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经旨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解释经旨,贵于简明,惟孟子2孟子:孟子(约前372—前289),名轲,字子舆,战国邹(今山东邹城)#-666aa;。继承孔子学说,提出仁政主张,认为人性本善,强调养气、存心之修养。被尊为“亚圣”,在儒家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。独然。其称《公刘》
3《公刘》:见《诗经·大雅》。公刘,后稷的曾孙,周部族的先祖。之诗:“乃积乃仓
4乃积乃仓:粮仓溢满。,乃裹糇粮
5糇粮:糇(hóu)粮,干粮。,于橐于囊
6于橐于囊:于橐(tuó)于囊,装满口袋。橐,无底的口袋。囊,有底的口袋。,思戢用光
7思辑用光:和睦团结以为荣光。思,句首发语词。辑,和睦团结。,弓矢斯张,干
8干:盾牌。戈:长矛。戚:斧。扬:钺,大斧。戈戚扬,爰
9爰:于是。方启行。”而释之之词,但云:“故居者有积仓,行者有裹囊也,然后可以爰方启行
10“故居者有积仓”几句:语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。。”其称《烝民》
11《烝民》:见《诗经·大雅》。烝民,众民。烝,众多。之诗:“天生烝民,有物有则
12有物有则:有万物就有法则。,民之秉夷
13秉夷:常理,常性。,好是懿德
14懿德:懿(yì)德,美德。。”而引孔子
15孔子:孔子(前551—前479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鲁国#-666aa;。创立儒家学派,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。唐朝时,孔子先后被追谥为先师、先圣、文宣王。之语以释之,但曰:“故有物必有则,民之秉夷也,故好是懿德
16“故有物必有则”几句:语出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所以有事物必有其规律,民众把握了这些不变的规律,所以喜爱优良的品德。。”用两“故”字,一“必”字,一“也”字,而四句之义昭然。彼训“曰若稽古”三万言
17彼训“曰若稽古”三万言:“曰若稽古”,《尚书·尧典》开篇的话,是古时的成语,常用作发语词以称述前代名#-666aa;言行。三万言: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说五字之文,至于二三万言。”颜师古注引桓谭《新论》:“秦近君能说《尧典》,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言,但说‘曰若稽古’三万言。”,真可覆酱瓿
18覆酱瓿:覆酱瓿(bù),盖住酱缸,比喻著述毫无价值,不被重视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巨鹿侯芭常从雄居,受其《太玄》《法言》焉。刘歆亦尝观之,谓雄曰:‘空自苦!今学者有禄利,然尚不能明《易》,又如《玄》何?吾恐后#-666aa;用覆酱瓿也。’雄笑而不应。”也。

【翻译】
解释经书的意思,贵在简洁明了,唯有孟子能够做到。他称颂《公刘》一诗:“乃积乃仓,乃裹糇粮,于橐于囊,思戢用光,弓矢斯张,干戈戚扬,爰方启行。”而解释这首诗的话,只是说:“因此留下的#-666aa;有积谷,行#-666kk;的#-666aa;有干粮,这才能够率领#-666aa;们前行。”他称颂《烝民》一诗:“天生烝民,有物有则,民之秉夷,好是懿德。”而引用孔子的话来解释,也只是说:“故有物必有则,民之秉夷也,故好是懿德。”用了两个“故”字,一个“必”字,一个“也”字,而四句诗的意思就明白显豁。像那注释“曰若稽古”四字就用了三万字的,真可以拿来盖酱缸了。
原文 | 翻译 |
解释经旨,贵于简明,惟孟子独然。其称《公刘》之诗:“乃积乃仓,乃裹糇粮,于橐于囊,思戢用光,弓矢斯张,干戈戚扬,爰方启行。”而释之之词,但云:“故居者有积仓,行者有裹囊也,然后可以爰方启行。”其称《烝民》之诗:“天生烝民,有物有则,民之秉夷,好是懿德。”而引孔子之语以释之,但曰:“故有物必有则,民之秉夷也,故好是懿德。”用两“故”字,一“必”字,一“也”字,而四句之义昭然。彼训“曰若稽古”三万言,真可覆酱瓿也。 | 解释经书的意思,贵在简洁明了,唯有孟子能够做到。他称颂《公刘》一诗:“乃积乃仓,乃裹糇粮,于橐于囊,思戢用光,弓矢斯张,干戈戚扬,爰方启行。”而解释这首诗的话,只是说:“因此留下的#-666aa;有积谷,行#-666kk;的#-666aa;有干粮,这才能够率领#-666aa;们前行。”他称颂《烝民》一诗:“天生烝民,有物有则,民之秉夷,好是懿德。”而引用孔子的话来解释,也只是说:“故有物必有则,民之秉夷也,故好是懿德。”用了两个“故”字,一个“必”字,一个“也”字,而四句诗的意思就明白显豁。像那注释“曰若稽古”四字就用了三万字的,真可以拿来盖酱缸了。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经:广义上指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,后来逐渐成为儒家经典的专称。
〔2〕孟子:孟子(约前372—前289),名轲,字子舆,战国邹(今山东邹城)#-666aa;。继承孔子学说,提出仁政主张,认为人性本善,强调养气、存心之修养。被尊为“亚圣”,在儒家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。
〔3〕《公刘》:见《诗经·大雅》。公刘,后稷的曾孙,周部族的先祖。
〔4〕乃积乃仓:粮仓溢满。
〔5〕糇粮:糇(hóu)粮,干粮。»
〔6〕于橐于囊:于橐(tuó)于囊,装满口袋。橐,无底的口袋。囊,有底的口袋。
〔7〕思辑用光:和睦团结以为荣光。思,句首发语词。辑,和睦团结。
〔8〕干:盾牌。戈:长矛。戚:斧。扬:钺,大斧。
〔9〕爰:于是。
〔10〕“故居者有积仓”几句:语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。
〔11〕《烝民》:见《诗经·大雅》。烝民,众民。烝,众多。
〔12〕有物有则:有万物就有法则。
〔13〕秉夷:常理,常性。
〔14〕懿德:懿(yì)德,美德。»
〔15〕孔子:孔子(前551—前479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鲁国#-666aa;。创立儒家学派,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。唐朝时,孔子先后被追谥为先师、先圣、文宣王。»
〔16〕“故有物必有则”几句:语出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所以有事物必有其规律,民众把握了这些不变的规律,所以喜爱优良的品德。
〔17〕彼训“曰若稽古”三万言:“曰若稽古”,《尚书·尧典》开篇的话,是古时的成语,常用作发语词以称述前代名#-666aa;言行。三万言: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说五字之文,至于二三万言。”颜师古注引桓谭《新论》:“秦近君能说《尧典》,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言,但说‘曰若稽古’三万言。”
〔18〕覆酱瓿:覆酱瓿(bù),盖住酱缸,比喻著述毫无价值,不被重视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巨鹿侯芭常从雄居,受其《太玄》《法言》焉。刘歆亦尝观之,谓雄曰:‘空自苦!今学者有禄利,然尚不能明《易》,又如《玄》何?吾恐后#-666aa;用覆酱瓿也。’雄笑而不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