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齐民要术》 > 种葵第十七

种葵第十七原文解释

《广雅》曰:“蘬,丘葵也。”

《广志》曰:“胡葵,其花紫赤。”

《博物志》曰:“#-666aa;食落葵,为狗所啮,作疮则不差,或至死。”

按: 今世葵有紫茎、白茎二种;种别复有大小之殊。又有鸭脚葵也。

【注释】

葵: 锦葵科的冬葵(Malva verticillata),也叫冬寒菜;其味柔滑,古时又叫“滑菜”。葵在古代是一种很重要的蔬菜,栽培很早,《诗经》中已有记载。《要术》列为蔬菜的第一篇,栽培方法也谈得详细,反映葵在当时的重要性。直到元代的《王氏农书》还说葵是“百菜之主”。但到明代的《本草纲目》已把它列入草类,现在蔬菜栽培学书中也没有葵的章节。今#-666aa;已感到陌生,惟江西、湖南、四川等省仍有栽培,长沙等地还是叫葵菜,不过已远远不如古代的重要了。

《广雅·释草》作:“蘬,葵也。”无“丘”字。启愉按: 《玉篇》“蘬”字有“丘追”等三切(声母都是“丘”字),《御览》卷九七九“葵”引《广雅》正作:“蘬(丘轨切),葵也。”说明“丘”字是衍文,是音切脱去下面二字,只剩着“丘”字而致误。

《博物志》: 西晋张华(232—300)撰。记载异域奇物及古代琐闻杂事等。原书已佚,今本由后#-666aa;搜辑而成,已杂有后人掺假成#-666dd;

落葵: 落葵科的落葵(Basella rubra),一年生缠绕草本。子实为浆果,暗紫色,可作胭脂,又名胭脂菜。又有终(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99号)葵、天葵、露葵、繁(蘩)露、承露等异名。《丛书集成》本《博物志》卷二有此条,“落葵”作“终葵”。别本又作“冬葵”,“冬”是“终”的残误。《御览》卷九八〇引《博物志》又作“络葵”。

【翻译】

《广雅》说:“蘬(guī),就是葵。”

《广志》说:“胡葵,花紫红色。”

《博物志》说:“吃了落葵的#-666aa;,被狗咬伤,长的疮不会好,甚至因此致死。”

(思勰)按: 现在的葵有紫茎和白茎两种,每种又都有大型和小型的不同。此外又有鸭脚葵。

临种时,必燥曝葵子。 葵子虽经岁不浥,然湿种者,疥而不肥也

地不厌良,故墟弥善;薄即粪之,不宜妄种。

春必畦种水浇。 春多风旱,非畦不得。且畦者地省而菜多,一畦供一口 。畦长两步,广一步。 大则水难均,又不用#-666aa;足入。深掘,以熟粪对半和土覆其上,令厚一寸,铁齿耙耧之,令熟,足踏使坚平;下水,令彻泽。水尽,下葵子,又以熟粪和土覆其上,令厚一寸余。葵生三叶,然后浇之。 浇用晨夕,日中便止。

每一掐,辄耙耧地令起,下水加粪。三掐更种。一岁之中,凡得三辈。 凡畦种之物,治畦皆如种葵法,不复条列烦文。

早种者,必秋耕。十月末,地将冻,散子劳之, 一亩三升。正月末散子亦得 。#-666aa;足践踏之乃佳。 践者菜肥。 地释即生。锄不厌数。

五月初,更种之。 春者既老,秋叶未生,故种此相接。

六月一日种白茎秋葵。白茎者宜干;紫茎者,干即黑而涩。

秋葵堪食,仍留五月种者取子。 春葵子熟不均,故须留中辈。 于此时,附地剪却春葵,令根上枿生者,柔软至好,仍供常食,美于秋菜。 留之,亦中为榜簇

掐秋菜,必留五六叶。 不掐则茎孤;留叶多则科大。凡掐,必待露解。 谚曰:“触露不掐葵,日中不剪韭。” 八月半剪去, 留其歧。歧多者则去地一二寸,#-666ll;茎者亦可去地四五寸 。枿生肥嫩,比至收时,#guoxue666-com;与人膝等,茎叶皆美,科虽不高,菜实倍多。 其不剪早生者,虽高数尺,柯叶坚硬,全不中食;所可用者,唯有菜心;附叶黄涩,至恶,煮亦不美。看虽似多,其实倍少。

收待霜降。 伤早黄烂,伤晚黑涩 。榜簇皆须阴中。 见日亦涩 。其碎者,割讫,即地中寻手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00号之。 待萎而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00号者必烂。

【注释】

“疥”,明抄及《辑要》引并同;殿本《王氏农书》引作“瘠”,《渐西》本从之。“疥”指叶片上有瘢斑等病害,“瘠”是瘦,二义不同。

畦不能做得太宽,否则管理上和披叶时都很不方便,势必踩进畦里伤菜坏畦。按: 后魏也是6尺为步。1尺约#-666ff;今280毫米,即0.84市尺;半步3尺,#-666ff;2.52市尺。#-666aa;站在畦旁伸手进去披菜,已经够宽,不能再宽了。

葵菜一年可以种三批,即三季,就是春葵、夏葵和秋葵。畦种的免得重新作畦,都是拔掉再种在原畦。大田种的三季都种在另外的地里。上文冬种早春生长的是春葵,老了还要剪去主茎,使复壮更生新侧茎;五月初另地种的是夏葵,老了要留着收种子;这里六月初一另地种的是秋葵,除供鲜食外,主要是阴干贮藏作冬菜的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