也是发扬光大祖考的圣德,让天下举荐贤良方正,天下人纷纷响应,大家都认为,将会迎来尧舜的时代,又可以看到三王的功业。天下的士人莫不跃跃欲试。现在有良好品性的贤士都集中在朝廷,在贤士中还要选拔出更优秀的,担任常侍、诸吏。陛下如今与他们打猎驰骋,有时一天会出去三四次。臣担心朝廷会因此而懈怠了政务,百官因此而荒废了工作,诸侯国听到了,也会因此而效仿。
陛下登基以来,经常提醒自己,要让国家国富民强,为此而节制膳食,减少音乐,减少输送至边郡的徭役和驻守在宫廷的卫士,停止各地的岁贡;减少皇宫中的厩马,补充给驿站使用,让农夫耕种皇家苑囿中的土地,拿出宫廷十万匹布帛赈济贫民;优待老人,九十岁的老人可以免除家中一位男子的徭役,八十岁的老人可以免除二人的人头税;赏赐天下男子爵位,大臣可以享受到公卿的地位;把宫内御府中的钱财赏赐予宗室、大臣,所有的人都得到了皇帝的恩赏;在赦免罪犯时,陛下可怜罪犯剃去了头发,赐予他们头巾,可怜罪犯穿着囚衣,背后还写有文字,担心父子兄弟相见时难堪,赐予他们新衣。平反冤狱,减免刑罚,天下人没有不喜悦的。所以在元年就喜降瑞雨,五谷丰登,上天也在帮助陛下。刑罚比过去减轻,犯法的人数在减少,衣食比过去增多,盗贼的出没在减少,天下人都在配合着陛下的仁政。臣听说崤山以东的官吏传达诏令,年老体弱的百姓,扶着拐杖,前来聆听,希望多活几年,能够看到太平盛世的到来。现在功业刚有起色,德政刚昭示于天下,赢得了远方仰慕,陛下就开始与大臣、士人,在外一天到晚地打猎,逮兔子,捉狐狸,使得朝政受到损伤,这真的令人感到失望,臣为此而难过。《诗经》中讲:“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。”臣没有更多的愿望,只是希望陛下能够少打点猎,在夏历的二月,建造明堂,修葺太学,整理先王治国理政的经验。待到风俗教化成功,万世的基业奠定,到那时陛下再尽情地娱乐游猎。古时的大臣不能亵渎职务,君王上朝,要表现出庄重的神色,面容肃敬。大臣们不敢随意游玩,品性端正的人不能娱乐射猎,礼仪要求他们行为端庄,情操高尚,群臣不敢不正身修己,恪尽职守,以符合礼仪。只有这样做,陛下才能够受到尊敬,功德施于四海,为后代子孙所颂扬。不能做到这些,将会使得陛下圣德受亏,荣誉受损。小事不加留意,则会遗祸于庙堂,臣为此而担心。陛下与众臣游玩,在朝堂上还要与大臣们讨论政事。游玩有所节制,朝堂上不失礼仪,对国家的方针大计,还要随时掌握,这是治国理政应该持有的态度。
再后来文帝废除了铸钱令,贾山又上书劝谏,认为这样做改变了先帝制订的政策,不应该这样做。又为淮南王申诉,认为淮南王刘长没有大罪,应该让刘长尽快回到封国。还说柴奇、开章二人不是善者,要提防他们。文帝将奏章发下去,让有关部门诘问,贾山上奏说:“钱,是无用之物,但可以让一个人富贵。富贵,是君王操控的手段,如果让百姓掌握了铸钱的权利,就会与君王一样,不应该让这种事情存在。”话讲得激烈,但均能切中时弊,文帝没有责罚贾山,以鼓励大臣直谏。后来又恢复了禁止铸钱令。
邹阳,齐国人。在汉朝建国初,朝廷封的诸侯王可以在封国内治理百姓,聘用贤士,吴王刘濞招揽四方游士,邹阳与吴人严忌、枚乘等人被刘濞召往吴国,授予官职,这些人以文章、善辩而著名。时间久了,吴王因为吴国太子在长安受到误伤而死,怨恨朝廷,随即称病,不再到长安来朝见皇帝,暗地里却在谋划造反,邹阳向吴王上书劝谏。因为造反的事情还隐而未发,不能明确指出,邹阳以秦国为借鉴,加以分析,指出匈奴、越国、齐国、赵国、淮南国存在的弱点,然后阐述道理。内容如下:
臣听说秦王在曲台宫施政,向天下发布诏令,将诸侯国改设为郡县,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,继而始皇帝对匈奴、南粤大加征伐;然而到了秦朝末年,张耳、陈胜造反起义,率领义军向西进攻函谷关,致使咸阳处于危亡之中。这是为什么?朝廷下面的郡县,与秦廷并不亲密,秦廷有了危险,郡县不愿意前往救援。现在匈奴多次渡过黄河,入侵汉朝边郡,上射飞鸟,下逮野兔,不断地袭扰边郡,而汉军也在不断地出兵反击,致使边郡死伤枕籍,辇车相属,转输军粮,千里不绝。这是为什么?赵王刘遂想从朝廷要回河间郡,齐国六位诸侯王仍然怨恨惠帝与吕后,城阳王刘喜怨恨文帝,淮南三位诸侯王妄图为父亲报仇,他们对朝廷仍怀有这样、那样的怨恨。大王不用担心,臣恐怕各诸侯国存有私怨,不会专心于施救朝廷,匈奴的骑兵渡过黄河,与赵军在邯郸会合,越国水军抵达长沙,舟船直抵吴国的青阳县,与吴军联络。虽然梁王刘武已经合并淮阳国。梁国的地域直达淮河东部,越过广陵县,可以阻挡越国运输粮草的舟船车辆,汉军在黄河以西往下,向北守住漳河,用以对付赵国和匈奴的进攻,匈奴如果再继续前进,越国军队再继续深入。一旦战事爆发,臣为大王担忧。
臣听说蛟龙昂首奋翼,则会腾云驾雾,催化雨水降临。圣王砥砺节操,休养圣德,四方游说士人,则会慕名来归。现在臣竭尽智慧,陈述建言,在那个诸侯国不能得到接纳;臣献出忠心,在那个诸侯王那里,不能谋取职位?然而臣所以跨越几个诸侯国,远赴千里来到淮河岸边,并不是因为讨厌家乡,喜欢吴地的百姓,实在是因为仰慕大王的德义,欣赏大王的品行。希望大王不会忽略臣的忠诚,能够倾听臣的肺腑之言。
臣听说一百只鹅汇聚在一起,敌不过一只鹰隼。在赵国没有分割之前,能举鼎的武士聚于邯郸丛台之下,可以成群结队,但赵幽王还是没有逃脱被吕后幽禁而死。淮南国聚集崤山以东的豪杰,愿意为淮南历王赴死的侠客,可以塞满朝堂,但淮南厉王刘长最终死在流放的途中。计议不妥当,即使专诸、孟贲这样的勇士,也不能保证大王安居其位,这些道理很清楚。希望大王三思。
当年孝文帝进入萧关,来到长安登基,一路上担惊受怕,即位之后节制享乐,为国家夙兴夜寐。继位为天子后,文帝诏命东牟侯、朱虚侯回到齐国,褒奖齐王讨伐吕氏谋反,然后将齐国一分为六,封齐悼惠王的六位庶子为王。将皇子刘武封为梁王,刘参封为代王,将淮阳的土地合并至梁国。镇压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,将妄图谋反的淮南历王刘长囚禁在雍县,就是担心像新垣平那样的邪谋出现!现在天子(景帝)刚刚继位,在崤山以东,又有很多新政,在京畿之内,严加防范,朝中大臣们都是些老谋深算的旧臣。大王对于这些不能不认真思考,臣担心新垣平编造周鼎谎言的阴谋又会再现,新垣平的诡计祸及家族,吴国一旦出现这种事情,将会断子绝孙,不会再存在于刘氏宗室中。高祖当年烧毁栈道,水淹章邯,而后马不停蹄,联合诸侯大军,东出函谷关,大破西楚于彭城。水毁章邯之危城,乌江边逼迫项羽自杀,那些过往的历史,吴王不能不思考。希望大王行事前要慎重考虑。
吴王听不进邹阳的谏言。
在当时,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非常尊贵,也在招揽天下名士。于是邹阳、枚乘、严忌等人,看到吴王听不进谏言,先后投靠梁王,追随梁孝王刘武。
邹阳为人足智多谋,慷慨大度,不愿意苟合于他人,与梁王刘武的谋臣羊胜、公孙诡并非同路人。羊胜等人嫉恨邹阳,在梁王刘武面前谮毁邹阳。梁王刘武受到蛊惑,勃然大怒,竟然将邹阳逮捕入狱,要杀掉邹阳。邹阳本来是到梁王刘武这里来做客,现在竟然被捕,还要被杀头,担心死后仍然会遭到他人诬陷,于是在监狱中给梁王上书,邹阳说:
臣听说忠诚不会得不到回报,受到信任不应该遭受猜忌,臣也这样认为,岂料竟是一句空话。当年荆轲仰慕燕太子丹的义举,愿意为太子丹报仇,致使白虹贯日,太子丹竟然怀疑荆轲的真诚;白起为了灭亡赵国,派卫先生向秦昭王请求援军,致使金星吞食昂宿,秦昭王却怀疑白起的忠诚。精诚所致,天地间都会发生变化,却不能让君王明白,真可谓是悲哀!现在臣竭尽思虑,表达忠诚,希望大王相信,由于大王左右人的谮毁,大王竟然将臣交予官吏刑讯审问,还要被世人所猜疑。假若荆轲、卫先生再世,燕太子丹、秦昭王能觉悟吗?愿大王详查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