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胡二王传 翻译
徐邈,字景山,燕国蓟县人。太祖曹操平定河北之后,任命徐邈为自己丞相府军谋掾,让他尝试代理奉高县令,又入朝任丞相府东曹议今史。魏国初建立时,任尚书郎。
当时法令禁酒,而徐邈常常私下痛饮以至于大醉。校事赵达查问他本曹的公事,徐邈回答说:“中圣人。”赵达把这话报告给了太祖,太祖大怒。度辽将军鲜于辅劝说道:“平常爱喝酒的人把清酒称为圣人,浊酒称为贤人。徐邈性情素来谨慎,这次不过是偶然的醉话罢了。”徐邈竟因此而被治罪,幸好免除判刑。后来兼任陇西郡太守,转任南安郡太守。
魏文帝曹丕即位后,历任谯国相,平阳、安平二郡太守,颍川典农中郎将。所到之处都留下好名声,被赐与关内侯爵位。文帝驾临许昌,问徐邈说:“您还再‘中圣人’吗?”徐邈回答说:“从前子反因醉酒失职而自杀,御叔也因嗜酒贪杯而受罚。为臣的嗜好和这两人相同,不能自我警戒,时不时还要‘中’一次。不过,古时候的宿瘤以容貌丑陋受到人们的记述,而为臣却以醉酒被陛下您记在心中。”文帝大笑,对身边的人说:“果然名不虚传。”不久徐邈升任抚军大将军府的军师。
魏明帝考虑到凉州离内地很远,南面又直接和蜀国接壤,就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,持有节杖,兼任护羌校尉。到任后,正碰上诸葛亮率兵出祁山,陇右的南安、天水、安定三郡同时反叛。徐邈自行派遣参军和金城郡太守等攻击南安郡叛军,一举攻破。
河西地区少雨,经常苦于缺乏粮食。徐邈上奏朝廷得到批准后,修建武威、酒泉两郡的盐池,用盐来换取敌人的粮食;又广开水田,招募贫民租种土地,使得家家丰收,仓库中堆满了谷物。又支取州中军费的余额,用来购买金帛犬马,向中原朝廷进贡。同时逐步收缴民间的私人武器,统一放入库房保管。然后宣讲仁义,建立学校推行教育;禁止厚葬,取缔祭祀对象未经官方正式批准的祭祀活动;任用好人,斥退坏人。社会风气大为好转,百姓都衷心拥护他。与西域增加交往,远方少数族前来进贡,这些都是徐邈的功绩。
后来他因讨伐反叛的羌族首领柯吾有功,被封为都亭侯,食邑三百户,加授建威将军官衔。徐邈和羌族人打交道,不追究小的过失。如果他们犯了大罪,先通报部落首领,让他们知道;犯了死罪的斩首示众,因此人们都信服和畏惧他。凡是朝廷给他的赏赐,他都分给将士,从不收归己有,自己的妻子儿女却常常衣食不足。皇帝听说后很是嘉许,随时供给他家衣食物资。他惩治邪恶,纠正冤枉,州内秩序井然。
正始元年(公元 240),他回朝任大司农。升任司隶校尉,官员们都很敬畏他,后来因公事离职。接着任光禄大夫。几年后朝廷派使者到家里授给他司空官职。徐邈感叹说:“三公是讨论和制定治国大政方针的官员,没有合适的人选就应当空缺,怎么能让我这个又老又病的人来担任呢?”于是坚决辞让不受。
嘉平元年(公元 249),他七十八岁,以光禄大夫的身份死在家中。朝廷按三公的礼仪规格安葬他,谥为穆侯。他的儿子徐武继承了爵位。
嘉平六年(公元254),朝廷追怀清高有节操的官员,下诏说:“表扬贤德的人,是圣明帝王重视的事情;推举善人以教育大家,对此孔子也很赞美。已故的司空徐邈、征东将军胡质、卫尉田豫,都曾在汉朝任职,又侍奉我朝四代君主;出外则统领军队,入朝则辅佐政事,忠清为公,忧国忘私,不置家产,身死之后,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。朕特别赞赏他们。现赐给徐邈等人的家属粮食二千斛、钱三十万,特此公告天下。”
徐邈同郡的韩观,字曼游,有见识和才干,名声与徐邈媲美,而在孙礼、卢毓之上。他曾任豫州刺史,很有政绩,死在任上。
卢钦著书时,称赞徐邈说:“徐公志向高远,行为廉洁,才能多,气势猛。他的为人,清高而不过分,廉洁而不孤傲,才能多而不一一炫耀,气势猛而能宽容他人。圣人认为做人要达到清高的境界很难,而徐公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。”有人问卢钦:“徐公在武帝曹操的时候,人们认为他为人通达;自从当了凉州刺史和回朝任职后,人们又认为他为人孤傲了。这是为什么呢?”卢钦回答说:“以前毛孝先、崔季珪等人主事,看重清廉朴素的人,当时人都改换车辆服饰以追求高名,而徐公却不改常态,所以人们认为他通达。近来天下崇尚奢靡,竞相仿效,而徐公仍然一如既往,不随流俗,所以从前的通达,就变成今天的孤傲了。这是世人变化无常,而徐公为人却是始终如一的啊。”
胡质,字文德,楚国寿春县人。少年时即与蒋济、朱绩闻名于江淮之间,并在本州、郡政府做事。蒋济任扬州别驾,受命去见太祖曹操。太祖问:“胡通达,是一个有道德而性情温和的人,有子孙没有?”蒋济说:“有个儿子叫胡质,气度谋略不及他父亲,但是在公务处理的精密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。”于是太祖任命胡质为顿丘县令。
县里有个叫郭政的人与堂妹通奸,杀死堂妹夫程他。郡政府的办事员冯谅作为证人关在监狱。郭政和其堂妹都忍住拷打隐瞒抵赖罪责,而冯谅忍受不了拷打的痛苦,被迫承认自己诬陷他人,反过来要承受本应加给被告郭政的刑罚。胡质到任后,注意观察有关人员的神情脸色,重新深入审问此案,在事实面前罪犯终于供认了全部罪行。胡质入朝任丞相府的东曹议令史。
他家乡所在的扬州又请他任治中。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矛盾。张辽见到扬州刺史温恢,请温恢把胡质转让给自己做下属,胡质称病推辞。张辽对胡质说:“我对您很倾慕,为什么辜负我的厚意呢?”胡质说:“古人对待朋友,看他多取利益也深信他不贪婪,看他临阵逃跑也深信他不怯懦,听到流言并不相信,这样的交情才可以长久。武周本是文雅之士,以前您对他赞不绝口,而今只为一点小矛盾,就酿成仇怨。何况我胡质才智浅薄,怎么能和您长久保持友好呢?因此我不愿意从命。”张辽受到触动,重新与武周和好。
太祖召胡质任丞相府下属。
魏文帝黄初年间他转任尚书吏部郎,出任常山郡太守,又调任东莞郡太守。士兵卢显被人暗杀,胡质说:“这个人没有仇家而有一个年轻的妻子,大概因此而死吧?”于是逐一召见与卢显相邻居住的年轻人。在官府抄写文书的小吏李若接受询问时神情反常,胡质深入追问,李若只得自首,罪犯终被抓住。每当胡质因建立军功得到朝廷的赏赐,都分给部下,从不带回家中。在郡任职九年,官民安定,将士效力。
他升任荆州刺史,加振威将军官衔,封关内侯。孙吴大将朱然包围樊城,胡质率军轻装赶赴樊城援救。人们认为,敌军强盛不能靠近。胡质说:“樊城地势低下,兵力又少,所以应当进军给予外援。否则,樊城就危险了。”于是指挥兵马逼近敌人包围圈,城中军民这才安定下来。
不久他升任征东将军,持有节杖,指挥青州、徐州各路军队。他大兴屯田以积蓄粮食,积蓄的粮食够吃两年以上。又设置用来瞭望和防守的东征台,让士兵一面种田一面守卫。又修建河渠通往各郡,便利船只来往,严密设置防备以待来犯之敌。从此海滨地区趋于平静。胡质性情沉稳实在,内心对一切都看得清楚明白,不以自己的节操要求其他人,因此所到之处受到人们的怀念。
他在嘉平二年(公元 250)去世,死后家无余财,只有朝廷所赐的衣物和书籍而已。他下属的军师把情况上报,朝廷追封他为阳陵亭侯,食邑一百户。谥为贞侯。他的儿子胡威继承了爵位。
嘉平六年(公元 254)。皇帝下诏褒扬胡质清高的品德,赐给他家钱粮。事情经过记载在本书《徐邈传》中。胡威在咸熙年间官至徐州刺史,有突出的政绩,历任三个郡的太守,所到之处都留下好名声,死在安定郡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