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齐民要术》 > 炙法第八十

炙法第八十原文解释

炙豚法: 用乳下豚极肥者,豮、牸俱得。生僻字_古文自编30058号治一如煮法,揩洗,刮削,令极净。小开腹,去五脏,又净洗。以茅茹腹令满,柞,木穿,缓火遥炙,急转勿住。 转常使周匝,不匝则偏焦也。 清酒数涂以发色。 色足便止。 取新猪膏极白净者,涂拭勿住。若无新猪膏,净麻油亦得。色同琥珀,又类真金。入口则消,状若凌雪,含浆膏润,特异凡常也。

捧 或作棒 炙: 大牛用膂,小犊用脚肉亦得。逼火偏炙一面,色白便割;割遍又炙一面。含浆滑美。若四面俱熟然后割,则涩恶不中食也。

腩 奴感切 炙: 羊、牛、獐、鹿肉皆得。方寸脔切。葱白研令碎,和盐、豉汁,仅令相淹。少时便炙;若汁多久渍,则韧。拨火开,痛逼火,回转急炙。色白热食,含浆滑美。若举而复下,下而复上,膏尽肉干,不复中食。

肝炙: 牛、羊、猪肝皆得。脔长寸半,广五#-666dd;,亦以葱、盐、豉汁腩之。以羊络肚生僻字_古文自编30031号素干反脂裹,横穿炙之。

牛胘炙: 老牛胘,厚而脆。刬穿,痛蹙令聚,逼火急炙,令上劈裂,然后割之,则脆而甚美。若挽令舒申,微火遥炙,则薄而且韧。

灌肠法: 取羊盘肠,净洗治。细剉羊肉,令如笼肉,细切葱白,盐、豉汁、姜、椒末调和,令咸淡适口,以灌肠。两条夹而炙之。割食甚香美。

【注释】

炙: 从肉在火上,指直接在火上烤,本篇《要术》本文各条,都是这个意思。引《食经》、《食次》各条,有的是隔着火铲烙,有的以油炸为炙。

膂(lǚ): 脊骨。

腩(nǎn): 将肉类在盐、豉加香料的液汁中作短时间的浸渍叫作“腩”。腩后随即炙之,称为“腩炙”。今粤菜中有腩肉法,虽然作法不同,要点在取其鲜嫩不韧,并急火快成而不失营养成#-666dd;,则是相同的。

细琢为“研”,非“斫”之误。

原作“素千反”,吾点校记,《玉篇》“先安切”,《广韵》“苏干切”,“千”乃“干”字之讹。《渐西》本即据以改为“干”字。

胘(xián): 《说文》:“牛百叶也。”反刍类的重瓣胃,通名为胘。而《食经》称“肶”(膍),《要术》称“胘”,二者名物称谓不同。

刬穿: 用签子丳贯起来。启愉按: 刬同“铲”,但不是铲削,《广雅·释器》:“签谓之铲。”这里应作签子讲。丳(chǎn),同“刬”,是一种炙肉的签子,这里的“刬”实际就是“丳”字。唐释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卷一九“如丳”注:“今之炙肉丳也。经文作刬削之刬,非体也。”说明正是以刬为丳。而《要术》作刬,《食经》作丳,二者名物称谓又不同。

【翻译】

炙仔猪的方法: 用吃奶的极肥的仔猪,雄的雌的都可以。煺治一如“白瀹豚”的方法,擦洗,剃刮,要极洁净。小穴剖开腹腔,掏去内脏,再洗洁净。用茅草塞进腹腔里,塞得满满的,用柞木棒穿贯猪身,在缓火上放远些烤,急急不停地回转着。回转要让周围随时都烤到,不这样,就会有的面上偏焦了。 拿清酒多次地涂在炙面上,让它发出(红黄)色。颜色够浓了便停止。 又拿极白净的新鲜熟猪油不停地涂抹。如果没有新鲜猪油,用洁净的大麻油也可以。烤熟的乳猪颜色同琥珀一样,又像真金。吃到口里就消融,像冰雪一样,含着浆汁,油滑滋润,和平常的肉食特别不同。

捧或写作棒 炙: 大牛用脊肉,小牛用腿肉也可以。直接逼着火专烤一面,颜色变白就立即割下来吃;割尽了再烤另一面。这样就浆汁多,滑嫩味道好。如果等到四面都烤熟了再割,就韧老不好吃了。

腩炙: 羊、牛、獐、鹿的肉都可以作。切成一寸见方的脔块。将葱白琢碎,和进加盐的豉汁里,(拿肉浸在这汁里,)只让汁淹没着肉就够了。过一会儿便取出来炙;如果汁太多,浸得久了,肉就韧了。将火拨旺,尽量地逼着火烤,急速地回转着。肉变白了趁热吃,浆汁多,滑嫩味美。如果烤的时候忽而举起,忽而放下,放下又举起,油烤尽了,肉也干了,便不中吃了。

肝炙: 牛肝、羊肝、猪肝都可以。切成一寸半长五#-666dd;宽的脔,也在和着葱、盐的豉汁里腩过。用羊花油裹着,打横穿起来烤。

牛胘炙: 老牛的百叶,厚而且脆。用签子丳贯起来,尽力地压迫使皱缩挤拢,逼着火急速地烤,让它面上裂开口子,再割来吃,就脆而且味很美。如果拉平伸展开来,在微火上远隔着烤,就薄而且韧了。

作灌肠炙的方法: 取羊肠,洗涤整治洁净。将羊肉斩细碎,像馅子肉一样,和进切细的葱白,及盐、豉汁、生姜、花椒末,让咸淡#-666ff;口味,拿来灌进肠里。两条肠并排夹起来烤。割来吃,很香很美。

《食经》曰:“作跳丸炙法〔1〕: 羊肉十斤,猪肉十斤,缕切之;生姜三升,橘皮五叶,藏瓜二升,葱白五升,#-666ff;捣,令如弹丸。别以五斤羊肉作臛,乃下丸炙,煮之作丸也〔2〕

生僻字_古文自编30060号炙豚法〔3〕: 小形豚一头,生僻字_古文自编30060号开,去骨,去厚处,安就薄处,令调。取肥豚肉三斤,肥鸭二斤,#-666ff;细琢。鱼酱汁三合,琢葱白二升,姜一合,橘皮半合,和二种肉,着豚上,令调平。以竹丳丳之,相去二寸下丳。以竹箬着上,以板覆上,重物迮之。得一宿。明旦,微火炙。以蜜一升合和〔4〕,时时刷之。黄赤色便熟。先以鸡子黄涂之,今世不复用也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