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二公孙陶四张传 > 二公孙陶四张传 翻译 > 第2节

二公孙陶四张传 翻译 第2节

公孙瓒自知必败,于是把妻子儿女全部杀死,然后自杀。

鲜于辅带领他的部下接受汉朝的命令,朝廷任命鲜于辅为建忠将军,指挥幽州六郡的军队。太祖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,阎柔派使者,到太祖那里去接受指挥,太祖提升他为护乌丸校尉;鲜于辅亲自去拜见太祖,被任命为左度辽将军,封亭侯,太祖派他回去镇守安抚幽州。

太祖攻克袁谭据守的南皮县,阎柔带着部下和鲜卑族人,给太祖献上良马以供军用。他又跟随太祖征讨三郡的乌丸,因功封为关内侯;鲜于辅也率领部下随从太祖征讨。

魏文帝曹丕称帝,任命鲜于辅为虎牙将军,阎柔为度辽将军;都晋爵为县侯,赐给特进的官号。

陶谦,字恭祖,丹杨郡人。年轻时好学,是在校的儒生。起初当州、郡政府的官吏,被推举为茂才,出任卢县县令。升任幽州刺史。被征召入朝担任议郎,又作为车骑将军张温的军事参谋,随从西行讨伐韩遂。碰上徐州的黄巾农民军起事,朝廷让陶谦做了徐州刺史。他领兵进攻黄巾军,黄巾军大败逃走。董卓之乱,州郡纷纷起兵。天子在长安建都,与四方断绝了联系;陶谦派使者从小路去向天子进贡,被提升为安东将军、徐州牧,封溧阳侯。

这时,徐州人口众多,谷米储备充足,各地的流民都拥来归附,然而陶谦却违背正道任意行事。广陵郡太守琅邪人赵昱,是徐州的名士,因为忠诚正直而被他疏远;曹宏之流,是喜欢进谗言的奸恶小人,陶谦反倒亲近信任他们:于是刑法、政事出现问题,善良的好人多被他杀害,由此逐渐产生动乱。

下邳的阙宣称天子;陶谦最初与他联合起来抢掠民间。后来又杀死阙宣,并吞了他的部队。

初平四年(公元 193),太祖曹操领兵征讨陶谦。一连攻下了十多座城池,到了彭城,双方摆开阵势大战。陶谦兵败逃走,死了近万人,尸体使泗水阻塞而断流。陶谦退守郯县,太祖也因粮食不足而引军回还。

兴平元年(公元 194),太祖再次东征,攻占了琅邪、东海两郡的各县;陶谦心中害怕,想要南渡长江逃回家乡丹杨。恰好这时张邈背叛太祖而迎接吕布到兖州,大祖只好掉头回去攻击吕布。这一年,陶谦因病去世。

张杨,字稚叔,云中郡人。因为武艺超群作战勇敢而在并州州政府服务,任武猛从事。

东汉灵帝末年,天下动乱,灵帝任命他所宠爱的年轻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,调集军队驻守京都,想以此控制四方。并征召天下的豪杰,充当蹇硕手下的领兵将领。太祖曹操和袁绍等人都出任校尉,属于蹇硕统辖。并州刺史丁原,派张杨带兵去蹇硕那里报到,并担任司马的副手。灵帝驾崩,蹇硕被何进杀死。张杨又受何进派遣,回并州招募军队,招到一千余人。他带着这支部队,驻扎在上党郡,打击山区的叛贼。何进失败,董卓作乱。张杨带着部队在壶关进攻上党太守,没有得手;改而攻掠附近各县,手下扩大到数千人马。

山东义兵起事,声讨董卓。袁绍进驻河内,张杨与袁绍会合,又与匈奴族首领于夫罗一起驻扎在漳水一带。于夫罗想要背叛袁绍,张杨不同意。于夫罗挟持张杨,与他一起离开。袁绍派部将麹义跟踪追赶到邺县的南面,把于夫罗打得大败。于夫罗与张杨转移到了黎阳,击溃度辽将军耿祉,队伍又重新振作起来。这时董卓任命张杨为建义将军、河内郡太守。献帝东回洛阳经过河东郡时,张杨带着队伍赶到安邑保护,被任命为安国将军,封晋阳侯。张杨想要迎接天子回洛阳,手下的将领却不同意,他只好带着队伍回到野王县驻扎。

建安元年(公元 196),杨奉、董承、韩暹带着天子回故都洛阳。路上粮食缺乏,张杨带着粮食在中途迎接。一起到达洛阳后,他对手下的将领说:“天子么,应当受到天下人共同拥戴。朝廷中幸好已有公卿大臣;张杨我该抵御外来的侵犯,何必留在京城里面呢?”于是回到野王。天子派使者到野王任命他为大司马。张杨素来与吕布友善,太祖围攻吕布时,张杨想去援救;未能成行,他只得出兵到东市,遥遥对吕布作声援。

张杨的部将杨丑,杀死张杨响应太祖。张杨的另一个部将眭固又杀死了杨丑,带领张杨的部队,想往北与袁绍联合。太祖派史涣去截击,在犬城击溃眭固的军队,斩了睦固,把张杨的部队全部收编。

公孙度,字升济,本是辽东郡襄平县人。他的父亲公孙延,为了逃避在当地做小吏而移居玄菟郡,公孙度就当了玄菟郡政府的办事员。当时玄菟郡的太守是公孙琙,他的儿子公孙豹,年方十八不幸夭亡。公孙度小时候的名字也叫豹,又与公孙琙的儿子同岁;所以公孙琙一见就非常喜欢他,让他随老师学习,又为他娶了妻。后来公孙度被举荐为有道,担任尚书郎。逐渐升到冀州刺史,因为民间对他评论不佳而被免职。

同郡的老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,他推荐公孙度做了辽东郡太守。公孙度从玄菟郡的小吏发迹,所以受到辽东郡人的轻视。在这之前,辽东属国的公孙昭代理襄平县县令,曾召来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当低等小吏伍长。公孙度一上任,就把公孙昭抓了起来,在襄平的集市上用刑棍活活打死。辽东郡的豪强大族田韶等人,以往对待公孙度不好,都被他动用法律处死。他先后诛灭的家族有一百多家之多,郡中大为震恐。他向东讨伐高句骊,向西攻击乌丸,声威传到了海外。

初平元年(公元 190),公孙度知道中原地区动乱不宁,便对亲信下属柳毅、阳仪等人说:“汉朝的命运将会断绝,我要与诸君一起谋求称王!”当时襄平县延里的社坛旁生出了一块大石头,长一丈多,下面还有三块小石头做它的脚。有人对公孙度说:“这块石头与汉宣帝当天子之前在冠石山出现的奇石一样。它所在的延里,其里名‘延’又与您先父的大名相同。社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,表明您将会拥有天下的土地;而下面的三块小石头表明有三公作为辅佐啊。”公孙度益发喜欢。原河内郡太守李敏,是郡中的知名人士。他讨厌公孙度的所作所为,又怕遭到公孙度的伤害,于是带领全家迁居到一座海岛上。公孙度得知后勃然大怒,竟然派人挖开李敏亡父的坟墓,劈开棺材焚烧尸体,又诛灭了李氏宗族。

他分出辽东郡一部分土地设置了辽西郡、中辽郡,任命两郡的太守。又向南渡海攻占青州东莱郡的各县,在这里设置营州刺史。他自封为辽东侯、平州牧;追封其父公孙延为建义侯。又为汉朝的高祖刘邦、世祖刘秀建立神庙;自称承受天子之命,在襄平城南修建祭祀的土坛和广场来祭祀天地;此外他还亲耕籍田,检阅军队,乘坐皇帝的礼仪专车,冠帽上悬挂九根玉串,按皇帝仪仗队的规格配置自己的仪仗队。太祖曹操推荐公孙度做武威将军,封永宁乡侯。公孙度说:“我要当辽东的王,拿永宁乡侯来干什么!”把朝廷授给的印章、绶带锁进武器库里。

公孙度死后,他的儿子公孙康继承父位,把永宁乡侯封给了弟弟公孙恭。这一年是建安九年(公元 204)。建安十二年(公元207),太祖带兵征讨三郡乌丸,在柳城杀得敌人尸横遍野。袁尚等人逃奔辽东,公孙康砍下袁尚的头颅献给太祖。事情经过记载在本书《武帝纪》中。太祖封公孙康为襄平侯,任左将军。

公孙康死的时候,他的儿子公孙晃、公孙渊等年纪还小,部下就拥戴他的弟弟公孙恭为辽东郡太守。魏文帝曹丕即位称帝,派使者到辽东任命公孙恭为车骑将军,持有节杖,封平郭侯;又追赠公孙康为大司马。

当初,公孙恭因为得了生殖器萎缩的病变成阉人,所以后来衰弱得不能治理辖境。太和二年(公元 228),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强夺了公孙恭的位置。魏明帝曹叡派使者到辽东任命公孙渊为扬烈将军、辽东郡太守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