饧餔 第八十九 第2节原文解释
煮白饧法: 用白芽散糵佳①;其成饼者,则不中用。用不渝釜;渝则饧黑。釜必磨治令白净,勿使有腻气。釜上加甑②,以防沸溢。干糵末五升,杀米一石。
米必细,数十遍净淘,炊为饭。摊去热气,及暖于盆中以糵末和之,使均调。卧于
瓮中③,勿以手按,拨平而已。以被覆盆瓮④,令暖;冬则穰茹。冬须竟日,夏即半日许,看米消减离瓮,作鱼眼沸汤以淋之,令糟上水深一尺许,乃上下水洽。讫,向一食顷,便拔
取汁煮之。
每沸,辄益两杓。尤宜缓火;火急则焦气。盆中汁尽,量不复溢,便下甑。一#-666aa;专以杓扬之,勿令住手,手住则饧黑。量熟,止火。良久,向冷,然后出之。
用粱米、稷米者,饧如水精色。
黑饧法: 用青芽成饼糵。糵末一斗,杀米一石。余法同前。
琥珀饧法: 小饼如碁石,内外明彻,色如琥珀⑤。用大麦糵末一斗,杀米一石。余并同前法。
煮法: 用黑饧糵末一斗六升,杀米一石。卧、煮如法。但以蓬子押取汁⑥,以匕匙纥纥搅之,不须扬。
《食经》作饴法:“取黍米一石,炊作黍,着盆中。糵末一斗搅和。一宿,则得一斛五斗。煎成饴。”
崔寔曰:“十月,先冰冻,作京饧⑦,煮暴饴。”
【注释】
①这是刚长出白色的芽就收取晒干备用的小麦芽糵,专用来糖化米饭作成白饧的。白芽继续生长,发生绿叶素,由白转青,同时根芽相互盘结成一片,即所谓“成饼”,这种转青成饼的小麦芽糵是专用于作黑饧的。见卷八《黄衣黄蒸及糵》。
②釜上加甑: 锅口上加上甑。甑,指甑桶或甑圈,加在锅边上以防沸溢。浙江义乌以善制饴饧著称于浙,有一套特制的工具。这口熬饧的大锅,叫作“煎口”。它加#guoxue666-com;的办法是用大缸凿去缸底,然后将缸的底缘接#-666ff;在大锅的口缘上。其接#-666ff;之处,是在缸的底缘凿成一条小沟,刚刚可以嵌#-666ff;在大锅的口缘上,然后再用桐油石灰粘固,非常牢固。
③“卧”,指罨着,即密闭在瓮中保持相当高的温度,使糖化作用顺利进行。义乌称这口特用的瓮为“翁缸”,外面用砖砌并石灰厚封以保温。“翁”也是“罨”的转音。,连下文“拔
”的“
”,各本均作“酳”,误。吾点校改作“
”,《渐西》本据以改正。字亦作“瓹”,此指瓮底边上开的孔。惟糖水从
孔中流出,《要术》没有提到过滤措施,则其糖水夹带糖渣,其饧亦浑浊多渣,不知是否有脱文。据下文琥珀饧“内外明彻”,该是经过过滤的。浙江义乌以善制饴饧著称于浙,卧饭糖化也用
瓮,但有过滤装置,就是在瓮的近底部安上一面竹箅子,以过滤糖渣,缸底边上开
孔以泄流糖水。
孔下掘地为坑,坑中另埋一口缸(缸口平地面),以承接从
孔中下注的清糖水。《要术》承接糖水的用具是大盆,大概
瓮是稍稍架高的。
④“以被覆盆瓮”,从盆中装饭入瓮,不可能又抬瓮放入盆中,再用被把盆和瓮一起覆盖。这应是以空盆倒覆瓮口,然后连盆瓮一起覆盖,写得更明白些,应是“盆合,以被覆瓮”。
⑤色如琥珀: 用大麦芽熬成的饧,颜色褐黄像琥珀色。但经过不断挽打,就成白色,义乌#-666aa;到现在仍称之为“白饧”,而别称蔗糖为“糖霜”。《名医别录》“饴糖”,陶弘景说:“其凝强及牵白者不入药”,所称“牵白者”正是牵打成白色的硬饴。而《要术》没有提到,大概当时《要术》地区还没有这样做,所以还是褐黄本色的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