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> 第2节

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第2节

王商死后,连年发生日蚀、地震,一位耿直的大臣京兆尹王章密封上奏,请求成帝召见,为王商鸣不平,认为王商忠诚正直无罪,并说王凤在朝中专权,蒙蔽皇上。王凤竟然按照汉法杀了王章(详情记载在《元后传》中)。到了平帝元始年间(公元1-5年),王莽在朝中担任安汉公,诛杀不依附自己的大臣,乐昌侯王安看到将要获罪,随后自杀,被撤销封爵。

史丹,字君仲,鲁国人,史丹与家人后来迁至杜陵(宣帝的陵寝)县居住。史丹的祖父史恭有一位妹妹,在武帝朝,是卫太子妃史良娣,生下悼皇考。皇考,即是孝宣帝的父亲。宣帝在民间时,得到史家照顾(详情记载在《史良娣传》中)。宣帝继位时,史恭已经去世,留下三个儿子,史高、史曾、史玄。史曾、史玄均以宣帝外戚,以旧恩受封为列侯,史曾受封为将陵侯,史玄受封为平台侯。史高在宫中担任侍从,受到宠幸,此后揭发大司马霍禹谋反,因为有功而受封为乐陵侯。宣帝在病重期间,拜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,负责尚书事务。宣帝驾崩后,太子刘奭继位,这是孝元帝。史高辅政五年,请求退休乞骸骨,元帝赐予安车驷马黄金,回到家中修养。去世后,谥号为安侯。

在元帝还是太子时,史丹以父亲史高在朝中的职务,担任太子家中庶子,侍奉太子刘奭十余年。元帝继位后,史丹担任附马都尉兼任宫中侍从,元帝出宫时常随侍在左右陪乘,非常受宠。元帝因为史丹原来是太子家旧臣,又是先皇考的外戚,非常信任,下诏让史丹继续维护太子刘骜。在当时,傅昭仪的儿子定陶恭王颇有才艺,母子二人均受到元帝宠爱。太子刘骜因为喜欢酒色,母亲王皇后在元帝面前也已经失宠。

元帝建昭年间(公元前38-前34年),元帝有病,不能上朝亲理政事,常在宫中欣赏音乐。有时候将鼙鼓安置在殿下,元帝走到轩栏边,将铜丸丢在鼓上,发出鼓乐声音。后宫中的嫔妃与左右侍从,熟悉音乐的人都难以做到,只有定陶王刘康可以,元帝很欣赏刘康的才能。史丹向元帝进言,说:“凡是有才的人,均为聪明好学的人,温故而知新,皇太子即是这样的人。假若只是沉溺在丝竹鼙鼓之间,以此来选择人才,那么陈惠、李微应该比匡衡还要高明,应该由他们来担任丞相。”元帝听了此话笑了笑,没有说什么。再后来,中山哀王刘竟去世,太子前往吊唁。哀王刘竟,是元帝的小弟弟,从小与太子刘骜在一起玩耍、学习,又在一起长大。元帝看见太子,即想起哀王刘竟,悲从中来。太子走到元帝面前,却没有哀伤的神情。元帝很生气,说:“那有不仁慈的人,可以奉祀宗庙,做百姓的父母皇帝!”元帝为此而责备史丹。史丹免冠谢罪,说:“臣看到陛下为中山王的去世而哀痛,以致身体受损。特意嘱咐太子在觐见皇帝时,不要再哭泣,以免引起陛下伤心。责任在臣,罪该万死。”元帝知道了原因,打开心中的结。史丹维护太子,这一类的例子还有很多。

元帝竟宁元年(公元前33年),元帝病重,傅昭仪和定陶哀王刘康常在元帝身边,皇后与太子却很难看到元帝。元帝的病情日益沉重,有时神情恍惚,多次询问尚书,在景帝朝,如何改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。在当时,太子刘骜的大舅阳平侯王凤担任卫尉、宫中侍从,与皇后、太子在一起,常为此事而忧虑,不知该如何是好。史丹以皇帝身边的近臣,得以在元帝身边伺候疾病,在元帝一人的时候,史丹直接进入元帝卧室,跪在青蒲席上叩头,哭着说:“皇太子以嫡长子立,已经有十几年时间,百姓已经熟悉,天下莫不归心。臣子看到定陶王一向受到皇上喜爱,而今又有人传言,为了国家前途,皇上有改换太子的想法。假若此事是真的,朝中的公卿大臣,一定会以死来谏诤,也不会奉诏。臣愿意先死在皇上面前,以表达群臣的想法!”元帝一向仁慈,不忍心看到史丹在面前哭泣,讲出来的话又是那样恳切,元帝很感动,喟然长叹道:“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,太子、两个诸侯王年龄都还小,心中牵挂,怎么会不考虑这些事情!还没有要更换太子的想法。而且皇后谨慎,先帝又喜欢太子,我怎么能违背先帝的意愿!驸马都尉,你在那里听到这样的话?”史丹收住眼泪,叩首说:“愚臣也是道听途说,罪该万死!”元帝此时病喘,嘱咐史丹说:“我的病情越来越沉重,看来难以好转了。你要很好地辅佐教导太子,不要辜负我的期望!”史丹哽咽着起身。太子刘骜终于没有被动摇继承人的地位。

元帝当年驾崩,成帝继位,提拔史丹为长乐宫卫尉,继而担任右将军,受赐关内侯爵,享受三百户食邑,兼任宫中给事。后来又担任左将军、光禄大夫。鸿嘉元年(公元前20年),成帝下诏说:“古人讲,褒有德,赏元功,这是古今通行的道理。左将军史丹此前教导朕,为人忠诚、正直,秉持道义,功德茂盛。封史丹为武阳侯,以东海郡郯县的武强聚为食邑,享受食邑一千一百户。”

史丹为人足智多谋,恺悌爱人,外貌虽然倜傥不羁,但内心却是缜密、细致,因此而受到皇上信任。史丹的哥哥继承父亲的爵位,哥哥没有继承家产。史丹因此而获得父亲留下来的全部遗产,自己后来又有食邑享受,因为拥戴成帝继位,有旧恩,多次得到成帝赏赐,累计达千金,家中有僮仆上百人,后房妻妾有几十人。史丹生活奢侈、好淫,喜欢饮酒,享尽人间的声色美味。担任将军后,前后十六年,在成帝永始年间(公元前16-前13年),史丹有病,请求退休乞骸骨,成帝赐策书,说:“左将军有病,身体衰弱,请求回家养病,朕不能因为朝廷官职的事情,常时间挽留将军,致使将军身体得不到修养。派光禄勋赐予将军黄金五十斤,安车驷马,交还将军印绶。专心养病,调养精神,注意医药,望早日恢复健康。”

史丹回家几个月后,即因病去世,谥号为顷侯。留下儿子女儿一共二十人,九个儿子因为史丹在朝中的职务,在宫中担任侍从诸曹,是成帝身边的近侍。史氏家族共有四人受封为列侯,官至卿大夫二千石官员的有十余人,在王莽篡汉后,封爵全部断绝,将陵侯史曾没有儿子,史曾去世后,爵位断绝。

傅喜,字稚游,河内郡温县人,是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的堂弟。傅喜从小喜欢读书,志向远大。哀帝刘欣被立为太子后,成帝选傅喜为太子家中庶子。哀帝即位初,任命傅喜为卫尉,担任右将军。在当时,王莽在朝中是大司马(太尉),请求退休乞骸骨,以回避哀帝的外戚。哀帝批准王莽退休,朝中百官都盼望着傅喜能够得到重用。傅喜的堂弟孔乡侯傅晏,与哀帝的关系和傅喜一样,但是傅晏的女儿是皇后。而且哀帝的舅舅阳安侯丁明,也是以外戚身份受封为列侯。于是傅喜谦让,坚称自己有病。在此前,傅太后和傅喜议政,傅喜多次劝谏傅太后,傅太后因此也不喜欢傅喜。哀帝于是用左将军师丹来代替王莽,担任大司马,赐傅喜黄金一百斤,交还将军印绶,傅喜以光禄大夫职务回到家中养病。

大司空(御史大夫)何武、尚书令唐林上书,说:“傅喜品行高尚,忠诚忧国,是辅弼朝廷的大臣,而今因为有病,要求退休,一旦将傅喜送回家中养病,恐怕朝中百官会因此而失望,大家都说傅氏是贤者,因为意见与定陶太后不合,才被迫退休养病,百官为此而感到遗憾。作为忠臣,是社稷的卫士,在春秋时,鲁国有季友,鲁国得以治乱。楚国有子玉,国力得以展现。魏国有魏无忌,国家不惧强敌。项羽称霸天下,范增作为谋臣,决定楚霸王的事业成败。所以在当年,楚国的疆土跨越南北,带甲武士有百万之多,邻国并不感到惧怕,但是子玉一旦为将,晋文公则坐不安席,食不甘味,直到子玉去世,晋国的君臣才弹冠相庆。百万雄兵,不如一位贤者,所以秦国才会不惜重金,在赵国离间廉颇,汉当年也是用万金,诱使楚霸王项羽疏远亚父范增。傅喜即使立于朝堂,陛下也会有荣光,傅氏决定着国家兴衰。”哀帝也想让傅喜在朝中担任要职,第二年正月,哀帝将师丹改任为大司空(御史大夫),拜傅喜为大司马(太尉),封为高武侯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