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李第三十五原文解释
《尔雅》曰:“休,无实李。痤,接虑李。驳,赤李。”①
《广志》曰:“赤李。麦李,细小有沟道。有黄建李,青皮李,马肝李,赤陵李。有糕李,肥黏似糕。有柰李,离核,李似柰。有劈李,熟必劈裂。有经李,一名老李,其树数年即枯。有杏李,味小醋,似杏。有黄扁李。有夏李;冬李,十一月熟。有春季李,冬花春熟。”②
《荆州土地记》曰③:“房陵、南郡有名李。”④
《风土记》曰:“南郡细李,四月先熟。”⑤
西晋傅玄《赋》曰⑥:“河、沂黄建⑦,房陵缥青。”
《西京杂记》曰⑧:“有朱李,黄李,紫李,绿李,青李,绮李,青房李,车下李⑨,颜回李,出鲁,#-666ff;枝李,羌李,燕李。”
今世有木李,实绝大而美。又有中植李,在麦后谷前而熟者。
【注释】
①这是《尔雅·释木》“李”部#-666dd;的全文,“接”原作“椄”。按: 《说文》:“椄,续木也。”即今嫁接。郭璞注“无实李”说:“一名赵李。”按《尔雅》“无实枣”例,疑是果核退化的无核李。又注“椄虑李”说:“今之麦李。”赤李,即与李同属的红李(Prunus simonii),又名“杏李”。
②《类聚》卷八六、《初学记》卷二八、《御览》卷九六八都引有《广志》此条,详略不一,李的种类多少和李名亦有互异。“黄扁李”、“夏李”、“冬李”,《御览》引有“此三李种邺园”句。邺园,指后赵(319—350)石虎都邺(今河北临漳西南)时所建的林苑,则《广志》作者郭义恭应是东晋时#-666aa;。《要术》“赤陵李”疑应作“房陵李”,“李似柰”的“李”,《御览》也有,虽可解释,有些多余,如“杏李,似杏”例,疑是衍文。
③《荆州土地记》: 不见各家书目,惟《类聚》、《御览》等有引到。但相同内容《要术》引作《荆州土地记》者,《类聚》、《初学记》、《御览》或引作《荆州记》,则该书亦简称《荆州记》。《初学记》引有刘澄之《荆州记》,《御览》引用书目有范汪、庾仲雍、盛弘之三种《荆州记》。胡立初据《荆州土地记》所记郡县设置时期和隶属关系考证,认为此书不出范、庾、刘三种《荆州记》,而不是盛弘之《荆州记》,因盛书为刘宋时书,为后出也。《要术》又引有《荆州地记》(卷一〇“(九五)”)及《荆州记》(卷一〇“甘(一五)”),或亦《荆州土地记》的省称。但另引有“盛弘之《荆州记》”,则是盛书。书均已佚。
④《类聚》卷八六、《初学记》卷二八均引作《荆州记》,前者少“南郡”,后者作“南居”,“居”是“郡”的残文错成。房陵,今湖北房县。南郡,郡名,约有今湖北东部和南部地区。
⑤《类聚》引《风土记》是:“南郡有细李,有青皮李。”《初学记》、《御览》引同《要术》,但“南郡”都误作“南居”。
⑥据《初学记》及《御览》所引,此为傅玄《李赋》。引文同。傅玄(217—278),西晋哲学家、文学家。学问渊博,精通音律,诗擅长乐府,并对当时玄学空谈进行了批判。原有集,今佚,后#-666aa;辑本仅其少部#-666dd;。《要术》卷一〇“枣(八)”又引其《枣赋》,“木堇(一二二)”引其《朝华赋序》。
⑦沂: 指沂水,即今山东沂河。
⑧今本《西京杂记》记录“李十五”,《要术》少三种,名称也有不同。类书所引,亦有互异。
⑨车下李: 即郁李(Prunus japonica),与李同属。参见卷一〇“郁(二五)”。
【翻译】
《尔雅》说:“休是无实李。痤是接虑李。驳是赤李。”
《广志》说:“有赤李。麦李,果实细小,有一道纵沟。有黄建李,青皮李,马肝李,赤(?)陵李。有糕李,肉肥而黏,像糕。有柰李,肉离核,形状像柰。有劈李,成熟后总是自己裂开。有经李,又名老李,其树几年就枯死。有杏李,味道有点酸,形状像杏子。有黄扁李。有夏李;冬李,十一月成熟。有春季李,冬天开花,春天成熟。”
《荆州土地记》说:“房陵、南郡有名李。”
《风土记》说:“南郡有细李,四月就成熟。”
西晋傅玄《(李)赋》说:“河、沂的黄建李,房陵的缥青李。”
《西京杂记》说:“有朱李,黄李,紫李,绿李,青李,绮李,青房李,车下李,颜回李—产在鲁国,#-666ff;枝李,羌李,燕李。”
现在有木李,果实极大,味道也好。又有中植李,在麦熟后谷子熟前成熟。
李欲栽。 李性坚,实晚,五岁始子,是以藉栽。栽者三岁便结子也①。
李性耐久,树得三十年;老虽枝枯,子亦不细。
嫁李法: 正月一日,或十五日,以砖石着李树歧中,令实繁②。
又法: 腊月中,以杖微打歧间,正月晦日复打之,亦足子也。
又法: 以煮寒食醴酪火着树枝间③,亦良。树多者,故多束枝,以取火焉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