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齐民要术》 > 八和齑 初稽反 第七十三

八和齑 初稽反 第七十三原文解释

蒜一,姜二,橘三,白梅四,熟栗黄五,粳米饭六,盐七,酢八。

齑臼欲重, 不则倾动起尘,蒜复跳出也。 底欲平宽而圆。 底尖捣不着,则蒜有粗成。 以檀木为齑杵臼。 檀木硬而不染汗。 杵头大小,令与臼底相安可, 杵头着处广者,省手力,而齑易熟,蒜复不跳也。 杵长四尺。 入臼七八寸圆之;以上,八棱作。 平立,急舂之。 舂缓则荤臭。久则易#-666aa;。舂齑宜久熟,不可仓卒。久坐疲倦,动则尘起;又辛气荤灼,挥汗或能洒污,是以须立舂之。

蒜: 净剥,掐去强根;不去则苦。尝经渡水者,蒜味甜美,剥即用;未尝渡水者,宜以鱼眼汤生僻字_古文自编30014号银洽反 半许半生用。朝歌大蒜,辛辣异常,宜#-666dd;破去心— 全心— 用之,不然辣则失其食味也。

生姜: 削去皮,细切,以冷水和之,生布绞去苦汁。苦汁可以香鱼羹。无生姜,用干姜。五升齑,用生姜一两,干姜则减半两耳。

橘皮: 新者直用,陈者以汤洗去陈垢。无橘皮,可用草橘子;马芹子亦得用。五升齑,用一两。草橘、马芹,准此为度。姜、橘取其香气,不须多,多则味苦。

白梅: 作白梅法,在《梅杏》篇。 用时#-666ff;核用。五升齑,用八枚足矣。

熟栗黄: 谚曰“金齑玉脍”,橘皮多则不美,故加栗黄,取其金色,又益味甜。五升齑,用十枚栗。用黄软者;硬黑者,即不中使用也。

秔米饭: 脍齑必须浓,故谚曰:“倍着齑。”蒜多则辣,故加饭,取其甜美耳。五升齑,用饭如鸡子许大。

先捣白梅、姜、橘皮为末,贮出之。次捣栗、饭使熟;以渐下生蒜, 蒜顿难熟,故宜以渐。生蒜难捣,故须先下。 舂令熟;次下生僻字_古文自编30014号蒜。齑熟,下盐复舂,令沫起。然后下白梅、姜、橘末复舂,令相得。下醋解之。 白梅、姜、橘,不先捣则不熟;不贮出,则为蒜所杀,无复香气,是以临熟乃下之。醋必须好,恶则齑苦。大醋经年酽者,先以水调和,令得所,然后下之。慎勿着生水于中,令齑辣而苦。纯着大醋,不与水调,醋,复不得美也。

右件法,止为脍齑耳。余即薄作,不求浓。

脍鱼肉,里长一尺者第一好;大则皮厚骨硬,不任食,止可作鲊鱼耳。切脍#-666aa;,虽讫亦不得洗手,洗手则脍湿;要待食罢,然后洗也。 洗手则脍湿,物有自然相厌,盖亦“烧穰杀瓠”之流,其理难彰矣。

【注释】

“檀木”,各本误作“粳米”或“稉米”,仅《渐西》本作“檀木”,是。《渐西》本是根据湖湘本的眉上原刻校语“稉米作檀木”改正的。又,“不染汗”,院刻等同,金抄等作“不染汙”,其实都费解,疑应作“不染汁”,指不易沁入齑汁。

生僻字_古文自编30014号(zhá): 将食物放在沸水里煮下,捞出。

去心: 去掉心。蒜瓣有什么心,不明。如果指瓣里面的芽叶,鲜瓣是#-666dd;破不出来的,只有到瓣芽萌发时才能明显#-666dd;辨出来。但作齑不可能都在这个时候作,究竟指什么,不明。

“全心”,各本同。现在加破折号,可以理解,但古无破折例,应有脱文,黄麓森校勘认为“全”上脱“勿”字。

骨: 北宋本如此,明抄等作“肉”。下篇鲤鱼鲊是:“肉长尺半以上,皮骨坚硬,不任为脍者,皆堪为鲊也。”正指此类,故从北宋本。

脍湿: 脍变湿。湿指什么,也不明。是指鱼条在煮时受湿软化而断碎,还是味道变涩?如指后者,字应作“涩”。

【翻译】

(八和是:) 第一样大蒜,第二样生姜,第三样橘皮,第四样白梅,第五样熟栗子黄肉,第六样粳米饭,第七样盐,第八样醋。

舂齑(jī)的臼要重,不重,臼会晃动惹起粉尘,而且舂不稳大蒜也容易跳出来。 臼底要宽平而圆。底尖了捣不着,大蒜就会有粗块。 要用檀木作捣齑的杵和臼。檀木坚硬,不容易沁入(齑汁)。 杵头的大小,要和臼底相贴#-666ff;,杵头捣着的面宽的,省手力,而且齑容易熟,大蒜也不会跳出来。 杵的长是四尺。捣进臼中七八寸长的这一段,作成圆形;这段以上作成八棱形。 直立着急速地舂。舂慢了会串出荤臭气。舂久了要换#-666aa;。舂齑宜于舂得久而熟,不能图快草率从事。如果坐着舂,坐久了会疲倦,疲倦了就会动脚,会让尘土飞扬起来;加上辛气熏灼会冒汗,挥汗时可能洒脏了齑,所以必须站着舂。

大蒜: 剥干净,掐掉底上的老根瘢;不掐去味道会苦。如果是经过泡腌的,蒜味甜美,剥去皮直接就用;没有泡腌过的,须要在鱼眼沸汤里焯一下,焯半生半熟拿来用。朝歌大蒜,非常辛辣,该破开来去掉心—整个的心—后再用,不然的话,太辣,齑就失去美味了。

生姜: 削去皮,切细,用冷水调和,拿(未经煮洗的)生布包着,绞去苦汁。苦汁可以留着调和鱼羹作香料。没有生姜,可以用干姜。五升齑,用一两生姜;用干姜的话,半两就够了。

橘皮: 新鲜的直接用,陈的用热水洗去积陈的污垢。没有橘皮,可以用草橘子;马芹子也可以用。五升齑,用一两橘皮。草橘子、马芹子,比照这个#-666dd;量不要超过。生姜和橘皮是用它的香气,不需要多,多了味道苦。

白梅:作白梅的方法在卷四《种梅杏》篇中。 用时连核用。五升齑,用八个就够了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