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诸葛亮传 > 诸葛亮传 翻译 > 第2节

诸葛亮传 翻译 第2节

建安二十六年(公元 221),群臣劝先主称帝,开始先主不同意。诸葛亮劝他说:“从前吴汉、耿弇等人开初劝世祖光武皇帝登上帝位时,世祖也推辞谦让,前后多次。耿纯向他进言说:‘天下的英雄仰慕企盼,都希望您登上尊位之后能获取富贵。如果您不听从他们的建议,士大夫们就会各自回家寻找新主人,不必要再跟随您了。’世祖觉得耿纯的话深刻透彻,就同意了。如今曹丕篡夺汉帝的位置,天下没有主人。大王是刘氏后裔,接续汉代而兴起:现在登上帝位,完全是应当的。士大夫跟随大王长期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的目的,也是希望建立微薄功劳然后得到像耿纯所说的奖赏啊。”

先主这才同意登位称帝。称帝后下达委任诸葛亮为丞相的文书说:“朕碰上家族的不幸,继承帝位;兢兢业业,不敢停下来享受安乐;一心想安定百姓,生怕未能做到。啊!丞相诸葛亮您要充分了解朕的心意,在帮助朕弥补过失方面不要懈怠;以便重新发扬汉朝的光辉,以照亮天下。您可要自勉啊!”

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总管尚书台的公务,持有节杖。张飞死后,他又兼任司隶校尉。

章武三年(公元 223)春,先主在永安病重;从成都召来诸葛亮,把后事托付给他。对他说:“您的才能比曹丕强十倍,必定能安定国家,最终完成大业。如果继承我的儿子刘禅可以辅佐,您就辅佐他;如果他不成才,您可以自行选取处置办法。”诸葛亮流着眼泪回答说:“为臣岂敢不竭尽我作为辅佐大臣的力量,用忠贞的节操来报效,直到献出我的生命!”先主又下达诏书训示后主说:“你与丞相今后相处,要把他当作父亲来对待。”

后主建兴元年(公元 233),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;开始正式设立丞相府署以治理国家政事。不久,又兼任益州牧;蜀汉的政事不论大小,都由他决定。这时南中地区的各郡,一齐发动叛乱。诸葛亮因为先主刚去世,所以没有立即出兵平叛;又派遣使者访问孙吴,建立和睦亲善的关系,从而成为友好相处的国家。

建兴三年(公元 225)春,诸葛亮亲自领兵南征,当年秋天,南中地区全部平定:从这里调出了大批军事物资,国家因此而富足;于是加紧训练军队,以待大举出兵北伐。

建兴五年(公元 227)春,诸葛亮带领各路军队从成都北上进驻汉中郡。临出发时,向后主上了一道奏疏说:

先皇帝开创大业还没有到一半而中途驾崩,如今天下三分,国力困乏:这确实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候啊。然而在皇宫内侍卫陛下的臣僚依然毫不懈怠,在皇宫外各个官署的忠诚的志士依然以忘我精神为国效劳,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怀念先皇帝给予的特殊礼遇,想在陛下身上表示报答之心。所以陛下您确实应当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,以显示先皇帝遗传的美德;激励有志之士的气概,不应当随随便便不尊重自己,谈话引用的比喻不合道理,从而堵塞了忠言进谏的途径。

皇宫和丞相府本是一体;所以对两处的官员进行赏罚和褒贬,不应当有偏轻偏重的差别。如果有干坏事违犯法规,以及为人忠诚善良的官员,都应当交付有关部门评论给予什么刑罚或者奖赏,从而表现陛下您公平英明的政事治理;不应当有所偏袒,使得皇宫内和皇宫外的法规出现不同。

侍中郭攸之、侍中费祎、黄门侍郎董允等,都是些优良诚实,志向思想忠诚纯洁的人,所以先帝把他们挑选来留给陛下担任侍从官员。愚臣以为皇宫的事务,无论大小,都应当咨询他们,然后再施行;必能弥补缺陷遗漏,吸收更多的有益意见。将军向宠,性情品行和善公正,通晓军事;从前被试用时,先皇帝称赞他很能干,所以众人推举他担任中部督以统领宫廷禁卫军。愚臣以为禁卫军营的事务,都向他咨询;必定能使将士和睦,各类人才都安排到适当的岗位。亲近贤臣,疏远小人,这是前汉皇朝之所以兴隆的原因;亲近小人,疏远贤臣,这是后汉皇朝之所以崩溃的根源。先皇帝在世时,每逢与愚臣谈论此事,都不会不对桓帝、灵帝的作为感到痛心和遗憾。侍中郭攸之、侍中费祎、尚书陈震、长史张裔、参军蒋琬,这都是些坚贞优良能够以死来显示节操的忠臣,但愿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,那么汉朝的重新兴隆,就指日可待了。

愚臣本是一名平民百姓,亲自在南阳郡耕种土地;最初只是想在乱世保全身体和生命,并不希求在地方长官中间显扬声名。而先皇帝没有嫌弃愚臣身份卑贱,多次劳动大驾屈尊来看我,先后到愚臣的草屋来看望了三次,向我咨询当前的政事;愚臣因此深受感动,同意为先皇帝效力;后来碰上大举伐吴失利,愚臣在军队被击溃的时候承当重任;面临危难的局势接受先皇帝遗留的命令:从当初先皇帝三到草庐至今已经二十一年了。先皇帝知道愚臣做人谨慎,所以在去世前把大事托付给我。自从接受先皇帝遗留的命令以来,愚臣日夜忧心感叹,唯恐接受的托付没有成效,从而有损于先皇帝的英明;因而才在五月间渡过泸水,深入到南中这不毛之地。而今南中地区已经平定,兵器和铠甲也备办充足;应当勉励和统率三军,北上平定中原;希望能竭尽我低下的能力,扫除奸贼恶人;振兴恢复汉朝,回到旧都洛阳。这就是愚臣用来报答先皇帝的一切,也是我忠于陛下而应尽的职责。至于对政事进行斟酌改革,充分进献忠言,应当是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他们的责任。

希望陛下委托愚臣在讨伐奸贼兴复汉朝方面取得成效;如果没有成效,就追究愚臣的罪责,然后禀告先皇帝的神灵。如果没有帮助陛下培养品德的言论,就责问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人的轻忽,以公开他们的过失。但是陛下您本人也应当自己认真考虑,征询和吸取好的建议,考察和采纳正直的言论,认真回想先皇帝的遗诏。

愚臣深受大恩,所以忍不住激动之情;现今就要远离,面对我写的这封表章泪流满面,不知道该说什么了。

于是诸葛亮率众出发,前往汉中驻扎在沔水的北岸。

建兴六年(公元 228)春天,诸葛亮故意放出将要从斜谷道攻取曹魏郡县的风声,并派赵云、邓芝率领军队迷惑敌人,前往占领箕谷,曹魏的大将军曹真率领全军前来抵御。而诸葛亮却亲自统带各路军队进攻西面的祁山,蜀军阵势整齐,赏罚严格而号令明确,南安、天水、安定三郡都叛变曹魏而响应诸葛亮,关中地区大受震动。

魏明帝曹叡亲自赶到西边的长安镇守,命令大将张郃迎战诸葛亮,诸葛亮派马谡指挥各路军队充当前锋,与张郃在街亭交战。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,举动不恰当,结果被张郃打得大败。诸葛亮只好把西县的一千多家百姓带走,撤退回汉中,依法处死马谡以向大家表示歉意。

为此诸葛亮向后主上了一道奏疏说:“为臣才能劣弱,很惭愧占据了不该我拥有的位置,亲自秉持节杖、黄钺以勉励三军;却不能向部下训示规章申明法令,也不能临事谨慎小心;以至于发生街亭战将不遵守命令,箕谷守军不听从告诫的过失。错误都是因为为臣在选任人才上没有方法;为臣对人和事的观察能力不足以充分了解人,考虑事情多有糊涂的地方。《春秋》中认为战争失利首先要追究主帅的责任,我的职务使我应当承担这次战败的责任;为臣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贬低三等,以督促我改正自己的过失。”于是诸葛亮降职为右将军,代行丞相职权,依旧总领各路军队。

当年冬天,诸葛亮又从散关出兵,围攻陈仓县。曹真前往迎战,诸葛亮粮尽后退兵。魏将王双带领骑兵穷追,诸葛亮回头与之交战;大破敌人,临阵斩了王双。

建兴七年(公元 229),诸葛亮派陈式去进攻曹魏的武都、阴平二郡。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准备出兵进攻陈式,而诸葛亮亲自出兵推进到建威牵制;郭淮只好退回,陈式顺利平定了这两郡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