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元丰官制

元丰官制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元丰官制初成,欲以司马公为御史大夫note-name:御史大夫2御史大夫:北宋前期,御史大夫为加官,御史台长官实为御史中丞。元丰改制后,罢检校加官,正员仍存,而未曾除授。,又将俟建储时,以公及吕申公note-name:吕申公3吕申公:即吕公著(1018—1089),寿州(今安徽凤台)#-666aa;。吕夷简子,以父荫补奉礼郎,宋仁宗庆历二年(1042)进士,官至司空、同平章事,卒,赠太师、申国公。为保、傅。元祐初,起文潞公于既老,议处以侍中、中书令,为言者所攻,乃改平章军国重事。自后习以为制,不复除此等官,以谓前无故事note-name:故事4故事:成例。,其实不然也。绍兴二十五年十月,中批note-name:中批5中批:诏令。右正言:宋太宗端拱元年(988),改左、右拾遗为左、右正言。多出居外任,或兼领别司,并不专职谏诤。张扶:镇江丹徒(今属江苏)#-666aa;。绍兴十二年(1142)进士,官终国子祭酒。右正言张扶除太常卿,执政言自来太常不置卿,遂改宗正,复言之,乃以为国子祭酒note-name:国子祭酒6国子祭酒:汉代置博士祭酒,西晋改为国子祭酒,历代沿袭。掌领太学、国子学或国子监所属各学。。近岁,除莫济note-name:莫济7莫济:莫济(?—1178),归安(今浙江湖州)#-666aa;。宋#guoxue666-com;宗绍兴十五年(1145)进士,孝宗淳熙二年(1175)为秘书监,兼国史院编修官。按,北宋前期,秘书省只掌祭祀祝版;元丰改制后,秘书省始置监、少监,掌古今经籍图书、国史实录、天文历数之事,并领太史局。秘书监,济辞避累日,然后就职。已而李焘、陈骙note-name:陈骙8陈骙:陈骙(1128—1203),临海(今属浙江)#-666aa;。宋#guoxue666-com;宗绍兴二十四年(1154)进士,宁宗时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。郑丙(1121—1194):长乐(今属福建)人。宋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。累官至吏部尚书、端明殿学士。、郑丙皆为之,均曰:“职事官note-name:职事官9职事官:居曹而有职掌的官员。北宋元丰改制以前,省、部、寺、监之官多为寄禄官,而以差遣为职事官。,何不可除之有!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元丰官制改革刚完成,想让司马温公任御史大夫,又要等到册立皇储时,授予司马温公和吕申公为太保、太傅。元祐初年,起用年事已#guoxue666-com;的文潞公,商议要授予侍中、中书令,遭到言官反对,于是改为平章#-666kk;国重事。此后相沿成为制度,不再授予这类官职,说以前没有成例。其实不是这样的。绍兴二十五年十月,诏令右正言张扶授太常卿,执政大臣说太常寺从来不设卿,于是改为宗正,又有#-666aa;进言,才拜为国子祭酒。近年来,授莫济秘书监,莫济一连几天推辞,然后才就职。此后李焘、陈骙、郑丙均任此职,都说:“这是职事官,有什么不能担任的!”

原文翻译

元丰官制初成,欲以司马公为御史大夫,又将俟建储时,以公及吕申公为保、傅。元祐初,起文潞公于既老,议处以侍中、中书令,为言者所攻,乃改平章军国重事。自后习以为制,不复除此等官,以谓前无故事,其实不然也。绍兴二十五年十月,中批右正言张扶除太常卿,执政言自来太常不置卿,遂改宗正,复言之,乃以为国子祭酒。近岁,除莫济秘书监,济辞避累日,然后就职。已而李焘、陈骙、郑丙皆为之,均曰:“职事官,何不可除之有!”

元丰官制改革刚完成,想让司马温公任御史大夫,又要等到册立皇储时,授予司马温公和吕申公为太保、太傅。元祐初年,起用年事已#guoxue666-com;的文潞公,商议要授予侍中、中书令,遭到言官反对,于是改为平章#-666kk;国重事。此后相沿成为制度,不再授予这类官职,说以前没有成例。其实不是这样的。绍兴二十五年十月,诏令右正言张扶授太常卿,执政大臣说太常寺从来不设卿,于是改为宗正,又有#-666aa;进言,才拜为国子祭酒。近年来,授莫济秘书监,莫济一连几天推辞,然后才就职。此后李焘、陈骙、郑丙均任此职,都说:“这是职事官,有什么不能担任的!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元丰官制:宋初官制沿袭唐末五代旧制,稍事增修,时间一长,渐成弊政,机构重叠,恩荫过滥,冗官冗禄,国蠹财空。元丰三年(1080)起,宋#-666nn;宗亲自主持官制改革,五年,正式颁行新官制:依据《唐六典》复三省、六部、九寺、五监之制,凡领空名的职事官一律罢去;罢文武散阶,检校官除保留三师、三公外,其余一律罢去;改变三十阶官品,实行十八阶的新官品制;定寄禄新格,升迁、俸禄均按新格实行;等等。

〔2〕御史大夫:北宋前期,御史大夫为加官,御史台长官实为御史中丞。元丰改制后,罢检校加官,正员仍存,而未曾除授。»

〔3〕吕申公:即吕公著(1018—1089),寿州(今安徽凤台)#-666aa;。吕夷简子,以父荫补奉礼郎,宋仁宗庆历二年(1042)进士,官至司空、同平章事,卒,赠太师、申国公。

〔4〕故事:成例。»

〔5〕中批:诏令。右正言:宋太宗端拱元年(988),改左、右拾遗为左、右正言。多出居外任,或兼领别司,并不专职谏诤。张扶:镇江丹徒(今属江苏)#-666aa;。绍兴十二年(1142)进士,官终国子祭酒。

〔6〕国子祭酒:汉代置博士祭酒,西晋改为国子祭酒,历代沿袭。掌领太学、国子学或国子监所属各学。

〔7〕莫济:莫济(?—1178),归安(今浙江湖州)#-666aa;。宋#guoxue666-com;宗绍兴十五年(1145)进士,孝宗淳熙二年(1175)为秘书监,兼国史院编修官。按,北宋前期,秘书省只掌祭祀祝版;元丰改制后,秘书省始置监、少监,掌古今经籍图书、国史实录、天文历数之事,并领太史局。

〔8〕陈骙:陈骙(1128—1203),临海(今属浙江)#-666aa;。宋#guoxue666-com;宗绍兴二十四年(1154)进士,宁宗时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。郑丙(1121—1194):长乐(今属福建)人。宋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。累官至吏部尚书、端明殿学士。

〔9〕职事官:居曹而有职掌的官员。北宋元丰改制以前,省、部、寺、监之官多为寄禄官,而以差遣为职事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