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

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

窦婴,字王孙,窦婴的父亲是孝文皇后的堂兄,父辈一代居住在观津县。窦婴喜欢招揽门客。在文帝朝,窦婴担任吴国相,因为生病而被免职。景帝继位后,窦婴在朝中担任詹事。

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,是窦太后最喜欢的小儿子。孝王刘武曾经来到长安朝见皇上,在家宴上,一家人欢聚宴饮。当时景帝还没有立太子,酒喝到高兴时,景帝随便讲了一句:“我去世后,把帝位传予梁王。”太后听了此话,很高兴。窦婴当即端着酒杯走上前,说:“天下者,是高祖建立的天下,父子相传,是汉朝设立的制度,皇上的位置怎么能随意传予梁王!”因为这句话,太后恼恨窦婴。窦婴对做官也不感兴趣,随后称病,辞去官职。太后将窦婴进入宫禁的名籍除去,不许窦婴再进宫朝见天子。

孝景帝继位第三年(公元前154年),吴楚七国叛乱,景帝考察皇室与外戚宗室,没有人比得上窦婴更贤能,于是召窦婴入朝,窦婴称自己有病,不足以担任朝廷的职务,太后此刻也感觉到,当初对窦婴的处罚有些重。景帝讲:“现在国家有事,皇亲国戚岂能逃避责任?”于是景帝拜窦婴为大将军,赐金千斤。窦婴提出,爰盎、栾布等名将贤士现仍闲居在家中,遂将他们引荐给景帝。皇帝赐予的金子,窦婴摆放在走廊上,让跟随自己的军吏,在经过走廊时,根据需要取用,不将赏赐的金子带回家中。窦婴在荥阳驻守,监视齐国、赵国叛军。七国叛乱平定后,景帝封窦婴为魏其侯。社会上的游士,争相前来归附窦婴,争做窦婴的门客。在朝中议事时,条侯周亚夫、魏其侯窦婴,没有那位列侯敢与他们抗礼。

景帝四年(公元前153年),景帝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,任命窦婴为太子太傅。景帝七年(公元前150年),景帝废黜刘荣的太子位,窦婴争辩,没有成功,只好谢病回家休息,隐居在蓝田县终南山下几个月,窦婴的门客前来劝说窦婴,没有用。梁国人高遂来劝说窦婴:“能让将军富贵的,是当今皇上,与将军关系最亲的,是太后。将军作为太子太傅,辅佐太子,太子被废,将军争辩也毫无作用;将军不能为此去死,即佯称有病辞职,抱着美女,躲在这里隐居,不去朝见皇上,愤懑怨怼的情绪显露无遗,是在宣扬皇上不公吗?假若皇上与太后怪罪起来,将军和妻子,一家老小恐怕都会有杀头的危险。”窦婴幡然醒悟,遂动身,返回长安,像从前一样上朝。

桃侯刘舍被免去丞相职务,窦太后几次向景帝提起,是否任用魏其侯窦婴。景帝说:“太后认为我小气,不愿意把丞相位置给予魏其侯吗?魏其侯此人沾沾自喜,做事轻率,丞相这样的重任,不能交予他。”终于没有用窦婴,而是任命建陵侯卫绾为丞相。

田蚡,是孝景王皇后的同父异母弟,出生在长陵(高帝的陵寝)县。窦婴担任大将军,非常尊贵,在当时,田蚡还是一位普通的诸曹议郎,没有什么权势,因此田蚡常出现在窦婴家里,侍奉酒宴,像晚辈一样跪在地上,毕恭毕敬。等到景帝晚年,田蚡开始显贵,担任中大夫,能说会道,还懂得青铜器《盘盂》上的铭文,王皇后认为弟弟很能干。

孝景帝驾崩,武帝继位,田蚡以武帝舅舅的身份被封为武安侯,弟弟田胜被封为周阳侯。

田蚡开始尊贵,对门客还是很尊重,没有做官的,就引荐给朝廷,希望用他们来压制朝中的将军、大臣。武帝采用的一些镇抚政策,很多来自于田蚡门客的主意。当时丞相卫绾生病,免职在家中休息,武帝在朝中廷议,准备重新任命丞相、太尉。藉福劝田蚡:“魏其侯窦婴已经尊贵很久,天下士人都依附窦婴。现在将军刚刚贵幸,不要与窦婴争宠,即使皇上提出来要让将军担任丞相,也最好推辞,让予魏其侯。魏其侯担任丞相,将军一定会担任太尉。太尉、丞相在朝中的位置一样,但由于将军辞让,却能获得让贤的美名。”田蚡于是在太后面前透漏想法,太后向皇上暗示,结果窦婴担任丞相,田蚡担任太尉。藉福向窦婴道贺,并提出建议:“君侯的性格是喜欢结交善人,同时对恶人嫉恶如仇,现在善人称誉君侯,君侯担任了丞相;但恶人毕竟还是很多,他们还会诋毁君侯。君侯如果能够包容所有人,君侯的位置就会坐得长久些;否则,君侯会遭到诽谤,失去职务。”窦婴不以为然。

窦婴、田蚡都喜欢儒家学说,他们一起推荐赵绾担任御史大夫,王臧担任郎中令。迎接鲁国人申公到长安来讲授儒学,还要设立明堂,奏请皇上诏令列侯回到封国,废除出入关津的禁令,以礼仪为标准,设计汉朝的官员礼服,用来昭显太平盛世。窦婴对窦氏宗室中行为不端的子弟,严加申斥,甚至削去宗室属籍。外戚中有很多人是列侯,而且很多列侯还娶了公主,他们不愿意回到封国,因此天天跑到窦太后跟前诋毁窦婴和田蚡。太后崇尚黄老学说,而窦婴、田蚡、赵绾此时正在大肆推行儒学治国,贬斥道家学说,这也引起了窦太后反感。武帝建元二年(公元前139年),御史大夫赵绾奏请武帝,朝廷议事不必再向东宫奏报。窦太后知道后,大怒,说:“这是在效仿当年新垣平的邪行!”遂诏命皇上罢免、驱逐赵绾、王臧,免去窦婴的丞相职务,免去田蚡的太尉职务,以柏至侯许昌担任丞相,武强侯庄青翟担任御史大夫。窦婴、田蚡只好以列侯身份在家中闲居。

田蚡虽然在朝中没有任职,但因为是王太后的至亲,仍然受到武帝宠幸,向皇上提出谏言,还能够受到重视。那些趋炎附势的士人、官吏都去依附田蚡,而离开窦婴。田蚡也因此日益骄横。武帝建元六年(公元前135年),窦太后驾崩,丞相许昌、御史大夫庄青翟因为操办丧事不力,被免职。武帝任命田蚡为丞相,任命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。天下士人、郡国中的诸侯更加亲附田蚡。

田蚡的容貌短小丑陋,但是身份尊贵。田蚡认为诸侯王的年纪较大,武帝刚刚继位,很年轻,田蚡以贵戚身份担任丞相,如果不能对朝中官员们用礼仪进行约束,难以让官员敬畏。在当时,田蚡入朝奏事,常常与皇上谈论很久,所提出的奏议,武帝也大都能够接受。所推荐的人,开口就是二千石职务,触犯了皇帝的权威。有一次武帝忍无可忍地问:“君推荐的官员完了没有?也给朕留下几个位置。”田蚡曾经请求皇上将考工署的土地拨给自己建造住宅,武帝听了后大怒,说:“是不是连武库也一起拿去!”这之后,田蚡有所收敛。招待客人在家中喝酒,田蚡让哥哥盖侯王信坐在北面的客位,自己坐在东面的主位,自认为是汉朝丞相,应该尊贵,不能因为是兄弟,即降低身份。从此类事情上,也可以看出田蚡骄矜,田蚡为自己建造住宅,一定要超过其他官员,田蚡拥有的田园,多是膏腴之地,为田蚡到郡、诸侯国购买器物的官吏,络绎不绝。田蚡的府邸前堂,陈设着钟鼓,矗立着旗幡;后室中居住的妇女,有上百人服侍田蚡。官吏们送予田蚡的狗马、以及珍奇宝物,数不胜数。

窦婴自从窦太后驾崩,更加不受朝廷重用,也没有什么权势,那些曾经巴结过窦婴的官员,此时也显出倨傲不逊的样子,只有灌夫还是原来的态度。因此窦婴常感觉郁郁不得志,但对于灌夫仍然是格外礼遇。

灌夫,字仲孺,颍阴县人。灌夫的父亲张孟,曾经是颍阴侯灌婴的门客,很受灌婴器重,被引荐给朝廷,担任官吏,后来官至二千石。因为感恩,遂将姓氏改为姓灌,名字叫做灌孟。吴楚叛乱时,颍阴平侯灌何担任将军,隶属于太尉,请求让灌孟担任校尉。灌夫率领上千人与父亲一起出征。灌孟年纪大了,在灌何一再恳请下,太尉才准许灌孟担任校尉,因此而郁郁不乐,在战场上,灌孟常不避危险,冲锋陷阵,战死在军中。汉朝法律,父子从军,有一人战死,另外一人可伴随着遗骸回家。灌夫不肯与父亲的遗骸回去,情绪激昂地说:“愿取吴王和吴军将军的头颅为父亲报仇。”灌夫披上铠甲,手持长戟,招募军中的壮士。与灌夫关系较好、愿意与灌夫一起冲击吴军的,还有几十人。但是冲出营门后,有很多人却又止步不前。只有两个人与灌夫身边的家奴共有十几人,骑着马冲向吴营。冲到吴军旗下,杀伤吴军几十人,就再也冲不动了,只好折返回汉营,十几位家奴全部战死,只有一名义士与灌夫骑着马跑了回来。灌夫此战身上受了十几处重伤,幸好军中还有万金良药,得以保全性命。伤口还未痊愈,灌夫又请求再次冲击吴营,灌夫说:“我已经知道吴军壁垒中的路径,请允许我再次冲击吴营。”将军们被灌夫的英勇所感动,担心灌夫此去会丧命,就报告了太尉周亚夫,太尉阻止灌夫前去,才罢休。吴军被打败,灌夫从此后扬名天下。(注:文帝五年,颖阴侯灌婴已经去世,在景帝朝七国叛乱时,应该是灌婴的儿子颖阴平侯灌何。原文有误)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