逸诗、《书》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逸《书》、逸诗,虽篇名或存,既亡其辞,则其义不复可考。而孔安国2孔安国:孔子十一世孙,汉景帝至昭帝时#-666aa;。从申公学《诗》,又从伏生学今文《尚书》。古文《尚书》出,比今文《尚书》多十六篇,旧称孔安国为之作注;而《汉书·艺文志》仅记载孔安国献古文《尚书》,未言其作注。注《尚书》,杜预注《左传》,必欲强为之说。《书》“汩作”
3《书》“汩作”:《尚书·舜典》(十三经注疏本):“帝厘下土,方设居方,别生#-666dd;类。作《汩作》《九#-666cc;》九篇、《槀饫》。”注云:“言其治民之功。”“咎单作《明居》
4咎单作《明居》:见《尚书·汤诰》。咎单,商汤时大臣。”注云:“咎单,主土地之官,作《明居民法》。”《左传》:“国子
5国子:又名国弱、国景子,齐国大臣。赋:诵诗。《辔之柔矣》:先秦时逸诗。事见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。赋《辔之柔矣》。”注云:“义取宽政以安诸侯,若柔辔之御刚马。”如此之类。予顷教授福州日
6教授福州日:宋#guoxue666-com;宗绍兴十五年(1145),洪迈登进士第,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,受秦桧排挤,出为福州教授,迟至绍兴十九年(1149)方赴任。教授,学官名。宋制,诸路、州、#-666kk;立学,置教授,以经术行义教导诸生,并掌管课试之事,为教授名官之始。,林之奇
7林之奇:林之奇(1112—1176),字少颖,侯官(今福建福州)#-666aa;。绍兴二十一年(1151)进士,调莆田主簿、长汀尉,有《尚书全解》五十八卷。学谕:宋朝学校职事名。负责以经术教谕诸生,季终施以考校。少颖为《书》学谕,讲“帝厘下土”数语,曰:“知之为知之,《尧典》
8《尧典》:《尚书》篇名。《舜典》:《尚书》初无“舜典”篇名,至南齐姚方兴,把《尧典》一部#-666dd;内容分出来,列为《舜典》。《舜典》之所以可言也;不知为不知,《九共》《槀饫》略之可也。”其说最纯明可喜。林君有《书解》行于世,而不载此语,故为表出之。

【翻译】
逸《书》、逸诗,虽然有的篇名存在,但其内容已经遗失,所以其意义也无法考证。而孔安国注《尚书》,杜预注《左传》,一定要为其硬作解释。《尚书》“汩作”注释说:“这是说治理百姓的#-666ii;劳。”“咎单作《明居》”注释说:“咎单,管理土地的官,制订《明居民法》。”《左传》:“国子赋《辔之柔矣》。”注释说:“这意思是要用宽简为政来安定诸侯,就像用柔软的缰绳驾驭刚烈的骏马一样。”诸如此类。我之前在福州担任教授,林之奇少颖任《尚书》学谕,讲“帝厘下土”几句话,说:“知之为知之,这就是为什么《尧典》《舜典》可以讲解;不知为不知,像《九#-666cc;》《槀饫》这些篇目可以略而不讲。”这一说法最是纯粹明白值得嘉许。林君有《尚书全解》一书在世间流传,可是没有写上这句话,所以特地为其发表出来。
原文 | 翻译 |
逸《书》、逸诗,虽篇名或存,既亡其辞,则其义不复可考。而孔安国注《尚书》,杜预注《左传》,必欲强为之说。《书》“汩作”注云:“言其治民之功。”“咎单作《明居》”注云:“咎单,主土地之官,作《明居民法》。”《左传》:“国子赋《辔之柔矣》。”注云:“义取宽政以安诸侯,若柔辔之御刚马。”如此之类。予顷教授福州日,林之奇少颖为《书》学谕,讲“帝厘下土”数语,曰:“知之为知之,《尧典》《舜典》之所以可言也;不知为不知,《九共》《槀饫》略之可也。”其说最纯明可喜。林君有《书解》行于世,而不载此语,故为表出之。 | 逸《书》、逸诗,虽然有的篇名存在,但其内容已经遗失,所以其意义也无法考证。而孔安国注《尚书》,杜预注《左传》,一定要为其硬作解释。《尚书》“汩作”注释说:“这是说治理百姓的#-666ii;劳。”“咎单作《明居》”注释说:“咎单,管理土地的官,制订《明居民法》。”《左传》:“国子赋《辔之柔矣》。”注释说:“这意思是要用宽简为政来安定诸侯,就像用柔软的缰绳驾驭刚烈的骏马一样。”诸如此类。我之前在福州担任教授,林之奇少颖任《尚书》学谕,讲“帝厘下土”几句话,说:“知之为知之,这就是为什么《尧典》《舜典》可以讲解;不知为不知,像《九#-666cc;》《槀饫》这些篇目可以略而不讲。”这一说法最是纯粹明白值得嘉许。林君有《尚书全解》一书在世间流传,可是没有写上这句话,所以特地为其发表出来。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逸诗:这里指不见于《诗经》的先秦古诗。
〔2〕孔安国:孔子十一世孙,汉景帝至昭帝时#-666aa;。从申公学《诗》,又从伏生学今文《尚书》。古文《尚书》出,比今文《尚书》多十六篇,旧称孔安国为之作注;而《汉书·艺文志》仅记载孔安国献古文《尚书》,未言其作注。
〔3〕《书》“汩作”:《尚书·舜典》(十三经注疏本):“帝厘下土,方设居方,别生#-666dd;类。作《汩作》《九#-666cc;》九篇、《槀饫》。”
〔4〕咎单作《明居》:见《尚书·汤诰》。咎单,商汤时大臣。
〔5〕国子:又名国弱、国景子,齐国大臣。赋:诵诗。《辔之柔矣》:先秦时逸诗。事见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。»
〔6〕教授福州日:宋#guoxue666-com;宗绍兴十五年(1145),洪迈登进士第,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,受秦桧排挤,出为福州教授,迟至绍兴十九年(1149)方赴任。教授,学官名。宋制,诸路、州、#-666kk;立学,置教授,以经术行义教导诸生,并掌管课试之事,为教授名官之始。
〔7〕林之奇:林之奇(1112—1176),字少颖,侯官(今福建福州)#-666aa;。绍兴二十一年(1151)进士,调莆田主簿、长汀尉,有《尚书全解》五十八卷。学谕:宋朝学校职事名。负责以经术教谕诸生,季终施以考校。
〔8〕《尧典》:《尚书》篇名。《舜典》:《尚书》初无“舜典”篇名,至南齐姚方兴,把《尧典》一部#-666dd;内容分出来,列为《舜典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