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

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

王商,字子威,涿郡蠡吾县人,王商与家人后来迁至杜陵(宣帝的陵寝)县居住。王商的父亲王武,王武的哥哥王无故,是宣帝的舅舅,因此而受封为列侯。王无故是平昌侯,王武是乐昌侯(详情记载在《外戚传》中)。

王商年轻时担任太子家中庶子,以庄重严肃、待人处事敦厚有礼,受到人们赞誉。王商的父亲去世后,王商继承了爵位,此后王商将家产分予后母所生的几个弟弟,没有为自己留下遗产,在家中为父亲守丧,王商非常哀痛。朝中大臣们推荐王商,认为王商的孝行可以激励群臣,义举可以影响风俗,应该将王商安排在朝中,作为皇上近臣,宣帝于是任命王商为诸曹、宫中侍从,兼任中郎将。此后在元帝朝,王商官至右将军、光禄大夫。在当时,定陶恭王刘康受到元帝喜爱,刘康几乎取代太子。王商是外戚,又是朝中大臣,辅弼朝政,为维护太子刘骜,出了大力。

元帝驾崩后,成帝继位,非常敬重王商,将王商改任为左将军。成帝的大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,在朝中执掌朝政,行为僭越制度。王商在朝中谏言,与王凤发生冲突,此后,王凤逐渐疏远王商。成帝建始三年(公元前30年)秋天,京师中的百姓,无故而惊恐,传言长安城中将要发大水,百姓们奔走相告,以至于相互践踏,老弱呼号,长安城里,一片混乱。成帝来到前殿,招集公卿们商议。大将军王凤认为,太后与皇帝以及后宫中的女眷,可以乘坐御船,官吏百姓可以登上长安城头避水。其他群臣也均赞成王凤的建议。只有左将军王商说:“自古以来,无道之国,大水也不会淹到京师。当今天下,和平安宁,又没有兵革灾祸,君臣相安,那里来的大水,甚至一日间就要淹没长安?这一定是谣言,不要诏令百姓上城,这样做,只会让百姓更加惶恐不安。”成帝这才没有下诏。很快,长安城恢复平静,又过了一段时间,证实这确实是谣言。成帝因此而赞赏王商在危机面前,能够沉着应对,多次称赞王商。而王凤当时惊慌失措,羞愧自己言语失当。

第二年,王商代替匡衡担任丞相,加封食邑一千户,更加受到成帝尊敬。王商为人质朴,有威严,身高八尺余,体貌魁伟,相貌堂堂,异于常人。成帝河平四年(公元前25年),匈奴复株累单于到长安来朝见皇帝,宫中侍从将复株累单于引至白虎殿。丞相王商正好坐在未央宫中,复株累单于走向前,拜谒王商。王商站起身,离席与单于谈话,单于仰视王商,不禁感到敬畏,竟然后退几步。成帝听说了,慨然叹道:“这才是我大汉的丞相!”

在当时,大将军王凤的儿女亲家杨肜(róng),担任琅琊郡太守,琅琊郡先后十四次遭遇灾害,上报朝廷。王商部署有关部门调查,王凤就此事劝说王商,王凤说:“灾害是上天降下来的,非人力所能掌控。杨肜是一位好官,这件事情先按一下,是否暂时不要查问。”王商不听,竟上奏成帝罢免杨肜的官职,奏章后来被成帝搁置,没有批下来。王凤因为此事而怨恨王商,想找王商的毛病,派人上书,揭发王商家中有男女苟且之事。成帝认为这些均为私事,是男女间的私情,不能以此来诋毁大臣,王凤仍然强辩,成帝将此案交予司隶校尉来审理。

起初,皇太后曾经询问过王商,想将王商的女儿召入后宫。王商的女儿恰好有病,王商为此事而为难,以有病回答皇太后,没有进入后宫。等到王商因为男女间的私情被调查,王商心中很清楚,这一定是王凤在背后捣鬼,因此而惶恐,即想把女儿送入后宫作为内援,于是通过成帝宠幸的李婕妤,将女儿送入后宫。

此时恰好发生日蚀,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为人奸诈巧佞,上书成帝,要向朝廷近臣解释日蚀的原因。下朝之后,左将军史丹等人召张匡问话,张匡回答:“我认为丞相王商一向作威作福,以外戚身份挟制朝廷,想要得到的,一定要设法得到,行为残忍不仁。王商派亲信调查他人的罪过,想借此为自己树威,天下人苦于王商的迫害。此前频阳县人耿定上书,说王商与父亲的侍婢通奸,王商妹妹淫乱,王商的奴仆竟然杀害妹妹的奸夫,有人怀疑这是王商指示。将揭发材料交予有关部门调查,王商对此不满。王商的儿子王俊上书告发王商,王俊的妻子是左将军史丹的女儿,把王俊告发父亲的奏书拿给史丹看,史丹对王氏父子反目很反感,即让女儿与王俊离婚。王商身为朝中大臣,不能尽职守责,辅佐皇上,知道皇上倡导孝行,不管后宫的事务,后宫的事务由皇太后主持,王商却不顾大臣应该具有的操守。太后此前听说王商有一位女儿,想将王商的女儿选入后宫,王商说他的女儿有顽疾,后来因为耿定上书的事情,王商又改变主意,通过李贵人将女儿送入后宫,以不正当手段干扰朝政,诬陷他人,因此才会有日蚀的事情发生。《周书》中讲:‘以不正当手段服侍君王的大臣,杀。’《易经》中也说:‘日中昏暗,要处罚右肱大臣。’汉朝建国初,丞相周勃为朝廷多次立下大功,孝文帝朝,周勃因为一些事情而心怀怨恨,天上出现日蚀,文帝随后诏令周勃回到封国,此后朝中不再因为日蚀而惊恐。而今王商没有尺寸功劳,却历经三朝,受到尊宠,位居三公,家族中有很多人受封为列侯,在朝中担任二千石官吏或者宫中侍从诸曹,或者兼任宫中给事,或者与诸侯王联姻,权势显赫。现在王商被人揭发,家庭淫乱,杀人枉法,父子反目,应该将这些事情调查清楚。臣听说秦朝丞相吕不韦,看到秦王没有儿子,妄图占有秦国,找了一位美女作为妻子,让她受孕后再献予秦王,生下来的儿子即是始皇帝。楚国的丞相春申君,看到楚王没有儿子,想占有楚国,向楚王献上已经受孕的女子,这位女子献给楚王后,生下楚怀王。自从汉朝建国以来,几次遭遇吕氏、霍氏外戚的祸乱,而今王商不仁不义,还要将女儿送入后宫,王商的奸谋难以揣测。在景帝朝,七国叛乱,将军周亚夫认为得到洛阳人剧孟,崤山以东朝廷不必担心再有威胁。而今王商家族,权势熏天,家产达到亿万,家奴达到千人,已经不是当年匹夫剧孟可以比拟的。而且王商本人违背道德,背叛亲戚,家中淫乱,父子反目,却仍然在朝中担任丞相,辅佐皇上,宣明教化,协调海内,这岂不是荒谬至极!王商担任丞相五年,专横跋扈,将大恶施予百姓,使得朝廷圣德受亏,可谓是鼎足已经折断。臣愚以为,皇上正当年富力强,继位以来,还没有在朝中惩治过奸臣,皇上如今没有儿子作为继承人,此时反复地出现灾异,应该杀不忠的奸臣,以遏制颓势蔓延。杀此一人,可以震慑海内,堵塞奸邪之路。”

左将军史丹等人上奏成帝,说:“王商身为三公,位居列侯,在元帝面前受诏,作为国师,却不能遵守法度,辅弼国家,以奸邪手段,将女儿送入后宫,不守法度,干扰朝政,为臣不忠,欺瞒圣上,按照《甫刑》大辟罪,应该依法惩治,罪名已经成立,臣奏请皇上颁发诏书予谒者,召王商到若卢诏狱。”成帝一向敬重王商,知道张匡谏言的险恶,因此制诏书,说:“不要惩治。”王凤坚持要惩治,成帝又再制诏书予御史中丞,说:“丞相以德辅弼国家,率领百官,协调万国,其责任重大。而今乐昌侯王商担任丞相,出入朝中已经五年,却没有听说过有忠言嘉谋,现在被人揭发有不忠违法之事,陷入大辟罪。此前王商的妹妹行为不端,还有家奴杀人,都怀疑是王商所指使,因为王商是朝廷重臣,没有追究。而今又有人揭发王商不思悔改,反而怨恨朝廷,朕很伤心。王商是先帝的外戚,不忍加以惩治。赦免王商的罪行。让使者收回丞相印绶。”

王商被免去丞相三日,发病呕血而死,谥号为戾侯。王商的亲属子弟中,有很多人是附马都尉、宫中侍从、中常侍、诸曹、大夫或者郎吏,一律被清除出宫,补任其它职务,不准再在宫中宿卫。有关部门奏请,王商有罪,没有加以惩治,请求撤销王商的封爵。成帝下诏,王商的长子王安继承爵位为乐昌侯,后来王安官至长乐宫卫尉、光禄勋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