蔓菁第十八 菘、芦菔附出原文解释
《尔雅》曰①:“,葑苁。”注:“江东呼为芜菁,或为菘,菘、
音相近,则芜菁。”②
《字林》曰:“,芜菁苗也,乃齐鲁云。”
《广志》云:“芜菁,有紫花者,白花者。”
【注释】
①引文见《尔雅·释草》,“”作“须”。关于后面的“注”,《尔雅》郭璞注是“未详”,孙炎注是:“须,一名葑苁。”(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“采葑采菲”,孔颖达疏引)这里的注文有不同,未悉出自何#-666aa;。清臧庸(镛堂)将《要术》此注辑入所纂《尔雅汉注》中,则认为是汉#-666aa;所注,清郝懿行《尔雅义疏》只推定为“旧注之文”。又,《要术》明抄等原无“注”字,据湖湘本补入。
②古#-666aa;对某些相似的植物往往混为一物。这里《尔雅》的某一注者把芜菁当作菘菜,即其一例。其实芜菁(Brassica rapa,十字花科,现在北方通称蔓菁)是根菜类蔬菜,肉质根肥大,可供食,菘菜是白菜类蔬菜,以叶供食,二者不同。不过,二者叶和花(黄色)有些相似,或者又由于栽培环境和管理不善,芜菁肉质根不长大,有些像菘菜,因此误认为一物?但贾氏指出菘菜像芜菁,叶丛大,不是芜菁,不能混淆。古人又把萝卜当作芜菁(下文)。《方言》说:“芜菁开紫花的叫作芦菔。”芦菔即萝卜。按: 芜菁花黄色,没有紫花的,紫花的是萝卜,不是芜菁。《广志》也说:“芜菁有紫花的,有白花的。”实际也把萝卜当作芜菁,因为萝卜才有紫花、白花的。贾氏也予以辨正,指出萝卜根(肉质根)粗大,可以生吃,但芜菁根不能生吃,俗话说:“生吃芜菁,没有人情。”贾氏通过细心的观察#-666dd;析,抓住植物形态、生理、性状等的不同“把柄”,对千百年来混二为一的类似植物,第一个予以鉴别辨正,在植物#-666dd;类上有#-666ll;到的见解(此外还有梅和杏、棠和杜、楸和梓等)。
【翻译】
《尔雅》说:“,是葑苁(cōng)。”注解说:“江东称为芜菁,或称为菘,菘和
语音相近,
就是芜菁。”
《字林》说:“,是芜菁苗,是齐鲁的方言。”
《广志》说:“芜菁,有紫花的,有白花的。”
种不求多,唯须良地,故墟新粪坏墙垣乃佳。 若无故墟粪者①,以灰为粪,令厚一寸;灰多则燥不生也 。耕地欲熟。
七月初种之。一亩用子三升。 从处暑至八月白露节皆得。早者作菹,晚者作干。 漫散而劳。种不用湿。 湿则地坚叶焦。 既生不锄②。
九月末收叶, 晚收则黄落 。仍留根取子。十月中,犁粗,拾取耕出者。 若不耕
,则留者英不茂③,实不繁也。
其叶作菹者,料理如常法。拟作干菜及#-666aa;丈反 菹者,
菹者,后年正月始作耳④,须留第一好菜拟之。其菹法列后条⑤。割讫则寻手择治而辫之,勿待萎, 萎而后辫则烂。 挂着屋下阴中风凉处,勿令烟熏。 烟熏则苦。 燥则上在厨积置以苫之。 积时宜候天阴润,不尔,多碎折。久不积苫则涩也。
春夏畦种供食者,与畦葵法同。剪讫更种,从春至秋得三辈,常供好菹。
取根者,用大小麦底。六月中种。十月将冻,耕出之。 一亩得数车。早出者根细。
【注释】
①“故墟粪”,“墟”疑“垣”字之误,“故垣粪”即指用旧墙土作粪。
②既生不锄: 出苗后,不要锄。在田间管理上,芜菁没有像葵那样要求精细重视,肥水管理和中耕锄草都是这样。锄苗可以同时间苗,芜菁既然不锄,也没有提到手间,这是不行间苗的。但间苗是很重要的。芜菁虽然管理上可以简便些,但幼苗期间土壤仍要经常保持疏松,雨后尤其需要中耕除草,促使生长旺盛。根部逐渐发育露出地面时,更需要培土,以利肉质根的次生生长,并使肉质根盖在地下,则表皮细润,颜色正常,品质也提#guoxue666-com;。《要术》显然对芜菁的栽培管理是相当粗放的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