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

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

韦贤,字长孺,鲁国邹县(今山东省邹城市)人。其先人韦孟,原来居住在彭城,韦孟担任过楚元王刘交的太傅,继而辅佐楚元王的儿子楚夷王刘郢客与孙子楚王刘戊。刘戊荒淫无道,韦孟为此写过诗歌劝谏刘戊。后来韦孟辞职回家,将家眷搬往邹县,为此又写下一篇谏诗。其谏诗如下:

肃肃我祖,来自豕韦,黼衣朱绂,四骏龙旆。彤弓征伐,安绥荒原,领导邦国,辅佐殷商,超越大彭,功勋辉煌。周代我族,依然荣光。赧王信谗,我族受谤。族遭谮毁,朝政受伤,赏罚不行,王室难堪。诸侯列国,自作主张,卿士离心,宗周坠亡。我祖势微,迁于彭城,至于我辈,劳苦谋生,强秦凌弱,荷耜耘耕。强秦暴虐,上天不佑,眷顾南楚,授汉继承。

煌煌大汉,四方征讨,天下归附,万国荡平。封赏子弟,楚国为侯,赐我禄位,职为太傅。辅佐元王,祗敬勤俭,惠我黎民,任用臣贤。享国一世,功烈垂后,夷王继位,奉祀祖考。夭亡短寿,戊王继统,左右侍臣,皆为君子。

可叹戊王,不思进取,不惟履冰,承续祖贤!国事日废,逸游荒诞,犬马为侣,野外狩畋。专注鸟兽,忽视垄亩,庶民哀伤,大王欢畅。远离仁德,亲近佞臣,亵玩不足,谄谀是信。谄夫扬眉,诤臣叹息,大王懵懂,似昏似迷!疏远臣下,放纵恣肆,荒废祖业,漠视国土。

嗟叹大王,皇室至亲,不顾先祖,美德传闻!天子肃穆,俯视下土,朝廷官员,执法严酷。一旦驾临,无视近亲,嗟叹大王,执迷不悟!

罔顾镜鉴,后嗣哀伤,迷途知返,岌岌可危。冰冻三尺,大王应悔,我王聪惠,早日更张。补救缺失,悔过自新,追思先贤,秦缪称王。岁月易逝,时不我待,往昔君子,显名于世。呼吁大王,何不观览!亲近贤臣,重视往鉴!

韦孟在邹县写诗,内容是:

卑微小臣,既老且丑,岂不恋位,哀我王宫。王宫肃穆,俊杰逞雄,环顾左右,污秽肆虐。

我请退休,报于天子,天子怜我,发齿衰微。大汉天子,明哲且仁,赐我安车,以惠小臣。可叹小子,岂不怀土?俟我王悟,暂且居鲁。

远离祖庙,哀思环顾,可怜学生,随我迁鲁。至于邹地,剪茅作屋,学生助我,筑墙修庐。

我已迁鲁,心念故土,梦游渎上,立于庙堂。梦应何兆?梦中谏诤,诤有何用?辅弼我王。寤寐外邦,喟然长叹,思念祖上,涕泪流涟。颤颤巍巍,咨嗟诀别,我师仲尼,授我遗业。济济邹鲁,礼义之邦,诵习弦歌,异于他乡。我虽鄙陋,悉心向往,学生欢喜,乐在此乡。

韦孟最终在邹县去世。也有人说这是韦孟的子孙好事,为了颂扬先人,而写下这些诗。

从韦孟到韦贤,已经是第五代。韦贤为人质朴,清心寡欲,专心致志于钻研学问,兼通《礼经》、《尚书》,教授《诗经》,号称邹鲁大儒。朝廷征韦贤为博士,兼任宫中给事,在宫中为昭帝讲授《诗经》,后来又升任为光禄大夫詹事,官至大鸿胪。昭帝驾崩,没有留下后嗣,大将军霍光与朝中公卿大臣们,共同商议,拥立孝宣帝。宣帝继位后,韦贤因为参与废黜昌邑王,拥立宣帝,安定宗庙,宣帝赐韦贤关内侯爵,还可以享受食邑。韦贤后来担任长信宫少府。因为做过昭帝的老师,在朝中受到尊重。宣帝本始三年(公元前71年),韦贤代替蔡义担任丞相,受封为扶阳侯,食邑七百户。在当时,韦贤已经七十余岁,在丞相位上任职五年,宣帝地节三年(公元前67年),因为年老体衰,请求退休,乞骸骨回家,宣帝赐予韦贤黄金一百斤,免职回家,又赐予宅邸一座。丞相退休,从韦贤开始。韦贤享年八十二岁,去世,谥号为节侯。

韦贤有四个儿子:长子韦方山担任高寝县令,去世很早;次子韦弘,官至东海郡太守;三子韦舜,留在鲁地守护祖上的坟墓;四子韦玄成,也是以通晓经书,最后官至丞相。因此邹鲁地方上的人,有民谣说:“留给子孙黄金满箱,不如留予经书一部。”

韦玄成,字少翁,以父亲在朝中的职务,韦玄成在朝中担任郎官,是皇帝身边的侍骑。韦玄成从小喜欢学习,继承父业,特别注重谦逊待人。出外遇到认识的朋友步行,一定要让随从下车,让朋友坐在车子上,并一直送往家中,这样的做法,韦玄成已经习以为常。待人接物,对贫贱人更是尊敬礼让,因此而名声远扬。韦玄成以通晓经书,在朝廷被提拔为谏议大夫,后来又升任为大河郡都尉。

当初,韦玄成的哥哥韦弘在朝中担任太常丞,负责宗庙祭祀事务,掌管皇陵园邑,事务繁杂,得罪的人也很多。父亲韦贤把韦弘作为身后爵位的继承人,因此想让韦弘辞去太常丞职务。韦弘避嫌,没有辞去官职。韦贤在病危时,韦弘果然因为宗庙的祭祀事务,被人告状获罪,投入监狱,等待判决。皇上派人询问韦贤,家族中谁是爵位继承人,韦贤心中有怨恨,不肯讲话。韦贤门下的学生,博士义倩等人与家族中其他人商议,改变了韦贤的遗嘱,让丞相家丞上书,告诉大行令,以大河郡都尉韦玄成为爵位继承人。韦贤去世,韦玄成在任上得知消息,又听说是自己继承爵位,韦玄成知道,这应该不是父亲原来的意思,于是佯装疯狂,卧在床上屙屎拉尿,说话疯疯癫癫。后来到了长安,在下葬时,要继承爵位,韦玄成更是装疯卖傻,不肯接受爵位。大鸿胪向朝廷奏报,宣帝将奏章交予丞相、御史大夫调查。韦玄成一向有很好的名声,士大夫们怀疑韦玄成是在佯装疯癫,认为韦玄成这样做,是为了将爵位让予哥哥。负责调查的丞相府长史,给韦玄成写了一封书信,说:“古人辞让,一定要有像样的名义,这样做也能够让后世人瞻仰称颂。而今先生却是自坏形象,蒙受恥辱,佯装疯狂,有辞让的荣誉,也难以让人知道。实在不应该如此行事!先生要搏取的是名誉。在下愚陋,此前也曾经做过宰相执事,请将君的真实想法透露一些。否则的话,我担心先生会遭人误解,而我也做了小人。”韦玄成的朋友,侍郎章也向朝廷上书,说:“圣王重视礼让,应该优待韦玄成,不要让他的志向受到损伤,让他安贫乐道好了。”丞相、御史大夫以韦玄成其实没有病,弹劾韦玄成欺骗朝廷。宣帝下诏,不必弹劾,召韦玄成进宫。韦玄成不得已,接受了爵位。宣帝认为韦玄成有辞让的高风亮节,任命韦玄成为河南郡太守。任命韦玄成的哥哥韦弘为泰山郡都尉,后来又升任为东海郡太守。

几年后,韦玄成受命担任未央宫卫尉,继而升任太常。因为与原平通侯杨恽关系很好,杨恽被杀,杨恽的同党朋友全部被免官。再后来韦玄成以列侯身份参加惠帝庙的祭祀,早晨入庙,天上下雨,道路泥泞,韦玄成没有乘坐驷马车,而是骑马参加祭祀。有关官员弹劾韦玄成不敬,像韦玄成一样的,均遭到削去列侯爵位的惩罚,降为关内侯。韦玄成因为过失,失去了父亲的列侯封爵,哀叹道:“我还有何面目再进祖庙!”写诗自我谴责,诗中说:

我祖显赫,侯于豕韦,受赐伯爵,辅弼殷商。功勋卓著,享有车服,朝拜商都,四骏奔驰。德能昭显,传于后世,从周至汉,历代享爵。

楚国太傅,辅佐元、夷,厥功至伟,恭守祗敬。戊王继位,迁居邹城,五世相传,父谥节侯。

节侯仁德,美名远播,辅弼昭、宣,教导五德。年老退休,惟留馨香,赏赐丰厚,百金府邸。封邑扶阳,位于京东,皇帝挽留,为国筹谋。六辔安车,车马辚辚,仪仗排列,天子朝臣。行为端庄,善待宗师,四方遐迩,仰慕威仪。

封邑继承,在我仁兄,我有仁兄,谦让输诚。美哉仁德,赫赫有名,致我受位,滞留京城。叹我小子,不知肃敬,扰乱礼制,横遭贬黜。

父享显爵,由我毁弃;家族蒙羞,因我招之。谁能倾诉,抚慰我心;奋勇举首,愿征戎狄。三公显位,俊杰其中,无谓小子,终攀显位。华山高峻,仰视可登;道德君子,励志可行。嗟叹我辈,往事堪忧,继往开来,掷地有声。四方群贤,可为鉴镜,它日威仪,再履光荣!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