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

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

张骞,汉中郡人,武帝建元三年(公元前138年),张骞在朝中担任郎官。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:此前匈奴打败了月氏王,砍下月氏王的头颅,当作饮器,月氏族遂远遁而去,对匈奴人,他们痛恨至极,只是苦于没有人能与他们联合起来,向匈奴人复仇。汉朝正要打击匈奴,听到这样的消息,即想与月氏族互通使节,但途中一定要经过匈奴的领地。朝廷于是招募使者,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征,出使大月氏,出使的队伍中有堂邑氏的家奴甘父,出使人马从陇西郡出发。途经匈奴,被匈奴截获,押解至单于王庭。军臣单于说:“月氏在我的北边,汉朝派出使者,要通使月氏,怎么可以不经过我的允许,就穿越我的领地?如果我要出使越国,汉朝允许我通过吗?”于是将张骞等人扣押在匈奴,张骞在匈奴滞留长达十几年,匈奴人还为张骞找了一位匈奴女人做妻子,生下儿子,然而张骞自始至终保存着汉朝出使的符节,不敢丢失。

张骞住在匈奴西部,一次乘着机会,率领部下向月氏方向逃去,向西走了几十天,到达大宛。大宛人早就听说过汉朝富有,想与汉朝通商,却一直找不到机会,看到张骞后,非常高兴,问张骞想到那里去。张骞说:“我为汉朝出使大月氏,途中被匈奴人拦住扣押,这次逃了出来,请大王派人为我做向导,送我到大月氏去。找到月氏国,返回汉朝,汉朝将会重重地酬谢大王,馈赠的财物将会难以计数。”大宛人相信了张骞的话,派人护送张骞,还有译员作为向导,此后他们来到康居国,康居国人又派人将张骞送往大月氏。大月氏王此前被匈奴人杀害,大月氏人现在已经立了他们的王后做月氏王,而且占领了大夏国,统治着大夏人,大夏国土地肥沃,又没有兵戈战争,月氏人早就陶醉在安乐的生活中,又想到汉朝距离此地如此遥远,为月氏王报仇的雄心早就已经消磨殆尽。张骞从月氏国故地来到大夏国,竟然得不到月氏人的肯定答复。

张骞在月氏国前后逗留一年多,不得不从原路返回,在返回的途中,沿着喀喇昆仑山南道走,想从羌人居住的地域穿过,返回汉朝,结果被匈奴人再次截获。在匈奴又滞留一年多,直到军臣单于去世,国内发生动乱,元朔三年(公元前126年),张骞乘着机会与匈奴妻子以及堂邑父逃回汉朝。武帝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,任命堂邑父为奉使君。

张骞为人坚强而有毅力,性情豪放,待人真诚,匈奴人很喜欢张骞的性格。堂邑父原来也是匈奴人,善于射箭,在途中遇到饥困时,堂邑父常会射杀禽兽,用来补充食物。在当初,同张骞一起出使的有一百余人,前后十三年,最终返回汉朝的,只剩下两人。

张骞此次出使,抵达的国家有大宛、大月氏、大夏、康居,据传闻,旁边还有五六个大国,张骞返回后,向武帝描述此次出使的经过,沿途的情况、地形,以及物产(详情记载在《西域传》中)。

张骞说:“臣在大夏国时,看到有来自邛地的竹杖、蜀郡的布匹,问它们怎么会来到这里,大夏国人说:‘我国商人从身毒国买来。身毒国在大夏国的东南,有数千里远。其国人世代居住在那里,风俗与大夏国相近,天气潮湿炎热。民众骑乘大象作战。国家靠近大海。’臣张骞估计,大夏国距离汉朝有一万二千里,位置在西南方。而身毒国又在大夏国的东南方数千里,那里有蜀郡出产的物品,那么身毒国距离蜀郡应该不会太远。现在派出使臣出使大夏国,要从羌人的领地穿过,有危险,羌人对待汉人并不友好;如果向北走,则是匈奴人的领地;假若从蜀郡出发,应该有道路可以通往身毒国,还没有敌寇袭扰的危险。”武帝听了张骞的介绍,知道有大宛国、大夏国、安息国这些西域国家,而且都是大国,物产丰富,又世代居住在西域,与中国人习俗相近,军队的战斗力很弱,他们羡慕汉朝的物产;北边国家有大月氏、康居国,军队的战斗力较强,可以用财物去笼络他们,诱使他们前来汉朝进贡。而后再以道义相诱导,让他们成为汉朝的属国,这样汉朝即可以拓地万里,虽然要通过多重翻译,风俗迥异,汉朝的威望也将会影响至四海。武帝听了张骞的鼓吹后,异常兴奋,认为张骞说得对。于是诏令蜀郡、犍为郡派出使者,分四路同时出发:一路从駹地出发,一路从莋地出发,一路从徙地、邛地出发,一路从僰地出发,出发后向前行进一二千里,在北边被氐族和莋地的夷族阻拦,南边在巂(xī)地、昆明遭到蛮夷的阻拦。昆明的蛮夷没有部族君长,惯于抢劫,在途中杀害了汉朝派出的使者,汉朝的使者终于没有能够走出去。武帝又听说在昆明西部一千余里的地方,还有一个乘象国,叫做滇越国,蜀郡的商人带着货物到过那里,于是朝廷为了寻找通往大夏国的道路,开始与滇越国交往。此前,汉朝为了开辟通向西南夷的通道,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财物,最后工程不得不停下来。这次张骞又提出,重新开凿这条通道,通往大夏国,于是通往西南夷的通道又恢复开凿。

张骞以校尉身份跟随大将军抗击匈奴,因为张骞在匈奴呆过很多年,知道水草的分布地域,大军在征战中没有遇到过很大困难,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。这一年是元朔六年(公元前123年)。武帝元狩二年(公元前121年),张骞担任卫尉,与李广一起从右北平郡出发,抗击匈奴。匈奴包围了李将军的部队,损失很大,张骞由于延误了会合时间,按照法律当斩,花钱后被贬为庶人。这一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在西部大破匈奴,杀伤匈奴数万人,一直打到祁连山下。武帝元狩二年秋天,浑邪王率领部众投降汉朝,从此后从金城郡、河西走廊直到南山、盐泽一带,匈奴绝迹。虽然匈奴的侦探偶尔还会出现一下,但是已经很少。武帝元狩四年(公元前119年),汉军将匈奴一直驱赶至大漠的北边。

武帝多次询问张骞有关大夏国的情况。张骞此前已经失去侯爵,张骞回答武帝:“臣在匈奴的那些年,听说西域还有一个乌孙国,乌孙王的名字叫做昆莫。昆莫的父亲难兜靡与大月氏原来均居住在祁连山、敦煌一带,是一个小国家。大月氏杀了难兜靡,夺取了乌孙国的土地,乌孙国人民被迫逃往匈奴。昆莫在当时刚出生不久,抚养人布就翎侯抱着昆莫,放在草丛里,自己出去寻找食物,回来时,看到一只母狼用乳汁在喂养孩子,还有乌鸦衔着肉,在头顶上飞翔,非常神奇,布就翎侯随后抱起昆莫,带到了匈奴,老上单于可怜昆莫,留在身边抚养。昆莫长大成人后,单于将昆莫父亲的部众交还给昆莫,让昆莫率领军队打仗,多次立功。在当时,月氏已经被匈奴人打败,此后月氏向西攻打塞族人,塞族人向南逃得很远,月氏人遂占领塞族人的领地。昆莫此后长大成人,越来越健壮,向老上单于请求,要为父亲报仇,昆莫随后率领军队向西攻打大月氏。大月氏向西迁徙,来到大夏国。昆莫劫掠了大月氏留下来的部众,在当地发展,兵力稍强,恰巧老上单于去世,昆莫不愿意再返回匈奴,臣服于军臣单于。军臣单于派出军队进攻昆莫,没有取胜,匈奴人认为昆莫具有神力,因此而敬而远之。现在匈奴刚被汉朝打败,而昆莫原来居住的领地已经空虚。蛮夷怀恋故土,又喜欢汉朝的财物,在此时用重礼笼络乌孙人,招他们回到原来居住的故地,汉朝再将公主嫁予昆莫为夫人,结为兄弟。乌孙国人根据形势判断,相信会与汉朝结为联盟,这样就斩断了匈奴的右臂。汉朝再联合乌孙国,向西将大夏等国招来作为藩臣。”武帝很赞赏张骞的分析,任命张骞为中郎将,率领三百人,每人准备二匹马,还有上万头牛羊,再带上金钱丝帛价值数千万,又让多人持副使节仗,在方便时,可以就近出使附近国家,而后将张骞派往乌孙国。张骞出使抵达乌孙国,将天子的意图告知乌孙国人,没有得到他们的肯定答复(详情记载在《西域传》中)。张骞又分别派出副使到大宛国、康居国、月氏国和大夏国,乌孙国派出翻译为他们做向导。张骞带着乌孙国的几十位使者,数十匹马,作为答谢礼物返回长安,也是乘此机会让乌孙国人了解一下汉朝的情况,知道汉朝有多么富有广大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