蔓菁第十八 菘、芦菔附出 第2节原文解释
③英: 指嫩叶,这里指着生于短缩茎上的新叶丛。按: 这是撒播芜菁,十月中粗疏地犁起土条,翻出一部#-666dd;芜菁根收根,另一部#-666dd;留着越冬,明年收子。但须注意,九月底收叶,怎样收法,是摘叶还是切断其茎。据下文“割下后”,应是割茎,保留着短缩茎基部(根颈部),使潜伏芽蘖生新枝叶,即所谓“英”。但根颈部接近地面,容易受冻害,《要术》没有提到保护措施。这样露地越冬收子的处理法,现在不采用。
④“后年”,各本相同,《辑要》引改为“次年”,没有错。按: 古称“后年”,实是后一年的意思,就是现在说的明年,非指明年的明年。卷六《养羊》的“后年春”,也是指明年春。其他文献如《晋书·杜预传》的“当须后年”,实际也是明年。《辑要》改为“次年”,后#-666aa;读此,免致混淆。又,去年,古亦常称“前年”,即今年前的一年,与今称去年之去年为“前年”不同,如卷二《水稻》引《周礼·稻#-666aa;》郑玄注的“扬去前年所芟之草”,所指实即去年也。他如《史记·黥布列传》:“往年杀彭越,前年杀韩信。”指的都是去年的事情,裴骃《集解》引张晏说:“往年、前年同年,使文相避也。”
⑤菹是一种用麦曲加黍米淀粉酿制而成的菹菜,制法见卷九《作菹藏生菜法》的“
菹法”。
【翻译】
种芜菁不要求种多,但必须是好地,在连作地上新近上过陈墙土作粪的很好。如果没有(陈墙土)作粪,就用灰作粪,施上一寸厚;灰太多了土会过燥,苗就出不了了。 地要耕整得细熟。
七月初种下去。一亩地用三升种子。从处暑到八月白露节,都可以种。早种的作腌菜,晚种的作干菜。 撒播,耢盖好。地湿时不要种。地湿盖后紧实,长出的叶子会干焦。 出苗后不要锄。
九月末,收获叶子,收晚了叶子会发黄掉落。 仍然留着根,准备收种子。十月中,粗粗地犁起土条,拾取翻出来的芜菁根。如果不粗疏地犁过,留着的芜菁的嫩叶长不茂盛,明年结的子实就少了。
叶子准备腌作菹菜的,按通常的办法处理。准备作干菜和“菹”的,所谓
菹,是明年正月才开始酿制的,须要留着第一等好菜作准备。它的作法后文有专条说明。 割下后,随手选择整理出来,打成辫形,不要延迟让蔫了,蔫了再打辫,就会烂坏。 再两头相结挂在屋里不见太阳风凉的地方,但不能被烟熏。烟熏过味道就苦。 干了之后,上在橱架上堆积起来,上面用东西盖好。堆积时该等候潮润的阴天,不然的话,叶便会破碎折断。长时间不堆积起来盖好,味道会粗涩。
春夏两季种来作为常吃的,可以采用畦种法,畦种的方法跟种葵菜相同。剪完,拔掉又种上,从春到秋,可以种三季,经常有好菹菜供吃。
以收根为目的的,用大麦小麦茬的地。六月中种。十月快结冻前,耕翻出来收根。一亩地可以收到几车根。早耕出的根小。
又多种芜菁法: 近市良田一顷,七月初种之。 六月种者,根虽粗大,叶复虫食;七月末种者,叶虽膏润,根复细小;七月初种,根叶俱得。 拟卖者,纯种九英①。九英叶根粗大,虽堪举卖,气味不美。欲自食者,须种细根。
一顷取叶三十载。正月、二月,卖作菹,三载得一奴。收根依
法,一顷收二百载。二十载得一婢。 细剉和茎饲牛羊,全掷乞猪②,并得充肥,亚于大豆耳 。一顷收子二百石,输与压油家,三量成米,此为收粟米六百石,亦胜谷田十顷。
是故汉桓帝诏曰③:“横水为灾,五谷不登,令所伤郡国,皆种芜菁,以助民食。”④然此可以度凶年,救饥馑。干而蒸食,既甜且美,自可藉口,何必饥馑? 若值凶年,一顷乃活百#-666aa;耳。
蒸干芜菁根法: 作汤净洗芜菁根,漉着一斛瓮子中,以苇荻塞瓮里以蔽口,#-666ff;着釜上,系甑带;以干牛粪燃火,竟夜蒸之。粗细均熟,谨谨着牙,真类鹿尾。蒸而卖者,则收米十石也⑤。
【注释】
①九英: 九英芜菁。启愉按: 古#-666aa;常把芜菁当作菘菜或萝卜,其实后#-666aa;习俗上也有混叫的。例如芜菁有的地方俗名“九英菘”,江西的地方志上仍有叫小萝卜为蔓菁的。芥菜的变种大头芥(即大头菜),其叶除中央主要叶丛外,在周围还有小叶丛数簇。小芥菜中有一种俗名“九头芥”的,主茎外围涌生着多条小侧茎。此类都是所谓“多头种”。但芜菁的叶只有中央一丛而已,不具#-666dd;簇或#-666dd;头,则所谓“九英”,应指短缩茎上#-666dd;生着多片长大的羽状分裂叶,成为一大丛。
②乞: 这里作“给予”解。
③汉桓帝(132—167): 东汉晚期皇帝,在位21年,到死都被外戚和宦官专权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