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九十一 货殖传第六十一 第2节
秦汉制度,列侯封君在封国内享受租税,封国内的百姓每年每户须缴纳二百钱。一千户的封邑,就是二十万钱,朝觐天子,诸侯间的相互馈赠,祭祀花费,均要用到这些钱。百姓中的农工商贾,每年以一万钱经营,获取的利息,有二千钱,一百万的产业,就是二十万钱,每年须向政府缴纳赋税徭役,以获取的利润来支付,除了上缴的费用,这家人可以过上丰食足衣的生活。因此说,在土地上放牧五十匹马,一百六十七头牛,二百五十只羊;沼泽中喂养二百五十头猪;水塘中放养一千石鱼;山上种植一千株樟树、楸树。在安邑地区,家里种植一千株枣树;在燕国、秦国种植一千株栗树;在蜀郡、汉中郡、江陵地区种植一千株桔树;在淮北、荥河以南,黄河、济水之间,种植一千株楸树;在陈县、阳夏县种植一千亩漆树;在齐国、鲁国种植一千亩桑麻;在渭水流域种植一千亩竹园;以及在有一万家的郡国里,在城郭附近种植亩产一钟的千亩良田,或者千亩栀子、茜草。种植一千畦的姜或者韭:这家人获取的财富可以与千户侯相埒。
俗话讲:“贫穷的人家要致富,农不如工,工不如商。刺绣女红不如一位临街小贩。”意思是说,经营小本生意,是穷人谋生的最佳手段。在通衢大邑每年卖一千瓮酒,卖一千缸醋或者酱,一千担的浆水,屠宰一千只猪、牛、羊,买卖一千钟谷,买卖一千车薪柴,修建总计一千丈长的船只,一千橦的木材,一万根竹竿,一百乘轺车,一千辆牛车;一千件漆好的木器,一千钧铜器,没有装饰油漆的木器、铁器,一千石的卮子、茜草,二百匹马,二百五十头牛,猪羊各二千头,一百个童仆,一千斤筋角、丹沙,各种丝帛、细布三万斤,一千匹彩缎,一千石苔布、皮革,一千大斗漆,一千合酒曲、盐、豆豉,一千斤鲐鱼、刀鱼,三万斤鮿鱼、咸鱼,三千石枣子、栗子,一千张狐皮、貂裘,一千张羔羊裘皮,一千具毡席,各种果品千种,高利贷的本钱一千贯,经纪人估计物价的贵贱,贪财的商人,获利十分之三,薄利多销的商人获利十分之五,这样每年获取的利润,可以与有着千户封邑的列侯相埒,大致情况就是这样。
蜀郡人卓氏,祖先是赵国人,以冶铁致富。秦国吞并赵国后,卓氏被流放至蜀郡,夫妻二人推车步行。其他被流放者,有些人带着少量余财,他们将这些钱财贿赂官吏,请求安排在较近的地方,因此被安置在葭萌县,只有卓氏说:“这块地方地狭土薄。听说岷山之下土壤肥沃,沃野千里,那里生长着一种像蹲鸱的大芋,用它来充饥,不会挨饿。那里的百姓织布,贩运来买卖,借此可以获利。”于是请求将自家流放到更遥远的地方。官吏最终将他们安置在临邛县,两人大喜,即在铁山脚下铸铁经营,经过一番筹划,将铁器卖予云南、蜀郡的百姓,以此来致富,家中拥有八百个奴仆,此后他们享受着钓鱼、射猎的生活,其快乐比得上君王。
程郑,崤山以东流放至西南地区的犯人,也是通过冶铁铸造,将铸造好的铁器卖予西南夷少数民族,其富有程度与卓氏差不多。
程氏、卓氏两家衰落之后,到了成帝、哀帝朝,成都人罗裒(póu)的家产达到亿万。当初,罗裒在京师做生意,随身只携带有不到一百万钱,罗裒为平陵县人石氏掌管钱财。罗裒做事强悍。石氏的财产不如平陵县人如氏、直氏,石氏很信任罗裒,将大笔资金交予罗裒支配,罗裒于是在巴郡、蜀郡间来往,几年间财产达到一千余万。罗裒拿出其中的一半贿赂曲阳侯王根、定陵侯淳于长,而后依靠他们的权势,在郡国间发放高利贷,没有人敢欺负他们。又包揽盐井买卖,从中牟利,一年内获取的利润,竟然能够翻番,从中大发横财。
宛县人孔氏,其祖先是魏国(梁国)人,以冶铁为业。在秦国灭亡魏国后,将孔氏流放至南阳郡,孔氏在当地经营冶铸业,又帮助修建当地的水田灌溉系统,为此而致富。孔氏每次出行,车骑前呼后拥,孔氏在诸侯国间行走,通过经商买卖货物,获取暴利,有游闲公子的名声。可是由于孔氏致富的方法很多,超过了那些辎铢必较的商贩,家产累计达数千金,南阳郡的行商均愿意学习孔氏,做事情雍容大度,从容不迫。
鲁国人的民风民俗是节俭,而且吝啬,丙氏更是与众不同。丙氏也是从冶铁起家,家产多达亿万。可是自家父子兄弟间还要订立契约,一举一动,均要获利,俯有拾,仰有取,发放高利贷,行商遍布郡国。邹、鲁一带的人,羡慕丙氏家族致富,很多人放弃文学,而学习经商谋利。
齐国风俗轻视奴仆,而刀閒却是反其道而行之,重视奴仆。尤其是狡黠难驯的奴仆,别人难以管理的奴仆,刀閒即收留下来,让他们负责渔盐买卖,从中牟取暴利。其中有些奴仆,出门车骑成队,在郡国间与郡太守、诸侯国相来往,越是这样的奴仆,刀閒越是信任,在这些奴仆的协助下,刀閒获利数千万。有人甚至说:“宁可不要爵位,不能离开刀閒。”意思是说刀閒可以让豪奴致富,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刀閒卖力。刀閒衰落之后,到了成帝、哀帝朝,临淄县有一位伟姓商人,财产达到五千万。
周人本来就节俭,而且吝啬,师史更是一毛不拔,师史以百辆车辆牟利,在郡国间往来经商,无所不至。洛阳地处齐国、秦国、楚国、赵国中间,富家相互夸耀自己在外地经商的经历,路过家乡,甚至不进家门。师史就利用这些人,很快发财致富,家中财产达到亿万。
师史衰落之后,到了成帝、哀帝、王莽年间,洛阳人张长叔、薛子仲也经商,通过经商,家中的财产累计达亿万。王莽将他们任命为纳言士,想效法武帝朝任用桑弘羊等商贾做官,发展经济的做法,可是大都没有发挥作用。
宣曲县人任氏,他的先祖曾经担任过督道的粮仓官吏。秦朝败亡后,各地豪杰都在争夺金玉珠宝,只有任氏在当时考虑窖藏整仓的粟米。楚汉两国在荥阳对峙期间,百姓不能耕种稼穑,米每石卖到一万钱,地方豪杰家中的金玉珠宝只好拿来换取任氏的粮食,任氏因此而大发横财。富人有了钱就奢侈,而任氏却能够节俭度日,努力经营农田畜牧。别人在此时争购便宜的货物,任氏却偏要买价高质量好的货物,他们家族的富有,传承了几代。任氏家族有一个公约,不是自家田里产的不吃,不是自己饲养的牲畜不食,公家的事情没有办完,不能够饮酒食肉。并以此成为乡里的表率,尽管富有,仍然得到皇上的尊重。
国家开发边疆地区,只有桥桃饲养的马匹达到上千匹,牛是马的两倍,羊有一万只,粟米有上万钟。
吴楚七国叛乱,长安城中的列侯封君要跟随着大军东出函谷关平叛,于是向放债的高利贷商人借钱,以资在军旅中使用。发放高利贷的商人认为崤山以东的战事胜败难以预料,不肯借贷。只有毋盐氏愿意借钱,拿出上千的金子贷予他们,收取十倍的利息。三个月后,朝廷平定吴楚叛乱。一年之中,毋盐氏赚取了十倍的利息钱,从此在关中成为富豪。
关中地区的富商大贾,大抵以田氏家族为主,田墙、田兰。还有韦家、栗氏、安陵县人杜氏,均为家产亿万的富豪。前面的富有者衰落后,到了元帝、成帝朝,而后在王莽年间,京师的富人杜陵县人樊嘉,茂陵县人挚网,平陵县人如氏、直氏,长安县人卖丹药的王君房,卖鼓的樊少翁、王孙(字大卿),均为天下有名的富豪。樊嘉的家产有五千万,其余的均在亿万以上。王孙卿以家财养士,与社会上的豪杰交往,王莽将王孙卿任命为京司市师,就是西汉的东市令。
以上这些人都是当时最有名的富豪。其余郡国中的富人兼营谋利,他们贷赂公行,勾结官府,在乡里一言九鼎,其人数多得不可胜数。秦杨以霸占田产,雇用农民而富甲一州,翁伯以贩卖油脂而权倾县邑,张氏以买卖食酱而生活奢靡,质氏以磨制刀具而钟鸣鼎食,浊氏以贩卖牛羊杂碎而车骑前呼后拥,张里以兽医治病而享尽富贵,他们生活的富有,全部超越了礼制的规定。由于他们是专营,在一个领域里处于垄断地位,从一点点的赢利,开始积累,逐步发展壮大。还有蜀郡的卓氏,宛县的孔氏,齐国的刀閒,他们公然占据着国家的山川,获取暴利,将铜、铁、鱼、盐占为私有,操纵市场上的买卖,运筹帷幄,上可以与诸侯王争利,下则控制平民百姓的生活必须,已经触犯了国家法令,加上生活奢侈,僭越制度。还有一些人靠着盗墓发财,聚众赌博,作奸犯科,最终成为富人,像曲叔、稽发、雍乐成之辈,这些人混迹在平民百姓中,伤风败俗,是国家大乱时的隐患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