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汉书》 » 白话文 > 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

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

孝元王皇后,是王莽的姑姑。王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,在王莽编造的《自传》中,王莽说:黄帝姓姚氏,八世时生虞舜帝。舜帝在妫水的河湾处长大,以妫(guī)为姓。到了周武王(公元前1214—前1122年)时,王室封舜帝的后裔妫满于陈国,这是胡公,第十三世后生下妫完。妫完,字敬仲,此后来到齐国,齐桓公封妫完为列卿,将姓氏改为田姓。到了第十一世,田和篡夺齐国,从第三代人起,田氏在齐国称王,到了齐王田建,齐国被秦国灭国。秦朝末年天下起义反秦,项羽将田建的孙子田安封为济北王。汉朝建国之前,田安即已经失去封国,齐人称田氏为“王家”,从此以后,田氏后人也以“王”作为姓氏。

在文帝、景帝朝,田安的孙子王遂,字伯纪,住在东平陵县,生下王贺,字翁孺。在武帝朝,王贺被任命为绣衣御史,奉命巡视郡、诸侯国,曾经逮捕魏郡的群盗坚卢等人,还逮捕过官吏中畏缩不前,工作不负责任,因此而犯法的官吏,王翁孺没有用手中的权利,滥杀罪犯。其它各州部,如绣衣御史暴胜之等人,上奏朝廷后,即可以杀二千石官员,千石以下的官员,可以不经请示,自行决定生杀,加上与盗贼有牵连的人,大的州竟然能够杀掉一万人(详情记载在《酷吏传》中)。以奉诏命不能胜任,王翁孺遭到免官,王翁孺叹道:“我听说救活一千人,子孙可以得以封侯,我救活的有上万人,后世人应该可以兴旺!”

王翁孺被免官,在东平陵县与终氏结下冤仇,于是迁至魏郡元城县委粟里居住,做了乡里的三老,魏郡人很尊敬王翁孺。元城县人建公说:“在春秋时,沙麓崩塌,晋国官吏占卜,说:‘阴盛阳衰,土火相争,沙麓才会崩塌。此后六百四十五年后,应该有一位圣女出世。’难道是齐国来的田氏吗!今天王翁孺迁徙至此地定居,正是当年沙麓崩塌的地方,时间与卜辞相吻合。元城县城郭东边有五鹿的废墟,那里是当年的沙麓。再经过八十年,将会有贵女出世,会对天下有利吧。”等等。

王翁孺生下王禁,字稚君,王禁年轻时在长安学习法律,担任廷尉署官吏。宣帝本始三年(公元前71年),王禁生下女儿王政君,这即是后来的元后。王禁胸有大志,为人不拘小节,喜欢酒色,娶了几位妻妾,生下四女八男;长女王君侠,次女是元后王政君,三女王君力,四女王君弟;长男王凤(字孝卿),次男王曼(字元卿),三儿王谭(字子元),王崇(字少子),王商(字子夏),王立(字子叔),王根(字稚卿),王逢时(字季卿)。王凤、王崇和元后王政君是同一个母亲。王政君的母亲,是嫡妻,是魏郡李氏的女儿。此后因为妒嫉别的妻妾而被休掉,又嫁予河内郡人苟宾为妻。

当初,母亲在妊娠怀上王政君时,梦到月亮入怀。等到女儿长大成人后,性格温顺,谨守妇道。曾经许配给人家,还没有过门,对方就死掉了。再后来东平王聘王政君为王宫中姬妾,还没有入宫,东平王也去世了。王禁感到奇怪,让占卜者为王政君相面,卜者说:“是一副大贵人相,贵不可言。”王禁心中也这样想,于是就教王政君读书,学习弹琴。宣帝五凤年间(公元前57-前54年),王禁将王政君送入皇宫,当年十八岁,作为家人子被送入掖庭。

一年多后,恰好皇太子所爱幸的一位司马良娣生病,最终不治身亡,临死前司马良娣对太子说:“妾死并非是天命,是那些娣妾良人反复诅咒我,杀了我。”太子刘奭听了,很可怜这位司马良娣,也相信她所说的话。司马良娣死后,太子刘奭因为悲痛而生病,忽忽不乐,将一腔怨气发泄到其她娣妾身上,不再召幸一个人。时间久了,宣帝听说太子怨恨那些娣妾,就想顺着太子的心意,诏令皇后选择后宫中的家人子,看是否有能够侍奉皇太子的妇人,王政君也在其中,等到太子来朝见皇后,皇后让太子见王政君等五人,暗中派身边的长御问太子喜欢上哪一个。太子刘奭对这五人均毫无兴趣,又不愿意拂了皇后的一番心意,就勉强说:“这其中有一人可以。”当时王政君就坐在太子身边,又与其她的人穿着不同,穿着绛色外衣,长御以为就是她。皇后让侍中杜辅、掖庭令浊贤将王政君送入太子宫,王政君在丙殿被太子召见。当天即得到太子御幸,怀上身孕。在此前,太子后宫中的娣妾有十几位,有些得到太子御幸达七八年之久,就是怀不上身孕,而王政君仅一次,就怀上了身孕。宣帝甘露三年(公元前51年),王政君在甲馆画堂生下成帝,这是宣帝的嫡皇长孙。宣帝非常喜爱,亲自取名字叫做刘骜,字太孙,宣帝让这位孙子跟随在左右。

又过了三年,宣帝驾崩(公元前49年),太子即位,这是孝元帝。随后元帝立太孙刘骜为皇太子,封太子的母亲王政君为婕妤,封王政君的父亲王禁为阳平侯。三天后,王婕妤被立为皇后,王禁在宫中享受特进待遇,王禁的弟弟王弘担任长乐宫卫尉。元帝永光二年(公元前42年),王禁去世,谥号为顷侯。王禁的长子王凤继承侯位,担任卫尉兼任宫中侍从。皇后自从有了儿子,就很少再能见到皇帝。太子刘骜长大成人后,性格宽闳大度,恭顺谨慎(详情记载在《成帝纪》中)。再后来太子刘骜喜欢饮酒,喜欢游乐,元帝认为刘骜身上没有做帝王的品质。而受到元帝宠幸的傅昭仪,生下了定陶恭王刘康。恭王刘康多才多艺,元帝很喜欢,常常带在身边,坐则侧席,行则同辇,元帝有了废太子刘骜,重新立恭王刘康为太子的想法。当时王凤还在宫中担任重要职务,王凤与皇后、太子一样,为此事而提心吊胆,幸亏宫中侍从史丹维护太子,详情记载在《史丹传》。元帝也认为,皇后一向谨慎,太子又是先帝喜欢的长孙,最终没有废掉太子。

元帝驾崩,太子即位,这是孝成帝。成帝尊孝元皇后为皇太后,任命王凤担任大司马大将军兼领尚书事,加封食邑五千户。王氏的兴起从王凤开始。成帝又封太后的同母弟王崇为安成侯,食邑一万户。王凤的庶弟王谭等人,受赐关内侯爵,享受食邑。

当年夏天,黄雾在一天之内充塞四野。成帝就此事诏问谏议大夫杨兴、博士驷胜等人,他们的回答是:“这是阴盛阳衰的反映。高祖生前约定,非功臣者不能封侯,而今太后的几个弟弟,都是无功而受封为列侯,违背高祖当年的约定,在外戚中还从来没有过,因此上天才会出现异象。”提出谏言的人均这样认为。王凤因此而恐惧,上书谢罪,说:“陛下即位以后,专心居丧,因此下诏,让臣王凤暂时兼领尚书事务,臣对上不能宣扬圣德,对下不能有益朝政。而今又有彗星、天地赤黄等异象,责任都在臣王凤,应当受到惩治,伏罪,以谢天下。现在皇上孝服已满,大义已经表达,应该亲自处理朝政,以顺应天下人心。”于是请求辞职退休。成帝回答说:“朕继承先帝的圣绪,涉世未深,很多事情还不明白,这次阴阳错缪,日月无光,赤黄之气,充塞四野。责任在朕躬,现在大将军将过错全部揽在自己身上,想交还尚书事务,交还大将军印绶,辞去大司马职务,这是在彰显朕的不德。朕委托将军辅佐朝政,真心地希望能够做出成绩,来显示先祖的功德。请将军专心致志,辅弼朕的不足,不要再有犹疑。”

又过了五年,诸吏散骑安成侯王崇去世,谥号为共侯。王崇有一位遗腹子王奉世继承侯位,王太后非常哀伤。第二年,河平二年(公元前27年),成帝一次封了舅舅王谭为平阿侯,王商为成都侯,王立为红阳侯,王根为曲阳侯,王逢时为高平侯。五人在同一天受封为列侯,因此世人称其为“王氏五侯”。太后的同父异母弟王曼去世得较早,除此以外,其他亲属都受封为列侯。太后的母亲李氏,改嫁为苟氏的妻子后,生下一个男孩儿,名字叫做苟参,此后寡居。顷侯王禁在世时,王太后诏令王禁接回母亲李氏。王太后可怜苟参,想以田蚡为例子,封苟参为列侯。成帝说:“前朝封田氏为列侯,是不对的。”只是任命苟参为宫中侍从兼任水衡都尉。王氏家族子弟在朝中都是卿大夫、侍中、诸曹,分别把持着朝廷的重要部门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