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九十四上 匈奴传第六十四上
匈奴,其先祖为夏后氏苗裔,历史上曾经叫做淳维。唐尧、虞舜之前,还叫做山戎、猃允、薰粥,住在中国北方。匈奴的习俗是逐水草放牧牲畜,放牧的牲畜多为马、牛、羊,还有其它一些奇怪的牲畜,比如说骆驼、驴、骡、駃騠、騊駼、驒騱。匈奴逐水草迁徙,生活的区域没有城郭,没有固定的房屋村舍,也不耕种田地,生产粮食,只有相对固定的游牧区域。匈奴没有文字,彼此间以语言相约束。孩子从小即开始学习骑羊,张弓射箭,射杀鸟鼠,稍为长大后,则开始骑马猎杀狐兔,以肉食为主食。长大成人后,匈奴人均能够骑马弯弓射箭,军民一体,全民皆兵,所有的匈奴人均可以成为战士。匈奴人的习俗,在和平时期,逐水草游牧,射杀禽兽作为食物来源,在战争期间,则要人人从军,训练攻守的本领,冲锋陷阵,匈奴的生存环境决定着他们的生存方式。他们使用的长兵器,为弓箭,短兵器则是刀矛。战事有利则进,不利则退,不以逃跑为耻辱。为了利益,可以不顾及礼义。匈奴从君王以下均以肉食为主食,穿的是牲畜皮革鞣制成的服装,铺盖的则是毡绒裘皮制成的卧具。壮年男子享用最好的食物,老年人吃剩下来的残羹剩肉。雄壮有力的男子受到尊重,老弱病残则会受到人们歧视。父亲死了,儿子可以娶后母为妻;兄弟死了,在世的兄弟可以娶死者的妻子。匈奴人的名字没有名讳,也没有表字。
夏朝衰落之后,周的先祖公刘失去掌管农业的职务(稷官),居住在靠近西戎的边界,帮助戎狄改变生活方式,在豳地建造城邑。三百年后,戎狄攻伐太王亶父,亶父带领着族人,来到岐山脚下,豳地的人民愿意跟随亶父,在新的家园开始新的生活,修建城邑,继续周族的发展。接下来一百余年,周族的西伯姬昌征伐畎戎。又过去十几年,武王伐纣,周人营建洛邑,而后又返回丰镐居住,将戎狄驱赶至径河、洛河以北,让戎狄按照季节朝贡,称之为荒服。再后来,又过了二百余年,周王室衰落,周穆王征伐畎戎,猎获四只白狼,四只白鹿。从此后,戎狄不再荒服朝贡。周王室此后制定法律《吕刑》。到了周穆王的孙子周懿王,王室更加衰落,戎狄交替侵犯中国,在中国肆虐横行。中国深受其害,诗人为此而做诗,痛心疾首,在诗歌中吟唱道:“抛弃家室,猃允伐我,”“担惊受怕,猃允侵我。”到了周懿王的曾孙周宣王(公元前827-前782年),朝廷开始征调军队,选派将领,反击猃允的侵害,诗人为此又唱出赞歌,歌辞道:“征伐猃允,抵达太原;”“战车隆隆”,“建朔方城。”在当时,四夷宾服,后世人称这段时期为周代的中兴时期。
到了周幽王(公元前781-前771年),由于幽王宠爱姬妾褒姒,王室与申侯结下怨恨。申侯发怒,与畎戎联合起来,在骊山脚下杀死周幽王。畎戎随后又夺取了周王室的土地、财产,在泾河、渭河之间定居下来,而后不断地袭扰中国。在当时,秦襄公率领军队援救周王室,周平王(公元前770-前720年)此后离开丰镐,向东迁徙至洛邑定都。而后,秦襄公征伐戎狄,来到岐山脚下,被周王室封为诸侯。又过去六十五年,山戎越过燕国,征伐齐国,齐国的董公在齐国郊外与山戎大战。又过去四十四年,山戎征伐燕国。燕国向齐国告急,齐桓公出兵北伐山戎,山戎撤兵返回故地。又过去二十余年,戎狄的军队逼近至洛邑城下,讨伐周襄王(公元前651-前619年),周襄王逃出洛邑,亡命于郑国的氾(fàn)邑。当初,周襄王打算讨伐郑国,因此而娶了狄人的女儿为王后,与狄人一起伐郑。而后又废黜了狄王后,狄王后心生怨恨,周襄王的继母是周惠王的王后,有一位儿子名字叫做姬带,惠王后想立儿子姬带为周王,于是与狄王后、儿子姬带一起作为内应,召来戎狄,乘虚而入,接下来就有了周襄王被驱逐出京师的悲剧,此后姬带被拥立为周王。戎狄也在陆浑扎下根来,向东抵达卫国,不断地袭扰中原诸侯国。周襄王在京师外居住四年,派出使者向晋国告急。晋文公刚即位,正想谋取霸主地位,遂派出军队征伐戎狄,杀了姬带,迎接周襄王返回洛邑。
在当时,秦、晋均为强国。晋文公(公元前636-前628年)驱逐了戎狄,戎狄继而盘踞在黄河以西的圜水、洛水间,此时的戎狄号称赤狄、白狄。秦穆公从狄人族群获得贤士由余的帮助,黄河以西八个大的戎狄部落,此后先后臣服于秦国。陇山以西就有了绵诸,畎戎、狄獂等戎狄。岐山、梁山、泾水、漆水以北有了义渠、大荔、乌氏、朐衍等戎狄。晋北有了林胡、楼烦等戎狄。燕山以北有了东胡、山戎等戎狄。他们分散居住在高山溪谷间的开阔地带,有自己的酋长,有上百个部落,但是彼此之间并不统属。
在此之后又过去一百余年,晋悼公(公元前572-前558年)派魏绛与戎狄议和,戎狄开始朝拜晋国。又经过一百余年,赵襄子翻越句注山,进攻代国,将代国吞并,随后与胡貉(mò)为邻。再后来赵国与韩国、魏国一起灭掉智伯,将晋国瓜分。赵国拥有代地和句注山以北的土地,魏国有了黄河以西、上郡的土地,也同戎狄接壤。再后来,义渠戎狄开始修筑城郭,用于护卫自己的领土,秦国仍然不断地蚕食义渠戎狄,在秦惠王(公元前337-前311年)时期,秦国夺取义渠戎狄二十五座城池,秦惠王伐魏,魏国黄河以西地区,还有上郡全部被秦国占领。在秦昭王(公元前306-前251年)时,义渠戎王与秦国宣太后私通,生下二个儿子。宣太后在甘泉宫设计,杀了义渠戎王,秦国将军率领秦军随后灭掉义渠戎狄。此后秦国又占有了陇山以西、北地郡、上郡,在此修筑长城,阻挡胡人的反攻。赵武灵王(公元前325-前299年)改变习俗,穿上胡服,训练士卒练习骑射,向北打败林胡、楼烦戎狄,从代地到阴山脚下,再到高阙修筑连绵不断的长城、要塞,在戎狄故地设置云中郡、雁门郡、代郡。再后来燕国有贤将秦开,在胡人部落充当人质,胡人非常信任秦开。秦开返回燕国后,率领燕军袭击东胡,东胡不得不向后撤退一千余里。战国末年,与荆轲一起刺杀秦王的秦舞阳,即是秦开的孙子。燕国也在修筑长城,从造阳到襄平,在这广阔的地域空间设置上谷郡、渔阳郡、右北平郡、辽西郡、辽东郡,阻挡边境以外的东胡。在当时,战国有七雄,三个国家与胡人接壤。此后,赵国将军李牧驻守在边郡,匈奴不敢再窥伺赵国。秦国兼并六国后,始皇帝派遣蒙恬率领数十万大军,向北进攻胡人,将黄河以南土地全部收入囊中,以黄河为要塞,修筑四十四座城池,守卫黄河,迁徙贬谪的戍卒,在当地驻守。修通直道,从九原郡直达云阳郡,借助山势,沿着溪谷,需要修缮的地方则加以修缮,从临洮郡至辽东郡,因地制宜连接原来战国时的燕、赵长城,修筑起一万多里长的秦长城。随后又渡过黄河,占据阳山以北的假中地区。
在当时,东胡强大,月氏族也很强盛。匈奴单于的名字叫做头曼,头曼单于不能战胜秦国,不得不向北迁徙。十几年后蒙恬被二世皇帝杀害,诸侯叛秦,中国发生战乱,原来秦国安排在边境戍守的将士先后撤离,匈奴周边的环境得以改善,继而重新渡过黄河,在黄河以南中国的边塞外安顿下来。
头曼单于有一位太子,名字叫做冒顿。头曼单于宠爱的阏氏,后来又生下一个儿子,头曼单于想废掉冒顿而重新立小儿子为继承人,于是将冒顿送往月氏,充当人质。冒顿已经做了人质,头曼单于还要进攻月氏。月氏人就要杀掉冒顿,冒顿盗取了一匹好马,逃了回来。头曼单于看到儿子强壮,让冒顿率领一万骑兵。冒顿私下里准备了鸣镝,训练手下的骑士射箭,冒顿发布命令,说:“鸣镝射中的目标,你们中间没有随着一起射箭的,一律斩首。”冒顿出外打猎,有部下没有随着鸣镝射箭,冒顿遂将其斩杀。过了一段时间,冒顿用鸣镝向自己的坐骑射去,左右人有些不敢射,冒顿立刻将其斩杀。又过了一段时间,冒顿用鸣镝射杀自己的爱妻,左右人有些害怕,不敢射,又被斩杀。再过一段时间,冒顿出外打猎,用鸣镝向头曼单于的坐骑射去,左右人一起放箭。冒顿知道,左右人已经可以使用,一天跟随父亲头曼单于出外打猎,用鸣镝向单于头曼射去,冒顿左右的部下随着鸣镝,一起射杀头曼单于,而后冒顿将后母和弟弟以及不服从的大臣全部斩杀。从此后,冒顿自立为单于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