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

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

谷永,字子云,长安人。谷永的父亲谷吉,担任过卫司马,曾经奉诏出使,送郅支单于在长安的儿子返回匈奴,被郅支单于杀害(详情记载在《陈汤传》中)。谷永在年轻时担任过长安县的小官吏,后来钻研经学。元帝建昭年间(公元前38-前34年),御史大夫繁延寿听说谷永是一位人才,将谷永召为属下,后来又举荐谷永担任太常丞,谷永多次上书朝廷,谏言得失。

成帝建始三年(公元前30年)冬天,在同一天内,发生日食和地震,成帝诏命,举荐敢于谏言的方正士人,太常阳城侯刘庆忌举荐了谷永,谷永在公车署待诏。回答皇帝策问,谷永说:

陛下秉持至圣仁德,畏惧天地的告诫,谨慎地处理朝政,虚心地接受谏言,又颁下明诏,举荐敢于直言的士人,抽出时间来与他们交谈,探询灾异发生的原因,臣等得以在朝中回答圣上策问。臣才识疏浅,不通政事。只是听说明主在位,需要端正貌、言、视、听、思五事,以作为处理政事的基本原则,朝廷在施政时要符合天意,人世间的吉祥嘉瑞才会相继出现,日月在天空中运行才会有序;如果君王沉溺于后宫,游猎于田野,将五事抛弃于脑后,处理政事时荒嬉懈怠,灾异即会不断地降临,夭折,疾病,忧虑,贫穷,恶行,羸弱,六种不祥的灾异也会相继地出现。灾异出现时,首先会显示出异兆,以此来警示世人。十二月初一戊申时,日食在婺女宿分界处出现,宫中感受到地震,二者在同一天发生,这是在警示陛下,距离灾祸不远了,要从身边来查找原因。上天警示陛下,是否过多地沉溺于女色,荒废了政事,处理朝政的方式,是否还有不妥之处,是否还有不公正的地方?是否宫中的内宠太盛,后宫中的妇人是否不守妇道,妒嫉专宠,妨碍了皇位继承人的诞生?古时候君王假若废弃五事,不顾及夫妇间应该遵循的纲常礼仪,让妻妾过于得意,让后宫的妇女有求必应,甚至于将权势影响至宫外,如此,国家即会遭受祸殃,阴阳即会出现错乱。上古时的褒姒受宠于周幽王,西周因此而被颠覆;周厉王宠幸阎妻,后宫娇宠日盛,日食在当时频繁出现。这是上天在对君王提出警告。《尚书·周书·洪范》中讲:“君王执政,要以中正为原则。”还说:“原则不确立,就没有标准,日月运行就会出现妄行。”

陛下登上帝位,是天下最尊贵的君主,帝王掌控着权柄,统率万民,国内政治的好坏,在于陛下执政的结果。陛下应该谨慎,注重自身修养,认真地处理朝政,减少闺房中的淫乐,专注于国家大事,放弃淫逸的享受,远离倡优的笑声,杜绝不当的行为,减少微服出行,起居有常,遵循礼仪,亲自处理政事,持之以恒,凝神静气。《尚书·周书》中讲:“继承王位的君主,不能饮酒过度,不能肆意游猎,要严格地要求自己。”君主能够修身正己,臣下则不敢胡作非为。

君主夫妇间的关系,乃朝纲须重视的大事,关系到国家安危,圣主不能不慎重对待,在上古时,舜帝庄重地告诫二位妻子,要加强修养;楚庄王割断对丹姬的恋情,最终成就了霸业;周幽王沉溺于褒姒的美貌,周王室因此而遭受祸殃;鲁桓公为齐女所困,导致鲁国社稷危殆。处理好后宫事务,明确嫔妃间的位序,尊贵者不能在后宫中专宠妬嫉,阻止嫔妃间傲慢无礼的行为,防止褒姒、阎妻引起的祸乱,让地位卑贱的嫔妃,有机会受到临幸,得以亲近皇上,以广大后嗣生育,减少《诗经·白华》中的怨女。后宫嫔妃们的亲戚,可以让他们富贵,但是不能让她们干预朝政,防止像皇父这样的人擅权,削弱外戚的权利,处理好外戚与朝廷的关系,国家就不会因此而发生祸乱。

治理好天下,要从朝中做起,修养德行,要从小事情做起。上古时舜帝任命龙负责臣下的谏言,舜帝的政令得以畅通无阻;周代有四位大臣辅弼成王,成王在处理朝政时,则会减少失误。朝中有小心辅弼的大臣,穿着金貂,加上左右跟随的侍从,他们遵循先王的治国之道,懂得君臣间的大义,恪尽职守,政务就不会遭到荒废,百官恪尽职守,遵守法度,教化就能够在四方推行。《尚书·周书》中讲:“君王修身正己,百官贤能守职。”君王能够正己,百官就不敢懈怠。

治理天下的君主,要尊贤,要考察在职的官员是否称职,假若不能尊贤,对官员不加以考察,政事就会遭到荒废。谨慎地考察官员,努力求得贤士的辅佐,按照才能,量才录用,在任前详加考察,对他们的才能,有切实地了解,受到考察的官员,就不会因为官员间的相互诋毁或吹捧,造成不实印象,致使君主对官员产生偏见。对于抱残守缺的官员,不能让他们在朝中安享尊位,努力奋进的官员,就不会因为此而遭到埋没,奸佞馋毁的小人就难以得逞,俊艾在朝中即可以扬眉吐气。《尚书·虞书》中讲:“三年一次考绩,三次考绩确定官员的升降。”又讲:“有九方面的德行(宽而栗,柔而立,愿而恭,乱而敬,扰而毅,直而温,简而廉,刚而塞。强而义。),才能够成为称职的官员。”只有对官员实施考核与奖惩,才能够激励官员们努力奋进。

在上古尧帝时,天下遭受洪水灾害,尧帝将天下划分为十二州,控制远方的力量薄弱,却没有发生叛逆的事情,这全在于君主的仁德深厚,下面没有怨言。秦国的道路四通八达,却因为一夫呼唤,海内响应,最终导致分崩离析,这是因为秦的刑罚残酷,秦政府的官吏像残贼一样,逆天害德,为迎合秦王的需要,这些如同残贼一样的官吏,不惜取怨于民众。陛下要斥退形同残贼的官吏,永远禁锢,不再任用,选择温良亲民的官员,治理国家,平反冤狱,谨慎地对待百姓的诉讼,减少徭役,不误农时,减少赋税,不要迫使百姓耗尽家产,让百姓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。不会因为徭役繁重,而困苦不堪;不会因为苛政,而烦恼忧愁。百姓不会恐惧酷吏,即使有唐尧时的大灾,百姓也不会有叛逆的想法。《尚书·周书》中讲:“安抚百姓,惠及鳏寡。”有了善良亲民的官员,民众自然不会反叛。

臣听说灾异的发生,是皇天在谴责君主,警示君主犯有过失,这就如同是严父在训导子女。只有敬畏,知错而改,灾祸才会消褪,祥瑞才会显现;如果继续忽视灾祸的警示,惩罚还会接踵而来。《尚书·周书·洪范》中讲:“享受五福,(寿,富,康宁,好德,寿终)畏惧六极。”还说:“六种不祥的灾异,如果不警惕,六罚还会降临,六种灾异还会相继出现。”陛下即位三年以来,灾异相继出现,或大或小,这是由于不能尊崇上天,上天才会表现出愤怒。君主不从自身查找原因,不及时地纠正错误,疏远谏臣,听不得批评,拒绝谏言,沿着错误的道路走下去,没有悔过的实际行动,上天的责罚还会加重。这五件事情,是施政时须认真考虑的,皇上要谨慎对待,愿陛下留神。

对策递上后,成帝很惊讶,专门召见谷永。

当年夏天,成帝让举荐上来的方正对策,详情记载在《杜钦传》。谷永对策完毕,又说:“臣此前有幸就灾异频繁地出现,参与对策,谈了灾异的祸害,也谈了君主需要明察。奏书递上后,陛下弃之不用,又要求对策。对面临的灾异,没有畏惧的表示,却要过问一些不急的事务;不理会解释天意的至理名言,却专心于无用的虚文饰辞。灾异没有消除,这些饰辞却在蒙蔽着上天,皇天因此才会勃然大怒。甲己间有狂风横扫三次,折断树木,这是上天在警告,上天不可能被欺骗。”成帝又召见谷永答问,谷永回答:“日食和地震,是皇后贵妃在后宫中受到专宠的结果。”(详情记载在《五行志》中)。

在当时,成帝刚继位,表示谦逊,将朝政委托于大舅大将军王凤,朝中敢于谏言的人,认为这就是灾祸发生的原因。谷永知道王凤在朝中掌握着大权,还想依附王凤,就又说: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