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周世中国地

周世中国地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成周note-name:成周2成周:西周东都洛邑(今河南洛阳)。这里代指周公辅助成王的兴盛时代。之世,中国之地最狭,以今地里考之,吴、越、楚、蜀、闽皆为蛮,淮地为群舒note-name:群舒3群舒:周代偃姓诸侯国。在今安徽六安、舒城一带。note-name:秦4秦:泛指今陕、甘两省秦岭以北平原地带。戎:西部少数民族。为戎。河北note-name:河北5河北:北宋河北路,治大名府(今河北大名)。真定、中山之境,乃鲜虞note-name:鲜虞6鲜虞:春秋时国名。白狄族的一支。国都故址在今河北新乐。肥:春秋时国名。在今河北藁城。鼓:春秋时国名。白狄别种,在今河北晋州。、肥、鼓国。河东note-name:河东7河东:北宋河东路,治并州(今山西太原)。之境,有赤狄note-name:赤狄8赤狄:春秋时北方狄族一部,以衣#-666hh;尚赤而称。其地在今山西长治、黎城一带。甲氏:赤狄族的一支,在今河北曲周一带。留吁:赤狄族的一支,在今山西屯留东南。铎辰:赤狄的一支,在今山西境内。潞:春秋时国名。赤狄别种,在今山西潞城东北。、甲氏、留吁、铎辰、潞国。洛阳为王城note-name:王城9王城:都城。,而有杨、拒、泉、皋、蛮氏、陆浑、伊、雒之戎note-name:杨、拒、泉、皋、蛮氏、陆浑、伊、雒之戎10杨、拒、泉、皋、蛮氏、陆浑、伊、雒之戎:《左传·僖公十一年》:“夏,扬、拒、泉、皋、伊、雒之戎同伐京师,入王城,焚东门。”杨伯峻注:“扬、拒、泉、皋,四戎邑。扬即昭二十二年‘刘子奔扬’之扬,去今河南省偃师县不远。……泉当在今洛阳市西南。……伊、雒之戎,戎居于伊水、洛水之间者的一支,居于河南伊、洛二水间。”蛮氏,戎蛮,在今河南临汝、汝阳一带。陆浑,陆浑之戎,本居于瓜州(今甘肃敦煌),晋惠公时迁于伊川(今属河南)。京东note-name:京东11京东:北宋京东路,治所在宋州(今河南商丘),后#-666dd;为京东西路和京东东路(治益都,今山东青州)。莱:莱夷,在今山东半岛东北部。牟:东夷古国。在今山东莱芜东。介:东夷古国。在今山东胶州西南。莒(jǔ):国名。在今山东莒县,当时以蛮夷视之。有莱、牟、介、莒,皆夷也。杞都雍丘note-name:雍丘12雍丘:今河南杞县。,今汴之属邑,亦用夷礼note-name:亦用夷礼13亦用夷礼: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七年》:“春,杞桓公来朝。用夷礼,故曰子。”。邾近于鲁,亦曰夷note-name:亦曰夷14亦曰夷: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邾#-666aa;诉于晋,晋人来讨,叔孙婼如晋。……晋人使与邾大夫坐。叔孙曰:‘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,固周制也。邾又夷也。……’乃不果坐。”。其中国者,独晋、卫、齐、鲁、宋、郑、note-name:陈15陈:诸侯国名。在今安徽亳州、河南淮阳一带。许:诸侯国名。在今河南许昌。、许而已,通不过数十州,盖于天下特五分之一耳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成周时期,中央之国地域最为狭小,按照今天的地域来考察,吴、越、楚、蜀、闽都是蛮族所居,淮地为群舒国,秦地为戎。河北路真定、中山一带,乃是鲜虞、肥国、鼓国。河东路地区,有赤狄、甲氏、留吁、铎辰、潞国。洛阳是王城,而它周围有杨、拒、泉、皋、蛮氏、陆浑、伊、雒等戎族。京东路有莱、牟、介、莒等国,都是夷族。杞国都城雍丘,是今天汴京的属县,也使用夷#-666aa;的礼节。邾国邻近鲁国,也称夷。真正属于中国的,唯有晋、卫、齐、鲁、宋、郑、陈、许诸国,总#-666cc;不过几十个州,大概是全天下的五#-666dd;之一罢了。

原文翻译

成周之世,中国之地最狭,以今地里考之,吴、越、楚、蜀、闽皆为蛮,淮地为群舒,秦为戎。河北真定、中山之境,乃鲜虞、肥、鼓国。河东之境,有赤狄、甲氏、留吁、铎辰、潞国。洛阳为王城,而有杨、拒、泉、皋、蛮氏、陆浑、伊、雒之戎。京东有莱、牟、介、莒,皆夷也。杞都雍丘,今汴之属邑,亦用夷礼。邾近于鲁,亦曰夷。其中国者,独晋、卫、齐、鲁、宋、郑、陈、许而已,通不过数十州,盖于天下特五分之一耳。

成周时期,中央之国地域最为狭小,按照今天的地域来考察,吴、越、楚、蜀、闽都是蛮族所居,淮地为群舒国,秦地为戎。河北路真定、中山一带,乃是鲜虞、肥国、鼓国。河东路地区,有赤狄、甲氏、留吁、铎辰、潞国。洛阳是王城,而它周围有杨、拒、泉、皋、蛮氏、陆浑、伊、雒等戎族。京东路有莱、牟、介、莒等国,都是夷族。杞国都城雍丘,是今天汴京的属县,也使用夷#-666aa;的礼节。邾国邻近鲁国,也称夷。真正属于中国的,唯有晋、卫、齐、鲁、宋、郑、陈、许诸国,总#-666cc;不过几十个州,大概是全天下的五#-666dd;之一罢了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中国:中央之国。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,以为居天下之中,故称中国,而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。»

〔2〕成周:西周东都洛邑(今河南洛阳)。这里代指周公辅助成王的兴盛时代。

〔3〕群舒:周代偃姓诸侯国。在今安徽六安、舒城一带。

〔4〕:泛指今陕、甘两省秦岭以北平原地带。戎:西部少数民族。

〔5〕河北:北宋河北路,治大名府(今河北大名)。

〔6〕鲜虞:春秋时国名。白狄族的一支。国都故址在今河北新乐。肥:春秋时国名。在今河北藁城。鼓:春秋时国名。白狄别种,在今河北晋州。

〔7〕河东:北宋河东路,治并州(今山西太原)。»

〔8〕赤狄:春秋时北方狄族一部,以衣#-666hh;尚赤而称。其地在今山西长治、黎城一带。甲氏:赤狄族的一支,在今河北曲周一带。留吁:赤狄族的一支,在今山西屯留东南。铎辰:赤狄的一支,在今山西境内。潞:春秋时国名。赤狄别种,在今山西潞城东北。

〔9〕王城:都城。

〔10〕杨、拒、泉、皋、蛮氏、陆浑、伊、雒之戎:《左传·僖公十一年》:“夏,扬、拒、泉、皋、伊、雒之戎同伐京师,入王城,焚东门。”杨伯峻注:“扬、拒、泉、皋,四戎邑。扬即昭二十二年‘刘子奔扬’之扬,去今河南省偃师县不远。……泉当在今洛阳市西南。……伊、雒之戎,戎居于伊水、洛水之间者的一支,居于河南伊、洛二水间。”蛮氏,戎蛮,在今河南临汝、汝阳一带。陆浑,陆浑之戎,本居于瓜州(今甘肃敦煌),晋惠公时迁于伊川(今属河南)。

〔11〕京东:北宋京东路,治所在宋州(今河南商丘),后#-666dd;为京东西路和京东东路(治益都,今山东青州)。莱:莱夷,在今山东半岛东北部。牟:东夷古国。在今山东莱芜东。介:东夷古国。在今山东胶州西南。莒(jǔ):国名。在今山东莒县,当时以蛮夷视之。

〔12〕雍丘:今河南杞县。

〔13〕亦用夷礼: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七年》:“春,杞桓公来朝。用夷礼,故曰子。”

〔14〕亦曰夷: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邾#-666aa;诉于晋,晋人来讨,叔孙婼如晋。……晋人使与邾大夫坐。叔孙曰:‘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,固周制也。邾又夷也。……’乃不果坐。”

〔15〕:诸侯国名。在今安徽亳州、河南淮阳一带。许:诸侯国名。在今河南许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