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论韩公文

论韩公文原文解释

【注释】

刘梦得:即刘禹锡,字梦得。李习之:即李翱,字习之。李汉:唐宗室,官至礼部、吏部侍郎。年少时师事韩愈,为其女婿。善古文。

极其挚:这里是达到极致的意思。

【翻译】

刘梦得、李习之、皇甫持正、李汉,都称颂韩公之文,各至其极。

刘之语云:“#guoxue666-com;山无穷,太华削成#-666aa;文无穷,夫子挺生。鸾凤一鸣,蜩螗革音。手持文柄,高视寰海。权衡低昂,瞻我所在。三十余年,声名塞天。”

【注释】

太华:西岳华山,因其西有少华山,故又称太华。

挺生:杰出。

鸾凤:喻杰出贤才。这里是比韩愈。

蜩螗(tiáotáng)革音:那些喧闹不歇的蝉虫都变其恶声了。

文柄:评定文章的权威。

寰海:海内,全国。

权衡低昂:评判#guoxue666-com;下。

瞻我所在:(韩公)一举一动都令世#-666aa;瞩目。

按,以上一段文字见刘禹锡《祭韩吏部文》。

【翻译】

刘梦得的话是这么说的:“#guoxue666-com;山无穷,太华削成。#-666aa;文无穷,夫子挺生。鸾凤一鸣,蝉虫变其恶声。手持文柄,高视四海。权衡高低,瞻我所在。三十余年,声名满天。”

习之云:“建武以还〔1〕,文卑质丧〔2〕。气萎体败,剽剥不让〔3〕。拨去其华〔4〕,得其本根。包刘越嬴〔5〕,并武同殷〔6〕。‘六经’之风〔7〕,绝而复新。学者有归,大变于文〔8〕。”〔9〕又云:“公每以为自扬雄之后,作者不出〔10〕。其所为文,未尝效前#-666aa;之言而固与之并〔11〕,后进之士有志于古文者,莫不视以为法〔12〕。”〔13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建武:东汉光武帝刘秀年号(25—56)。

〔2〕文卑质丧:指文道衰敝。苏轼所说的“八代之衰”也是这个意思。

〔3〕剽剥不让:剽窃吞剥之风大行。

〔4〕拨去其华:剔除浮华。

〔5〕包刘越嬴:此句谓其超越秦、汉。刘,西汉刘姓。这里指西汉一代之文。嬴,嬴秦。这里指代秦文。

〔6〕并武同殷: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非三代两汉之文不敢观,非圣#-666aa;之志不敢存。”此谓其比肩三代。武,周武王。指周朝一代之文。殷,殷商。指商文。

〔7〕风:《全唐文》作“学”字。

〔8〕大变于文:大大地改变了当时的恶劣文风。

〔9〕按,以上文字见李翱《祭吏部韩侍郎文》。

〔10〕作者不出:没有真正好的文章作家了。

〔11〕#-666aa;:指前贤。固与之并:总能和前贤并驾齐驱。

〔12〕法:标准,典范。

〔13〕按,以上文字见李翱《故吏部侍郎韩公行状》。

【翻译】

李习之说:“建武以下,文卑质丧。气萎体败,剽窃不让。剔除浮华,得其本根。自汉溯秦,并周同殷。‘六经’之学,绝而复新。学者有归,大变于文。”又说:“韩公每每认为自扬雄以后,没有出现优秀的作家。他自己所作文章,未曾模仿前贤行文而能与之并驾齐驱,此后有志于学习古文的读书#-666aa;,莫不把韩文当作典范。”

皇甫云:“先生之作,无圆无方,主是归工〔1〕。抉经之心〔2〕,执圣之权〔3〕。尚友作者〔4〕,跂邪觝异〔5〕,以扶孔子,存皇之极〔6〕。茹古涵今〔7〕,无有端涯。鲸铿春丽〔8〕,惊耀天下。栗密窈眇〔9〕,章妥句适。精能之至,鬼入#-666nn;出。姬氏以来〔10〕,一#-666aa;而已。”〔11〕又云:“属文意语天出,业孔子、孟轲而侈其文,焯焯烈烈〔12〕,为唐文章。”〔13〕又云:“如长江秋注〔14〕,千里一道,然施于灌激〔15〕,或爽于用。”〔16〕此论似为不知公者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