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世人材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一世人材,自可给一世之用。苟有以致之,无问其取士之门如何也。今之议者,多以科举经义1经义:宋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种,以儒家经书的文句为题,使论其义,故称“经义”,与“诗赋”#-666ff;称“二科”。经义是明清八股的前身。、诗赋为言,以为诗赋浮华无根柢,不能致实学,故其说常右
2右:古代以右为尊,故所重者为“右”。反之为“左”。经而左赋。是不然。成周之时,下及列国,皆官人以世。周之刘、单
3单:单(shàn),单氏,姬姓。周成王少子臻封于单(在今河南孟津东南),其后为单氏。召(shào):姬姓。周文王庶子奭封于召(今陕西扶风召公镇),称召公。子孙世为周之卿士,以召为氏。甘:姬姓。周武王封同姓于甘(今陕西西安鄠邑区),其后为甘氏。、召、甘,晋之韩
4韩:姬姓。周武王封其子于韩(今山西河津东北),其后为韩氏。赵:周穆王封造父于赵(今山西洪洞),其后为赵氏。荀:荀国,在今山西新绛西,其后以国为氏。魏:姬姓。周文王后裔毕万仕晋,封于魏(今山西芮城北),其后以邑为氏。、赵、荀、魏,齐之高、国、陈
5陈:陈厉公之子公子完奔齐,其九世孙田和篡齐,后灭于秦;齐亡,齐王建第三子轸相楚,复姓陈氏。鲍:姒姓。齐大夫鲍敬叔,其先为司鲍(鞣革)之官。后代以官为姓。、鲍,卫之孙、宁
6宁:康叔之后卫武公少子封于宁(今河南获嘉),其后为宁氏。、孔、石,宋之华
7华:子姓。宋戴公之孙公孙督,字华父,生而立氏,为华氏。(音读如字,后世讹为去声。)向:子姓。宋桓公之孙子肸,字向父,其孙子戎为宋国执政,以王父字为氏,称向戎。其后为向氏。皇:宋戴公之子充石,字皇父,其孙以王父字为氏,为皇氏。乐:子姓。宋戴公生公子衎,字乐父,其孙以王父字为氏。、向、皇、乐,郑之罕
8罕:郑穆公之子喜,字子罕,其孙以王父字为氏。驷:姬姓。郑穆公之子騑,字子驷,其孙以王父字为氏。游:姬姓。郑穆公之子偃,字子游,其孙以王父字为氏。、驷、国、游,鲁之季
9季:鲁桓公季子友,其后以行第为氏。孟:孟桓公次子庆父,为长庶子,古谓长庶为孟,故为孟氏。臧:鲁孝公之子彄,字子臧,其后为臧氏。展:鲁孝公之子展,其后为展氏。、孟、臧、展,楚之斗
10斗:芈姓,楚国公族。蒍(wěi):楚武王弟章,食邑于蒍(今湖北京山西),以邑为氏。屈:芈姓,楚国公族。、蒍、申、屈,皆世不乏贤,与国终毕。汉以经术
11经术:经学。以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。察举:汉代选官制度,经由郡县官员推荐,考核#-666ff;格即任以官职。及察举,魏、晋以州乡中正
12中正:九品中正制。各州郡置中正官,负责考察本州#-666aa;才品德,#-666dd;成九等,作为选任官吏的依据。,东晋、宋、齐以门地
13门地:门第。,唐及本朝以进士,而参之以任子
14任子:因为父兄的#-666ii;绩,而保任授予官职。,皆足以尽一时之才。则所谓科目,特借以为梯阶耳,经义、诗赋,不问可也。

【翻译】
一代的#-666aa;材,自然可以满足一代之用。只要能够网罗#-666aa;才,不必计较取士的途径方法如何。今日议论此事者,多拿科举经义、诗赋来说,认为诗赋浮华无根底,不能得到真实的学问,所以往往推崇经义而贬低诗赋。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对。成周之时,直到战国时期,任官都是世袭制。周朝的刘、单、召、甘,晋国的韩、赵、荀、魏,齐国的#guoxue666-com;、国、陈、鲍,卫国的孙、宁、孔、石,宋国的华、向、皇、乐,郑国的罕、驷、国、游,鲁国的季、孟、臧、展,楚国的斗、蒍、申、屈等世家大族,历代都不乏贤才,与一国#-666cc;始终。汉代以经术及察举选拔#-666aa;才,魏、晋以州乡中正,东晋、宋、齐以门第,唐代及本朝以进士,同时参用任子之法,都足以取尽一代人才。可见所谓的取士科目,不过是被用作具体手段罢了,至于经义还是诗赋,完全可以不用计较。
原文 | 翻译 |
一世人材,自可给一世之用。苟有以致之,无问其取士之门如何也。今之议者,多以科举经义、诗赋为言,以为诗赋浮华无根柢,不能致实学,故其说常右经而左赋。是不然。成周之时,下及列国,皆官人以世。周之刘、单、召、甘,晋之韩、赵、荀、魏,齐之高、国、陈、鲍,卫之孙、宁、孔、石,宋之华、向、皇、乐,郑之罕、驷、国、游,鲁之季、孟、臧、展,楚之斗、蒍、申、屈,皆世不乏贤,与国终毕。汉以经术及察举,魏、晋以州乡中正,东晋、宋、齐以门地,唐及本朝以进士,而参之以任子,皆足以尽一时之才。则所谓科目,特借以为梯阶耳,经义、诗赋,不问可也。 | 一代的#-666aa;材,自然可以满足一代之用。只要能够网罗#-666aa;才,不必计较取士的途径方法如何。今日议论此事者,多拿科举经义、诗赋来说,认为诗赋浮华无根底,不能得到真实的学问,所以往往推崇经义而贬低诗赋。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对。成周之时,直到战国时期,任官都是世袭制。周朝的刘、单、召、甘,晋国的韩、赵、荀、魏,齐国的#guoxue666-com;、国、陈、鲍,卫国的孙、宁、孔、石,宋国的华、向、皇、乐,郑国的罕、驷、国、游,鲁国的季、孟、臧、展,楚国的斗、蒍、申、屈等世家大族,历代都不乏贤才,与一国#-666cc;始终。汉代以经术及察举选拔#-666aa;才,魏、晋以州乡中正,东晋、宋、齐以门第,唐代及本朝以进士,同时参用任子之法,都足以取尽一代人才。可见所谓的取士科目,不过是被用作具体手段罢了,至于经义还是诗赋,完全可以不用计较。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经义:宋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种,以儒家经书的文句为题,使论其义,故称“经义”,与“诗赋”#-666ff;称“二科”。经义是明清八股的前身。
〔2〕右:古代以右为尊,故所重者为“右”。反之为“左”。
〔3〕单:单(shàn),单氏,姬姓。周成王少子臻封于单(在今河南孟津东南),其后为单氏。召(shào):姬姓。周文王庶子奭封于召(今陕西扶风召公镇),称召公。子孙世为周之卿士,以召为氏。甘:姬姓。周武王封同姓于甘(今陕西西安鄠邑区),其后为甘氏。
〔4〕韩:姬姓。周武王封其子于韩(今山西河津东北),其后为韩氏。赵:周穆王封造父于赵(今山西洪洞),其后为赵氏。荀:荀国,在今山西新绛西,其后以国为氏。魏:姬姓。周文王后裔毕万仕晋,封于魏(今山西芮城北),其后以邑为氏。
〔5〕陈:陈厉公之子公子完奔齐,其九世孙田和篡齐,后灭于秦;齐亡,齐王建第三子轸相楚,复姓陈氏。鲍:姒姓。齐大夫鲍敬叔,其先为司鲍(鞣革)之官。后代以官为姓。
〔6〕宁:康叔之后卫武公少子封于宁(今河南获嘉),其后为宁氏。
〔7〕华:子姓。宋戴公之孙公孙督,字华父,生而立氏,为华氏。(音读如字,后世讹为去声。)向:子姓。宋桓公之孙子肸,字向父,其孙子戎为宋国执政,以王父字为氏,称向戎。其后为向氏。皇:宋戴公之子充石,字皇父,其孙以王父字为氏,为皇氏。乐:子姓。宋戴公生公子衎,字乐父,其孙以王父字为氏。
〔8〕罕:郑穆公之子喜,字子罕,其孙以王父字为氏。驷:姬姓。郑穆公之子騑,字子驷,其孙以王父字为氏。游:姬姓。郑穆公之子偃,字子游,其孙以王父字为氏。
〔9〕季:鲁桓公季子友,其后以行第为氏。孟:孟桓公次子庆父,为长庶子,古谓长庶为孟,故为孟氏。臧:鲁孝公之子彄,字子臧,其后为臧氏。展:鲁孝公之子展,其后为展氏。
〔10〕斗:芈姓,楚国公族。蒍(wěi):楚武王弟章,食邑于蒍(今湖北京山西),以邑为氏。屈:芈姓,楚国公族。
〔11〕经术:经学。以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。察举:汉代选官制度,经由郡县官员推荐,考核#-666ff;格即任以官职。»
〔12〕中正:九品中正制。各州郡置中正官,负责考察本州#-666aa;才品德,#-666dd;成九等,作为选任官吏的依据。»
〔13〕门地:门第。
〔14〕任子:因为父兄的#-666ii;绩,而保任授予官职。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