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
薛宣,字赣君,东海郡郯县人。年轻时,薛宣曾经担任过廷尉署书佐、都船狱史。后来薛宣在大司农府担任斗食小官,经察举为廉吏,补任为不其县丞。琅琊郡太守赵贡巡视属下县邑,看到薛宣,颇欣赏薛宣的工作才能。让薛宣跟随自己,巡行属下县邑,回到郡府后,还让妻子儿女与薛宣见面,赵宣告诫他们:“赣君将来会官至丞相,我的两个儿子也有可能到丞相府去,做丞相的属下官吏。”再后来通过察举,薛宣由于为官清廉,升任为乐浪郡都尉丞。幽州刺史举荐茂材,薛宣担任了宛句县令。大将军王凤听说薛宣很有才干,推荐薛宣担任长安县令,在任上果然治理有方,以熟悉法律条文,薛宣受诏补任为御史中丞。
在当时,成帝刚继位,薛宣担任御史中丞后,在朝中按照法令监察官吏,在朝外总领各州部刺史,薛宣上书道:“陛下宽厚仁慈,常忧心百姓的困苦,时过中午,还顾不上吃饭,没有闲暇时间娱乐,诚恳地奉行圣道,纠正错案,然而祥和气氛还未显现,阴阳不能调和,这是因为不称职的官员还依然存在,教化没有收到预想效果。臣在思考这些问题,认为还有一些官吏仍然在实施苛政,治理、教化的方式过于繁琐、苛刻,责任在州部刺史,州部刺史不能按照条令行施政令,全凭着个人好恶处理政务,对郡县的政事干预过多,甚至开启私门,听信谗言,寻找官员百姓的过错,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过于苛责,求全责备。郡县官员因为此而手足无措,不得不在内部严加整饬,其政风已经影响到民众。在乡党中,宾朋间缺少温暖,九族亲友间感受不到亲人间相处时的欢乐,饮食慰问这些纯厚的美德,也正在日益消磨,迎来送往的礼节,在乡邻间遭到轻视。人们缺少相互间的礼尚往来,阴阴阻断,不通和气,全是因为这些引起。《诗经》中讲:‘民之失和,多在饮食。’俗话常说:‘苛政不亲,烦苦伤恩。’在刺史奏事时,应该对他们强调,让他们懂得本朝施政的要务。臣愚蠢不懂得治国理政的方法,奏请明主省察。”成帝也同意薛宣的看法。
薛宣多次奏言,谈论施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,薛宣奏请推荐州部刺史、郡国二千石官员,贬斥不称职官员,均能做到经纬分明,有根有据。薛宣在朝中的名气,日益增长。后来薛宣调任为临淮郡太守,当地的治理、教化均取得良好效果。在当时,陈留郡有大盗,破坏当地治安,成帝征调薛宣担任陈留郡太守,薛宣将这些盗贼迅速肃清,官吏百姓都很敬重薛宣。成帝将薛宣调入京师,代理左冯翊,一年后正式任命。
薛宣在左冯翊任上,属下的高陵县令杨湛、栎阳县令谢游,是一些贪婪、桀骜不逊的官员,挟持原来郡中二千石官员的短处,此前的官员多次查究他们的不法行为,没有结果。等到薛宣上任,他们到郡府来拜谒,薛宣安排酒饭,与他们一起饮酒吃饭,招待得很周到。然后暗示他们要交待罪行,交出不应得的财物。薛宣查觉到杨湛还有悔过的表示,于是在简牒上,手写一份条目,将杨湛收受的赃款详列在上面,封好后,交予杨湛,薛宣说:“官吏百姓告发你,均写在简牍上面,有人认为你是监守自盗。冯翊敬重县令,认为收受赃款十金,按照法律会判得很重,不忍心揭露你。所以密写简牍,让你知道,希望君能够考虑清楚,假若为官清白,没有接受赃款,此后也能够扬眉吐气。那么即将这只简牍交还予我,我会为君解释。”杨湛心中清楚,罪赃与薛宣写的一样,而薛宣言辞温和,并没有伤害的意思。杨湛当即解下印绶,交予府中官吏,写信告诉薛宣,始终没有一句怨恨的话语。栎阳县令谢游,自认为是名儒,轻视薛宣。薛宣单独移送公文,指责谢游:“告知栎阳县令,官员百姓在下面传闻,县令在任上治理苛刻,处罚从事徭役的百姓达千人以上;获取不义之财达数十万,供自己任意挥霍享用;听任手下官吏从事买卖,不知从中捞取了多少钱财。经查验罪证确凿,本来要派出官吏将你依法惩治,担心有负举荐你的官员,会使得儒生受辱,因此派郡府掾史平告谕你。孔子说:‘量力而行,不胜任即辞职。’请你认真考虑,我要选人代替你的职务。”谢游看了文告,也解下印绶离去。
频阳县北边连接着上郡、西河郡,是几个郡的交汇点,当地有很多盗贼。频阳县令平陵县人薛恭是一位大孝子,因为孝行而得以担任官职,但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,治理效果不好。粟县是一个小县,地处偏僻,在大山中,当地的百姓民风淳朴,容易治理。县令巨鹿人尹赏在郡中,长久担任官吏,曾经担任过楼烦县长,后来通过举荐茂材,在粟县担任县令。薛宣于是上奏朝廷,奏请调换县令尹赏和薛恭的位置。二人到任后,履职几个月,治理的效果均很好。薛宣又通过公文勉励他们,说:“在春秋战国时,鲁国的孟公绰在赵国、魏国做官,官做得很好,而在滕国、薛国做官,就做得不好,因此有的人是以德,来彰显自己,有的人是以政绩,而受到肯定,‘君子之道,在于其位!’每个属县都有自己的贤君,冯翊有你们在,我可以垂拱而治。希望你们能够恪尽职守,做出成绩。”
薛宣得知郡中的官吏或者是百姓有人犯罪。即会将当地县长召来,让他们自行处罚。并告谕他们:“郡府所以不加以惩治,是不想越级代理县里治理,而夺取贤县令、县长的好名声。”县长们又高兴,又害怕,即刻免冠谢罪,回去后马上办案处理。
薛宣在任上赏罚分明,持法公平,而且令出必行,所任官职的地方,一定会有值得称道的政绩,大多是一些宽厚、仁爱的事情。池阳县令举荐狱掾王立为廉吏,郡府还没有来得及征召,听说王立私自收受囚犯家人贿赂。薛宣为此事而责备池阳县令,县令审问狱掾王立,原来是王立的妻子私下里收受了贿赂一万六千钱,事情才过去两天,狱掾王立并不知情。王立为此事而羞愤自杀。薛宣知道后,移送公文予池阳县令,说:“池阳县举荐的廉吏狱掾王立,家人私受贿赂,王立本人并不知情,以自杀来表明清白,真地是一位诚实廉洁的官吏,很是惋惜!追认王立为郡府的决曹掾,写在墓志铭上,放在灵柩旁,以安慰亡灵。县府里的掾史以及其他与王立相识的人,均要前往送葬。”
在冬至、夏至官吏休假时间,捕盗曹掾张扶不肯休息,仍然坐在衙署,处理公文。薛宣教导张扶,说:“礼仪崇尚祥和,人情贵在通达。在一年的日至时,官吏准予休假,这个规定由来已久。曹掾虽然还有公务没有处理完,家里人同样也盼望着曹掾能够早日回到家中团聚。曹掾应该与众人一样,回去与妻子儿女一起,摆设酒宴,宴请亲朋好友,邻里乡亲,大家聚会在一起,享受天伦之乐,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!”张扶很惭愧。府里的官员,均认为薛宣关心属下。
薛宣为人,仪表堂堂,进退雍容大度,令人赏心悦目。处理问题缜密,遇到事情肯动脑子,安排属下职务,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才。在郡府使用财物上,薛宣要预先制定好方案,做到物尽其用,节省开支。官吏百姓都很佩服薛宣这一点,郡中清静祥和。薛宣后来升任为少府,为宫中供应一应器物。
一个月后,御史大夫于永去世,谷永上奏,说:“帝王之德,莫过于知人善任,知人则百官尽职,即不会有不称职,尸位素餐的官员存在。在上古时,皋陶说:‘知人则智,只有知人,才能够选择合适的官员。’御史大夫在朝中掌管着教化,在朝外辅佐丞相治理天下,责任重大,不是庸才可以胜任的。而今要在朝中的大臣中选择,补任御史大夫的空缺。选的人合适,则万众欢喜,百官心悦诚服;选的人不合适,则朝政会受到损伤,帝王的功业也会受到影响。虞舜帝的英明,在于选官,皇上不能不慎重!臣观察少府薛宣,才能卓越,通晓政务,此前担任过御史中丞,在天子身边执法,公正廉洁,不惧权贵,举措得当;在临淮郡、陈留郡担任过太守,二个郡治理的都很好,后来担任左冯翊,推行教化,鼓励善行,治理中恩威并施,属下官员恪尽职守,奸宄绝踪,几年内没有到丞相府伸冤告状的人,大赦后的盗贼,三辅地区减少了十分之九。治理的功效显著,从左内史设置以来,还从来没有过这么好的政绩。孔子说:‘称誉其人,须先行考察。’薛宣的功课考绩,在丞相、御史大夫两府,均有记录,不敢在这里妄加赞誉,欺瞒皇上。臣听说贤臣,没有比得上治理百姓更为重要,薛宣的政绩已经可以证明。薛宣在法律方面的能力,担任廷尉有余,经术方面的学问,足以辅佐朝廷推行王道,制定国策;身兼多种才能,有‘废寝忘食,为公谋事’的操守。薛宣在朝中不结交私党,没有为人请托的恶行,臣担心陛下疏忽了《诗经·羔羊》中的告诫,舍弃诚实为公的大臣,任用了夸夸其谈之人,在此臣超越权限,陈述薛宣的才能和人品,奏请陛下能够留意考察。”成帝同意谷永的看法,遂任命薛宣担任御史大夫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