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齐民要术》 > 收种第二

收种第二原文解释

杨泉《物理论》曰:“粱者,黍、稷之总名;稻者,溉种之总名;菽者,众豆之总名。三谷各二十种,为六十;蔬、果之实,助谷各二十,凡为百种。故《诗》曰‘播厥百谷’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杨泉: 三国时吴#-666aa;,晋初征聘不就,从事著述。他反对当时的清谈风气,主张#-666aa;死之后并无遗魂,开南朝梁范缜《#-666nn;灭论》之先河。著作有《物理论》十六卷,已佚。清孙星衍辑有《物理论》一卷。各类书每有引录。《御览》卷八三七“谷”及《初学记》卷二七“五谷”都引到此条,基本相同。

《诗经·小雅·大田》及《周颂·噫嘻》、《载芟》、《良耜》等篇,均有此句。

【翻译】

杨泉《物理论》说:“粱是黍粟类的总名,稻是水种类的总名,菽是各种豆类的总名。三类各二十种,一#-666cc;六十种;加上瓜类和果树的果实,可以补助谷类的,也各有二十种总#-666cc;一百种。这就是《诗经》所谓的‘播种百谷’。”

凡五谷种子,浥郁则不生,生者亦寻死。

种杂者,禾则早晚不均,舂复减而难熟,粜卖以杂糅见疵,炊爨失生熟之节: 所以特宜存意,不可徒然。

粟、黍、穄、粱、秫,常岁岁别收: 选好穗纯色者,劁 才彫反 刈#guoxue666-com;悬之。至春治取,别种,以拟明年种子。 耧耩生僻字_古文自编29697号种,一斗可种一亩。量家田所须种子多少而种之。

其别种种子,常须加锄。 锄多则无秕也。 先治而别埋, 先治,场净不杂;窖埋,又胜器盛。 还以所治蘘草蔽窖。 不尔,必有为杂之患。

将种前二十许日,开出,水淘, 浮秕去则无莠。 即晒令燥,种之。依《周官》相地所宜而粪种之。

《氾胜之术》曰:“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,以马践过为种,无虸蚄,厌虸蚄虫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劁(qiáo)刈: 刈割。

“一斗”,疑有误字。这些黍粟类的种子都是小粒种,大小相若或极相近,用种量相同,还说得过去。但“一斗”,有问题,因为《要术》种这些作物,记明用种量是一亩三到五升。现在是种在种子田中培育种子的,不应比大田播种还要密到一倍以上,不#-666ff;理。如“一斗”无误,则“一亩”有错字。

从上面“选好穗纯色者”到这里,都是良种保纯和繁育的#-666ff;理措施。种子混杂不仅会使群体生长不一,成熟不齐,而且会加快品种的退化。《要术》通过穗选法选得好种,各自单收,单打,单种,收获后作为明年种子。明年仍是留地单种,精心管理,单收,最先脱粒,单#-666ll;窖埋,仍用本种的稿秆蔽窖,步步为营,严防机械混杂和不同品种的种间杂交,做到选种和隔离紧密配#-666ff;进行。下年又把这选出的种子种下去,种前再加水选,晒种,最后按地宜施肥下种。年年如此选育,构成一整套细密合理的良种保纯和繁育措施,促使向好的方面发展,有可能培育成新的品种。

“氾胜之”而题曰“术”,可能由于《氾书》中记有“厌(yā)胜”(以此物抑制彼物)、忌避、占验之类的“方术”,尤其多有农作物栽培管理上的突出技术,故别题为《氾胜之术》,亦犹《尔雅》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引称为《氾胜之种殖书》,《文选》唐李善注之题为《氾胜之田农书》,因其书最初原无定名也。《辑要》引此条仍改题《氾胜之书》。

金抄、明抄作“无虸厌虸蚄虫也”,《辑要》引作“无虸蚄等虫也”。今保存两宋本原有的“厌”(yā)字(谓厌胜术),而“虸”应指虸蚄,故据下文补“蚄”字。

【翻译】

所有谷类的种子,潮气郁闭着窝坏了,就不会发芽;就是发了芽,不用多久也会死去。

混杂的谷种,种下去成熟早晚不一致;谷实舂起来,(没有白的还要舂,而先白的会舂碎了,)减少了出米率,难得同时舂熟;卖给#-666aa;家又嫌掺杂;烧饭又会生熟不均,难以调节。因此,要特别注意,不可掉以轻心。

谷子、黍子、穄子、粱和黏粟,都该年年#-666dd;别收种。方法是: 选出颜色纯净的优良单穗,割下穗子,#guoxue666-com;高地挂着。到来年春天打下种子,各自#-666dd;开播种,准备收来作为明年的种子。用耧车耩沟种下去,覆土掩盖好,一斗种子可以种一亩地(?)。估计自家地里需要多少种子,按照需要种多少。

这种另外种的种子,必须比平常要多加锄治。锄多了就没有秕壳。 收割后要先脱粒,#-666dd;别埋在窖里,先脱粒则场地干净,不致混杂;埋在窖里又比盛在容器里好。 仍然用本种的原稿秆蔽盖窖口。不这样,一定会有混杂的弊害。

在种前二十来天,开窖取出种子,用水淘洗,淘汰去浮秕杂种,就不会有杂草。 随即晒干,按时播种。依照《周礼》察看土地所宜的方法,施粪下种。

《氾胜之术》说:“牵马到谷堆上,让它吃几口谷,再在谷堆上踩着走过;用这样的谷作种,不会有粘虫为害,因为它是抑制粘虫的。”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