羹臛法第七十六原文解释
《食经》作芋子酸臛法〔2〕:“猪羊肉各一斤,水一斗,煮令熟。成治芋子一升—别蒸之—葱白一升,着肉中#-666ff;煮,使熟。粳米三#-666ff;,盐一#-666ff;,豉汁一升,苦酒五合,口调其味,生姜十两。得臛一斗。”
作鸭臛法〔3〕: 用小鸭六头,羊肉二斤,大鸭五头。葱三升,芋二十株,橘皮三叶,木兰五寸〔4〕,生姜十两,豉汁五合,米一升,口调其味。得臛一斗。先以八升酒煮鸭也。
作鳖臛法: 鳖且完全煮,去甲脏。羊肉一斤,葱三升,豉五合,粳米半合〔5〕,姜五两,木兰一寸,酒二升,煮鳖。盐、苦酒,口调其味也。
作猪蹄酸羹一斛法〔6〕: 猪蹄三具〔7〕,煮令烂,擘去大骨。乃下葱、豉汁、苦酒、盐,口调其味。旧法用饧六斤,今除也。
作羊蹄臛法: 羊蹄七具,羊肉十五斤。葱三升,豉汁五升,米一升,口调其味,生姜十两,橘皮三叶也。
作兔臛法: 兔一头,断,大如枣。水三升,酒一升,木兰五#-666dd;,葱三升,米一合,盐、豉、苦酒,口调其味也。
作酸羹法〔8〕: 用羊肠二具,饧六斤,瓠叶六斤。葱头二升,小蒜三升,面三升,豉汁、生姜、橘皮,口调之。
作胡羹法: 用羊胁六斤,又肉四斤,水四升,煮;出胁,切之。葱头一斤,胡荽一两,安石榴汁数合,口调其味。
作胡麻羹法: 用胡麻一斗,捣,煮令熟,研取汁三升。葱头二升,米二合,着火上。葱头、米熟,得二升半在。
作瓠叶羹法: 用瓠叶五斤,羊肉三斤。葱二升,盐蚁五合〔9〕,口调其味。
作鸡羹法: 鸡一头,解骨肉相离,切肉,琢骨,煮使熟。漉去骨,以葱头二升,枣三十枚合煮。羹一斗五升。
作笋鸭羹法〔10〕: 肥鸭一只,净治如糁羹法〔11〕,脔亦如此。
四升,洗令极净;盐净,别水煮数沸,出之,更洗。小蒜白及葱白、豉汁等下之,令沸便熟也。
肺苏本切 法〔12〕: 羊肺一具,煮令熟,细切。别作羊肉臛,以粳米二合,生姜煮之。
作羊盘肠雌解法〔13〕: 取羊血五升,去中脉麻迹,裂之。细切羊胳肪二升〔14〕,切生姜一斤〔15〕,橘皮三叶,椒末一合,豆酱清一升,豉汁五合,面一升五合和米一升作糁,都合和,更以水三升浇之。解大肠,淘汰,复以白酒一过洗肠中,屈申以和灌肠。屈长五寸〔16〕,煮之,视血不出,便熟。寸切,以苦酒、酱食之也。
羊节解法〔17〕: 羊肶一枚〔18〕,以水杂生米三升,葱一虎口〔19〕,煮之,令半熟。取肥鸭肉一斤,羊肉一斤,猪肉半斤,合剉,作臛,下蜜令甜。以向熟羊肶投臛里,更煮,得两沸便熟。
治羊,合皮如猪豚法,善矣。
羌煮法〔20〕: 好鹿头,纯煮令熟。着水中洗,治作脔,如两指大。猪肉,琢,作臛。下葱白,长二寸一虎口,细琢姜及橘皮各半合,椒少许;下苦酒、盐、豉适口。一鹿头,用二斤猪肉作臛。
【注释】
〔1〕自本篇以下至卷九《饧》#-666cc;十三篇(《醴酪》除外),引用大量《食经》文,《食次》文也不少,文字简阙多疑问,句法迥异,名物、用语有凸出的差异,尤其是“奠”的种种限制,都是《食经》、《食次》文的特色和成规。此外“又云”、“一本”在各篇中错见杂出,其非《要术》本文,更为明显。即以本篇论,只有篇中部的“食脍鱼莼羹”和篇末的“治羹臛伤咸法”二条是《要术》本文,其余全是《食经》文。羹臛(huò),一般说,羹是荤中多菜的,多汁的,带酸的,也有全素的;臛全是荤腥作的,无菜或少菜的,浓重少汁的,带酸的。本篇的羹臛,大致也如此。《食经》是南方#-666aa;写的,羹臛中也有甜的,臛有煮的,炒的,块肉的,细切或琢碎的。
〔2〕《御览》卷八六一“臛”引《食经》:“有芋子酢臛法”,只此一句,无下文。本条2斤肉10两生姜,1斤16两,其比为32 ︰ 10,生姜占31%,芋子臛变成生姜臛,除非生姜羊肉当暖胃药吃(民间有大量生姜炖猪肚治胃寒),常馔恐太多,“十”,疑误。
〔3〕本条所下材料很多,不可能只得一斗臛。魏晋南朝1斗约合今2升(2 000毫升),怎能容得下许多鸭和许多作料?疑应作“一斛”。又“八升酒”也不够煮许多鸭,即使用耐热容器放在干锅上“干焖”也太少。又没放盐,不知调什么味。这些都是《食经》文简阙不明或有错漏的地方。下文“作羊蹄臛法”等条,有类似情况。又“大鸭五头”,《今释》疑是注文,即用大鸭的话,五头就够了。
〔4〕木兰: 木兰科的木兰(Magnolia liliflora),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古时用其树皮作香味料,如用桂皮。
〔5〕“粳米半合”,约合今10毫升,太少,《今释》疑“五合”或“半升”之误。
〔6〕“一斛”,是否用所记的材料作成一斛酸羹,故有此称,不明,可又没有提到用水量。日本学者猪饲敬所校改为“一名臛”,是“羹”字下注文,也讲得通。不过《御览》卷八六一“羹”引《食经》有“猪蹄酸羹法”,无“一斛”二字。存疑。
〔7〕具: 即“副”,大概以四蹄为一副。
〔8〕本条没有用“酸”料,虽然《菹绿》有“猪、鸡名曰酸”,但这用的是羊肠,仍疑有脱误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