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>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翻译

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翻译

辛毗,字佐治,颍川郡阳翟县人。他的祖先在汉光武帝建武年间,从陇西往东迁移到颍川定居。最初,辛毗跟随哥哥辛评在袁绍手下做事,太祖曹操当了司空,任命辛毗为下属,辛毗无法前去上任。到了袁绍死后袁尚进攻在平原的哥哥袁谭,袁谭要辛毗去向太祖求救。

这时太祖准备南下荆州去讨伐刘表,途中暂住在西平县。辛毗在这里见到太祖报告了袁谭的意思,太祖大为高兴,答应出兵援救袁谭。过了几天,太祖又还是想先平定荆州,让袁谭、袁尚兄弟在自相攻击中消耗力量。有一天太祖摆设酒宴,辛毗从太祖的表情中,知道事情有变,赶忙请太祖的重要谋臣郭嘉帮忙挽回。

郭嘉报告太祖,太祖召来辛毗问道:“袁谭这个人可信吗?袁尚一定能攻克么?”

辛毗回答说:“明公您不必追问可信还是有诈,只消直接考察他们所面临的形势就一切都清楚了。袁氏兄弟自相残杀,并不认为别人能够利用他们的隔阂,而是觉得自己的力量足以平定天下。现今突然要向明公求救,可见形势确实不妙。袁尚眼睁睁看到袁谭处境困穷却不能消灭对方,说明他的力量已经衰竭了。对外作战失败,内部谋臣被杀,同胞兄弟相互争斗,辖境一分为二;加上连年战争,将士穿的甲胄里面都生满了虱子;又发生旱灾和蝗灾,饥荒到处出现,境内没有仓库储存谷物,人们外出也没有干粮充饥。上面天灾不断,下面社会局势险恶,老百姓不管是愚笨的还是聪明的,都知道袁氏家族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,这真是上天要袁尚灭亡的时候啊。兵法上曾说:即使是用石头砌城墙,护城河里灌满滚烫的开水,麾下有穿上铠甲的战士上百万,如果没有粮食,依然守不住城池。现今明公前往进攻袁尚的老巢邺县,他不回兵援救,就无法保全自己。而一旦回兵援救,袁谭就会跟踪追击。以明公的威势,对付处于困境的敌人,打击疲乏不堪的对手,还不像秋风横扫落叶一样势不可当吗?上天把袁尚给与明公,明公不要而去讨伐荆州。荆州富足安定,刘表的统治没有出现危机。《左传》中记载仲虺的话,说是‘要攻取国内混乱的,踏平国家将要灭亡的’。如今袁尚、袁谭不为自身的前途着想,只知道自相残杀,算得上国内混乱了;定居的人没有谷物储存,外出的人没有干粮可吃,算得上将要灭亡了。在这人民朝不保夕、没法生存的时候,而不去安抚他们,要想等待来年;来年那里或许会出现丰收,对方在危亡关头或许会改而实施德政,那就坐失用兵的绝好机会了。现在借他求救而去安抚百姓,可以说是利莫大焉。再说如今在您四方的敌对势力,以河北的袁氏势力为最强大;河北一旦平定,那明公军队的威势就大大增强,从而可以震慑天下。”

太祖不禁称赞说:“好得很!”于是答应与袁谭和平友好,随即掉头北上推进到黎阳。第二年进攻邺县,把城池攻下,太祖上奏推荐辛毗任议郎。

很久以后,太祖派都护曹洪领兵进攻下辩县,让辛毗与曹休做军事参谋,下达指令说:“从前高祖贪财好色,而有张良、陈平匡正他的过失。而今辛毗、曹休的担子不轻啊。”

军队回来后,辛毗担任丞相府的长史。

文帝曹丕登上帝位,辛毗升任侍中,封关内侯。当时朝廷商议改换历法重新确定一年的起始时刻。辛毗认为:大魏遵循虞舜、夏禹禅让的传统,承受天意顺应民心;至于商汤、周武王,则是以武力平定天下,才会改换历法重新确定一年的起始时刻。孔子说过“要使用夏朝的历法”,《左传》中也说“夏朝的历法四季划分正好符合气候的实际变化”,何必一定要求历法与前面的朝代不同呢?文帝觉得他的意见很对就听从了。

文帝准备从冀州迁徙十万户世代当兵的家庭到河南郡,以充实京都地区。这时接连发生蝗灾,民间出现饥荒,各个政府部门都觉得文帝的考虑不妥当,而文帝却硬要这么干。辛毗与朝廷大臣进宫求见,文帝知道他们要劝阻此事,所以见面时做出严厉的脸色,吓得其他人都不敢开口。辛毗却问文帝说:“陛下想迁徙世代当兵的家庭,这一计划是怎么考虑的呢?”文帝反问道:“你认为我的迁徙计划不对吗?”辛毗回答说:“确实认为不对。”文帝说:“那我就不和你谈论这件事了!”辛毗说:“陛下不觉得为臣不贤,把我安排在身边,充当议论政事的官员,怎么能不与为臣谈论呢?再说为臣所说的不是私人小事,而是有关天下的大事,陛下怎么能对我发怒呢?”文帝也不答话,起身就朝内室走,车毗跟上去拉着文帝的衣服后襟。文帝挥手使衣襟脱离辛毗的牵引,头也不回地走进内室,过了很久才出来,说道:“辛佐治,你是不是把朕逼得太急了点?”辛毗说:“现今迁徙这么多人,既丧失民心,又没有粮食给他们吃啊!”文帝这才答应只迁徙一半的人口。

辛毗曾经跟随文帝到野外射野鸡,文帝说:“射野鸡真是快乐!”

辛毗却说:“对陛下很快乐,而对下面的臣民却很劳苦。”文帝顿时默不作声,后来就少有出外射猎了。

上军大将军曹真出兵进攻在江陵镇守的吴将朱然,由辛毗代理军师职务。回来之后,晋升爵位为广平亭侯。

文帝想大规模调集军队讨伐孙吴,辛毗劝阻说:“吴、楚故地的居民,凶恶而难以控制;政治局面兴隆时是最后服从的,政治局面衰败时是最先反叛的;自古以来就令人担忧,并非现在才是如此。而今陛下享有天下,那些不服从的,又还能坚持多久呢?从前赵佗在南越称帝,公孙述也曾在益州冒充天子,结果没过多久,一个投降一个被诛灭。原因很简单,反动的人不会长久,而具有伟大品德的人没有什么地方不服从他。现今天下刚刚平定,地广人稀。就算在朝廷中制定好了克敌制胜的策略,到了出军的时候都还有所担心;何况现今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就想用兵,为臣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。先帝在世时多次调集精兵南下,都是一到长江就撤了回来。现今军队数量并不比从前多,而想依照从前的办法行事,这是不容易成功的。为今之计,不如按从前范蠡的策略养育人民,模仿管仲把加强军事实力的措施装扮成行政上的措施来实行,效法赵充国推广屯田,表明将按孔子的话安抚远方的人;这样坚持十年,现今强壮的人到时候还没有老朽,而现今的儿童到时候已经能够从事战斗,全国的百姓愿意为君主效力,全军的将士急着一显身手。那时候用兵征伐孙吴,一战即可成功了。”

文帝说:“按照您的意思,反而要把敌人留给子孙去解决了么?”辛毗回答说:“从前周文王把殷纣留给儿子周武王去解决,因为他看清了时势。如果时势不允许,怎么能办到呢?”

文帝不听,竟自出兵伐吴,果然到达长江后只有撤回。

魏明帝即位之后,辛毗晋爵为颍乡侯,封邑三百户。当时中书监刘放、中书令孙资受到明帝的信任,控制和专断权力,朝廷大臣莫不争着与他们交往搞好关系,唯独辛毗不和他们来往。他的儿子辛敞劝他说:“现今刘、孙掌权,众人都像影子一样附从他们。大人应当稍微委屈一下自己,和大家一样与他们搞好关系,不然必定要受到他们的中伤。”辛毗脸色严肃,说:“现今的皇上虽然还没有表现出绝顶聪明,但也不是昏庸低劣的君主。我立身处事自有素来奉行的原则。就算与刘、孙二人不和,也不过使我当不上三公而已,还能有什么危害?大丈夫岂能因为想当三公就毁弃自己高尚的节操啊!”

不久,冗从仆射毕轨上奏明帝说:“尚书仆射王思是认真勤恳的老资格官员,但是在忠诚开朗足智多谋上不如辛毗,辛毗应当代替王思。”明帝咨询刘放、孙资的意见,两人说:“陛下之所以使用王思,是想发挥他的实干才能,而不是重视虚名。辛毗确实开朗正直,但是性情刚烈而倔强,圣上应当好生考虑。”结果明帝不用辛毗。接着辛毗又被调出皇宫去当卫尉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