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

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

眭弘,字孟,鲁国蕃县人。少年时,眭弘喜欢行侠仗义,喜欢斗鸡走马,长大后,眭弘改变了此前的行为,跟随赢公学习《春秋》。后来以熟悉经书,在朝中担任议郎,继而升任为符节令。

孝昭帝元凤三年(公元前78年)正月,泰山郡莱芜县的山南边发出轰隆隆的响声,好像有几千人在呼喊,当地民众前往观看,只见一块大石头耸立起来,高一丈五尺,粗有四十八围,地下部分深达八尺,被三快石头支撑着,矗立在那里。在石头旁边,有数千只白乌鸦聚积。当时昌邑国有一棵枯死的社木,卧倒在地,重新发芽复活,在上林苑,有一棵大柳树僵卧在地,自动站立起来,发芽复活,虫子吃了树上的叶子,留下文字,写有“公孙病已立”的字样,眭孟按照《春秋》中的义理推论,认为:“石头、柳树属于阴类,为下民之象,泰山,是岱宗,为五岳中首岳,帝王改朝换代,要在泰山进行祷告。现在有大石头凭白无故地矗立起来,僵死的柳树,又死而复活,这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,它昭示着民间将会有平民要进宫成为天子。枯树发芽复活,意味着已经被废黜的公孙家族还会复兴。”眭孟说,他不知道这位平民在那里,但是眭弘又说:“董仲舒老师生前讲过,即使皇位已经有继承人,作为守成君主,也不会影响到圣人再次受命登上皇位。汉家是尧帝后裔,有传国运兆。当今皇帝应该派人巡视天下,访求贤者,将帝位禅让予他,而后退位,享受百里封地,像殷代、周代后裔,接受汉的封爵,以顺应天命。”眭孟通过友人名叫赐的内官长,向朝廷上书。在当时,昭帝还是位少年,大将军霍光在朝中执政,看到眭弘的上书,大怒,遂将上书交予廷尉审理。廷尉判赐、眭孟为妖言惑众罪,大逆不道,将他们即行收捕,杀头示众。又过了五年,孝宣帝从民间登基,继承皇位,登基之后,宣帝征眭孟的儿子,在宫中任命为郎官。

夏侯始昌,鲁国人。夏侯始昌通晓《五经》,在民间教授《齐诗》、《尚书》。自从董仲舒、韩婴死后,武帝又得到夏侯始昌,非常信任。夏侯始昌懂得阴阳学说,曾经预言柏梁台要发生火灾的日子,到了这一天,果然有火灾。当时昌邑(哀)王刘髆,是武帝的小儿子,受到武帝宠爱,武帝为昌邑(哀)王刘髆选择老师,夏侯始昌被任命为太傅。夏侯始昌年纪老了,在任上去世。夏侯始昌家族子弟中有夏侯胜,也以儒学闻名。

夏侯胜,字长公。当初,鲁恭王刘馀将鲁西宁乡划出来,封予儿子刘恬为节侯,属于大河县,大河县后来改称为东平县,因此夏侯胜也说自己是东平县人。夏侯胜从小失去父母,是位孤儿,然而夏侯胜喜欢学习,夏侯胜跟随夏侯始昌学习《尚书》和《洪范五行传》,预言灾异。后来夏侯胜又跟随蕳卿学习,再后来夏侯胜跟随欧阳氏学习。各种学问,夏侯胜烂熟于胸,学问源于各种流派。夏侯胜对礼服学很有研究。夏侯胜被朝廷征为博士,继而担任光禄大夫。昭帝驾崩,昌邑王刘贺继承皇位,刚继位的昌邑王刘贺多次离开宫廷,出外游玩。夏侯胜在昌邑王的乘舆前,劝谏昌邑王:“天久阴不雨,昭示着朝中有大臣,对皇上怀有预谋,陛下还敢出去吗?”昌邑王闻言大怒,说夏侯胜在妖言惑众,将夏侯胜绑缚起来,交予属吏惩办。属吏向大将军霍光报告,霍光将此事压了下来。霍光和车骑将军张安世正在密谋废黜昌邑王。霍光因为此事而责备张安世泄漏机密,张安世其实什么也没有说。于是召来夏侯胜询问,夏侯胜回答:“《洪范五行传》中讲:‘皇之不极,其罚常阴,在此时,会有下人伐上。’因为有忌讳,不敢明说,因此才说朝中有大臣怀有预谋。”霍光、张安世听了夏侯胜的这番解释,大惊失色,从此特别相信术士的话。又过了十几日,霍光与张安世果然向太后奏报,废黜昌邑王,拥立宣帝继位。霍光认为群臣在东宫要向太后奏报,太后在听政时,应该了解一些经术,随后推荐夏侯胜教授太后《尚书》。此后夏侯胜担任长信宫少府,受赐关内侯爵,因为夏侯胜参与了废黜昌邑王刘贺,及至后来拥立宣帝(刘询)继位,安定宗庙,得以享受食邑一千户。

宣帝刚即位,要褒扬先帝,诏问丞相、御史大夫,宣帝说:“朕以微眇之身,蒙受先帝遗德,得以继承圣业,奉祀宗庙,夙兴夜寐,常感念此事。孝武帝躬身仁义,创下威武事业,向北征讨匈奴,迫使单于远遁,向南平定羌氐、昆明、瓯越、骆越,向东横扫薉、貉、朝鲜,开土拓边,建立郡县,百蛮先后归附,扣关前来贡献,贡献的珍物陈列在祖庙;孝武帝制定音律,编写乐歌,祭祀上帝,封禅泰山,设立明堂,改变正朔,改易服色;孝武帝开疆拓土,尊贤敬儒,兴灭国,继绝世,褒赏周王室后裔;完善对天地的祭祀,开拓学术道路。上天祝福,祥瑞臻至,宝鼎出现,擒获白麟,海鱼腾跃,神人显现,山呼万岁,孝武帝的功德茂盛,难以尽言。但是现在祭祀孝武帝的庙乐,还没有将这些功德表现出来,朕内心不安。列侯、二千石官员、博士就此事展开讨论,提出意见。”朝中的大臣于是在朝堂上讨论,都说:“应该按照诏书中所说的办。”只有长信宫少府夏侯胜说:“武帝虽然征伐四夷,开拓疆土,拓展郡县,但武帝在世时,因为战争频繁,大量士卒在疆场上战死,国家耗尽财力;还有,武帝奢侈无度,使得天下百姓匮乏,致使百姓流离失所,人口大量减少。在当时,蝗虫成灾,赤地千里,甚至有人相食的情况出现,国家储备至今还未恢复。武帝的功德,没有为百姓带来利益,不应该为武帝设立庙乐。”朝中的公卿们一起与夏侯胜辩论:“这是皇帝的诏书。”夏侯胜说:“诏书中也有不可用的地方。身为朝中大臣,应该敢于直言,坚持正确的观点,而不是阿意奉承。我既然敢说,就死也不后悔。”于是丞相蔡义、御史大夫田广明弹劾夏侯胜非议诏书,诋毁先帝,不道德,丞相府长史黄霸附议夏侯胜的主张,不进行驳斥,也同时被逮捕下狱。有关官员遂奏请,尊孝武庙为世宗庙,在祭祀时演奏庙乐《盛德》、《文始》、《五行》舞曲,全国各地开始祭祀贡献,以彰显武帝的盛德。武帝巡幸经过的郡、诸侯国,共有四十九个,均要设立祭庙,世宗庙与高祖庙、太宗庙一样。

夏侯胜、黄霸在监狱中关了很长时间,黄霸提出要向夏侯胜学习经书,夏侯胜推辞,说人都快要死了。黄霸说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夏侯胜被黄霸的真诚所感动,就开始教授黄霸经书。两人在监狱关押了两个冬天,在此期间,讲授一直没有停止过。

到了宣帝本始四年(公元前70年)夏天,崤山以东有四十九个郡、诸侯国,在同一天发生地震,有些地方山崩地裂,损坏了城郭和许多房屋,死了六千多人。宣帝于是穿着素服,避开正殿,派出使者慰问官吏和百姓,赐予死者丧葬费。宣帝下诏说:“人们常说,发生灾异,是天地在发出警告。朕继承洪业,托位在士人百姓之上,没有能够让百姓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。此前在北海郡、琅琊郡发生地震,毁坏祖宗祭庙,朕深感惊恐。诏请列侯、中二千石官员和有学问的术士,提出应变的措施,以补正朕的过失,不要有所隐瞒。”而后大赦天下,夏侯胜出狱,担任谏议大夫、兼任给事中,黄霸担任扬州刺史。

夏侯胜为人质朴,刚正不阿,处世简易,待人处事,夏侯胜不会表现出盛气凌人的姿态。在皇上面前,夏侯胜直呼皇上为君,有时面对皇上,夏侯胜竟然喊出皇上的名字,宣帝反而感觉亲切,也更加信任夏侯胜。有一次,夏侯胜在外面与人谈话,将宣帝与自己谈话的内容,讲给别人听,宣帝知道后,责备夏侯胜,夏侯胜说:“陛下所讲的话,非常好,臣要将它传诵出去。尧帝的话传遍天下,至今为人们所颂扬。臣认为这些话值得颂扬,所以才讲出去。”每次朝廷有大的廷议,宣帝知道夏侯胜性情耿直,就对夏侯胜说:“先生有话直说,不要因为此前受过责罚,而畏惧。”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