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齐民要术》 > 货殖第六十二 > 第2节

货殖第六十二 第2节原文解释

“卓氏曰 ……吾闻岷山之下沃壄,下有踆鸱,至死不饥。 “孟康曰: 踆音蹲。水乡多鸱;其山下有沃野灌溉。师古曰: 孟说非也。踆鸱,谓芋也。其根可食以充粮,故无饥年。《华阳国志》曰〔22〕‘汶山郡都安县有大芋,如蹲鸱’也。”〔23〕谚曰:“富何卒?耕水窟;贫何卒?亦耕水窟。”〔24〕言下田能贫能富。

“丙氏 ……家,自父兄、子弟约: 俯有拾,仰有取。”

《淮南子》曰:“贾多端则贫,工多伎则穷,心不一也。”〔25〕#guoxue666-com;诱曰:“贾多端,非一术;工多伎,非一能: 故心不一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〔1〕以下都是《汉书·货殖传》的引文,也见于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。文内唐#-666aa;颜师古的注文是后#-666aa;加进去的。

〔2〕引号内是原有注文。下同。但并非全是颜师古的注,有些是《要术》原有的。即如此处“蹏,古‘蹄’字”上面,今《汉书》题称“师古曰”,但实际应是孟康注。又如下面注文“楸任方章者千枚也”,“钧,三十斤也”,都没有题名,今本都题称“孟康曰”,而“鱼以斤两为计”,“洪桐方章材也”云云,今本颜注根本没有。这些都说明《要术》所用《汉书》的注本有不同,那时颜注本还没出世。启愉按: 《汉书》在贾思勰之前已有很多家注本,如东汉荀悦、#-666hh;虔、应劭,三国魏邓展、苏林、如淳、孟康,吴韦昭,晋晋灼、臣瓒,后魏崔浩等,都对《汉书》作过注解,其注本都是单行。至唐代颜师古乃汇录各家注说,并加以己见对《汉书》作注,这就是现在通行的《汉书》颜注本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、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都著录有孟康《汉书音义》九卷,从《要术》所引都是孟康注来看,贾氏所用似乎是孟康注本,由于其书单行,为使读者知其为何#-666aa;所注,故贾氏每注题称“孟康曰”。但由于后人塞进了颜注,原来的孟注被搞乱搞丢,所以才会出现上举的有注无名等现象。

〔3〕以此为率: 指按这个比例计算。就是马牛的价格是50头和167头之比,也就是说,马的价格是牛的3.34倍。

〔4〕“陂”,《史记》同,今本《汉书》作“波”,颜师古特作注辨明:“波,读曰陂,言有大陂养鱼,一岁收千石鱼也。说者不晓,乃改其波字为‘皮’,又读为‘披’,皆失之矣。”不但《汉书》原文不同,颜注也不同。

〔5〕“鱼以斤两为计”,今本颜注无此句。《史记》裴骃《集解》引徐广语,有此解释。

〔6〕安邑: 县名,汉置,有今山西安邑镇及夏县地。

〔7〕“淮北荥南、济、河之间”,《史记》作“淮北、常山已南、河、济之间”。荥指荥泽,是古薮泽之一,久已湮塞,故址在今河南荥阳。常山即恒山,在山西北部;又汉郡名,郡治在今河南元氏西北。《史记》所指地区,比《汉书》要广阔得多,似乎反映山西、河北的木材逐渐被砍伐。

〔8〕陈: 今河南淮阳等地。 夏: 今河南禹州。

〔9〕生僻字_古文自编29958号(xī): 同“醯”,醋。

〔10〕这整条注文,今本颜注没有,但见于《史记》裴骃《集解》引《汉书音义》。可能是孟康注而被后人脱漏题名。金抄作“洪桐”,《汉书音义》作“洪洞”,是形容木材粗大,而“洪桐”只是大桐树,“桐”疑“洞”之误。但“洪洞方章材也”这句,《汉书音义》作“洪洞方槀章材也”,“槀”应是袭上文“薪藁”而衍,《史记》中华标点本读“洪洞”为地名,标点为“洪洞方槀。章,材也。”“方槀”不词。“方”谓正直,“方章”是说平正粗直的大材木,参校《要术》可得正解。曹掾(yuàn),#-666dd;曹治事的属吏。

〔11〕“其”,没有意义,疑衍。

〔12〕白叠: 棉花织成的布,古名白叠,也写作“白生僻字_古文自编29964号”。

〔13〕颜师古解释的“#-666ff;”,是数量相等的意思,但怎样#-666ff;法,解释多有不明。《史记》裴骃《集解》引徐广注,“#-666ff;”读为“瓵”(yí),是受一斗六升的陶制容器,有确切的数量,比较明白些。

〔14〕唐有沔州,故治在今湖北汉阳。

〔15〕鲐(tái): 今指鲭鱼(鲭科的Pneumatophorus japonicus),#-666dd;布于我国、朝鲜等地沿海。另一解释认为是生僻字_古文自编29965号鲐,就是河豚。但颜师古斥为妄读为“夷”者,从台字多可读夷音,如怡、贻、饴、眙等,则“夷”是“生僻字_古文自编29966号”的通假,所指为鲇鱼,而河豚有毒,鲇鱼又名“鲇鲐”,则“妄读”者似亦不无可取。

〔16〕郑康成即郑玄,语见《周礼·天官·笾人》郑玄注“鲍鱼”。“生僻字_古文自编29961号”,郑注承正文亦作“鲍”。此系《周礼》传本有异。煏(bì)室,火房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
下一篇:涂瓮第六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