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六十四下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

卷六十四下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

严安,临菑人。以原丞相府长史身份,上书武帝,在上书中,严安说:

臣在《邹子》中读到:“政令教化,可以起到匡正世俗的作用,符合实际的即施行,不符合实际的即调整,需要修改时则及时修改,如果一成不变,则难以达到匡正世俗的目的。”而今天下百姓崇尚奢侈淫靡,富人乘用的车马,穿着的裘衣,居住的府邸,相互间竞相攀比,极尽奢华,调五音要抑扬顿挫,讲穿戴须色彩斑斓,重吃喝必珍馐美味,以奢侈向世人炫耀。民风民俗,更是崇尚奢靡,以奢靡虚荣为时尚,这些都在显示着百姓的不良风气。社会奢靡,没有节制,即会入不敷出,贫苦百姓则会舍本逐末,弃农而经商。奢靡享受达不到满足,有权有势的人则会以权谋私,无权无势的人则会铤而走险,世人不以此为耻,奸邪之事就会滋生蔓延。金钱美女是世人追求的享受,沉溺其中即会令人娇纵恣肆,靡靡之音会引导人们荒淫无耻,失去礼仪会使人浮华堕落,缺少教化会使人奸邪佞巧。娇纵、浮华、奸佞、荒淫,不能以这些来教化民众。如果百姓们均以逐利为荣,犯法的人数就会不断地增多。臣希望用制度来引导百姓,防止奢靡之心蔓延,让穷人、富人不会因为炫耀奢靡,而变得心理失衡。能够避免这些,就能够保持内心平静,不会因为受到利益驱使,而产生犯罪的想法,为了金钱而犯罪,就会相应地减少;犯罪减少,相应的刑罚也就会随之减少;刑罚减少,阴阳和谐,四时安宁,风调雨顺,草木茂盛,五谷丰登,六畜兴旺,百姓不会因为疾疫而夭亡,家家安居乐业,天下就能够达到和谐的目的。

臣听说周代在取得天下后,前期三百余年时间,周成王、周康王时期,是治理天下最好的时期,在当时,刑狱搁置四十余年不用。当西周开始衰落时,已经过去了三百余年,之后五霸兴起。诸侯国中的霸主,同样在辅佐周王室兴利除弊,除暴安良,匡正海内,以尊崇周天子为荣。随着五霸地位的衰落,此后就再也没有贤圣来接续,此时的周天子孤立无援,天子发出的号令,无人理睬。诸侯国间恣意妄行,以强凌弱,以众暴寡。田常篡齐,六卿分晋,最终走向战国,当时天下百姓经受着战争的煎熬。强大的诸侯国吞并弱小的诸侯国,弱小的诸侯国千方百计避免遭到吞并,此后又有了合纵连横,战车在战场上驰奔,甲胄上长满虮虱,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。

及至秦王称霸,秦国逐步蚕食天下,兼并诸侯国,完成天下统一,而后秦王将称号改为皇帝,举国上下,政令统一,秦廷诏令,拆毁诸侯边界。销毁天下兵器,将兵器熔铸成巨钟和钟虡,向天下宣示决心,永远停止战争。黎民百姓终于走出泥沼,以为圣明天子降临,人民此后可以安居乐业。假若秦廷此时能够减少刑罚,减轻赋税,安排适当地徭役,重视礼义,鄙薄权利,崇尚仁厚,远离佞巧,而后在百姓中移风易俗,使得海内普遍崇尚教化,那么秦的天下也会世代相传。始皇帝没有这样做,而是坚持征伐政策,人们只要凭着智巧,即可以谋取利益,淳朴正直的人,却常常会遭到贬斥,秦廷的法律极其严酷,帝王周围尽是一些谄谀小人,始皇帝每天听到的均是赞誉之声,致使皇帝的欲望愈加膨胀。秦廷对外展示军威,派出蒙恬率领秦军,在北部进攻匈奴,开疆拓土,大量的秦军将士,驻守在黄河沿岸,还要安排大量人力转运粮草,又派出都尉屠雎,率领水军乘着楼船,进攻百越,派出监军禄凿通灵渠,运送粮草,大军深入粤境,粤人仓皇遁逃。战争旷日持久,粮食难以为继,粤人乘此时机,袭击秦军,秦军将士在粤地屡受重创,秦军大败。始皇帝又派出尉佗,再次率领秦军,报复粤人,尉佗带去的秦军在粤地戍守,防止叛乱。在当时,始皇帝北边须防御匈奴,南边要备战粤人,将大量的军队置于蛮荒之地,进退失据。前后十几年时间,男丁从军,女子运输,民不聊生,苦不堪言,在路上吊死的人,首尾相望。及至始皇帝驾崩,天下随即大乱。陈胜、吴广在陈县举兵造反,武臣、张耳在赵地造反,项梁在吴地造反,田儋在齐地造反,景驹在郢地造反,周市在魏地造反,韩广在燕地造反,一时间烽火遍地,英雄豪杰纷纷崛起,造反的人数难以统计。这些豪杰们既不是贵族后裔,也不是手握权柄的官吏,更没有尺寸封土,他们崛起于民间,手持着木棍,在造反的狂潮中,应时而动,不谋而合,占据着大小领地,成为一方霸主,时代为他们创造了机会。秦廷赢氏家族贵为天子,富有天下,却落得一个子孙断绝,穷兵黩武,换来了宗庙毁弃。因此说周王室失之太弱,秦皇帝失之太强,这些都是因为不能因时因势而加以权变,造成的结果。

现在汉朝拓展南夷,兼并夜郎,降服羌僰,扫荡秽州,在北部修筑朔方城,派出大军深入匈奴,焚烧龙城巢穴,为此,赞美的人很多。这些成绩只是人臣建立功勋的捷径,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。现在国内没有战争忧患,却在域外耗费着大量人力、物力,使得国家疲敝,这不是治理国家的良策。让心中的欲望膨胀,为暂时的胜利陶醉,与匈奴结下怨恨,这不是安定边疆的长策。战争的祸患不能制止,大军连年征战,边郡的人愁云笼罩,内地的人惶恐不安,这种情况,不能再持续下去。现在国内都在锻甲磨剑,矫箭控弦,转输军粮,看不到停下来的迹象,全国卷入战争中,令人忧虑。人们常说,兵久而变起,事烦而虑生。汉朝一个郡的面积,方圆几千里,大小城池数十个,形势威逼,一旦诸侯利益受损,将会对宗室不利。在古时,齐国、晋国之所以灭亡,就是因为公室利益,不断地遭到削夺,下边六卿势力太强;秦朝为何会灭亡,也是因为严刑峻法,欲望无边。郡太守的权利,已经远超过六卿,郡中土地有数千里之广,这不是闾巷百姓可以比拟的,郡里掌握的兵甲器械,更不是木棍可以替代的,一旦出现变故,后果将难以预料。

再后来,严安被任命为骑马令。

终军,字子云,济南郡人。终军年轻时,喜欢学习。以善于辩论,会写文章而在郡中享有盛名。十八岁时,终军被郡里选拔为博士弟子,到京师学习。来到太守府报到,太守听说终军才能出众,召见终军,谈话后,很欣赏终军的才能,与终军结为朋友。终军拜别太守后赴京,在长安上书言事。武帝对终军也很欣赏,任命终军为谒者兼任给事中。

终军跟随武帝来到雍县祭祀五帝庙,民间献上一头白麒麟,长有一只角和五个蹄子。又发现一棵奇树,树杈从旁边伸出,又合拢在一起,附着在主干上。武帝对这两件异物,非常惊讶,向群臣询问。终军回答策问,终军说:

臣听说《诗经》赞颂君王圣德,《乐经》赞美君王功绩,经学不同,主旨却一样,均是在赞颂君王。南粤人窜逃,住在芦苇从中,以鱼鸟为邻,汉朝的正朔还不能影响粤人。汉军驻扎在粤人边境,东瓯国内附,闽越王被杀,南粤国获救。北部匈奴依靠游牧为生,行为类似于禽兽,包藏虎狼之心,从上古以来,北方草原民族就难以驯服。而今大将军率领汉军远征,单于率领余众,窜逃至大漠以北:骠骑将军兵锋所指,昆邪王俯首称臣。南方蛮夷业已归降,北方胡狄感到震恐。皇上罚不阿近,举不遗远,设官职举荐贤士,悬厚赏等待殊勋,能者进,疲者退,号令通行海内。一身兼有诸项美德,尚不自满,陛下决策英明圣武,并不自专。陛下建立明堂、辟雍、灵台。宣扬文教,激励群臣,官员们恪尽职守。历代封禅的君王,还不能做到这一切。

陛下接受天命,继承帝位以来,万事仍然在草创中,要取得海内风俗向化,九州政令统一,仍需要为圣业增添光彩,将祖宗基业传于万世无穷。周代直到成王时,制度才确定下来,效果逐渐显现。陛下兼有日月之光,在封禅的刻石上,记下继任以来的功绩,虔诚地供奉神明,祭祀五帝神灵,献祭的食物精美,祥和之气充塞天地;异兽在此时显现,正逢其时。在上古时,周武王讨伐商纣,航船行至中流,有白鱼跃入舟中,武王将鱼放在火上烧烤,群臣齐声欢呼“美哉!”而今在郊祀时,没有看到神祇,却有祥兽出现,这是在表明神灵赞许,上天馈赠陛下礼物,也是陛下的诚心,与上天相互沟通。应该选择良辰吉日,改变纪元,白茅包土,置于江淮,在泰山上封禅,以响应祥瑞,诏命史官将盛事载入史册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