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董刘马陈董吕传 > 董刘马陈董吕传 翻译

董刘马陈董吕传 翻译

董和,字幼宰,南郡枝江县人,他的先世本来是巴郡江州县人。汉朝末年,他带领宗族向西迁移到益州,益州牧刘璋前后任命他为牛鞞县长、江原县长、成都县令。蜀地富庶充实,当时的风俗奢侈:从事工商业用本钱生利润的家庭,穿的是华丽衣服,吃的是珍美食品;结婚或办丧事,大操大办倾家荡产。董和亲自在俭朴生活方面作出表率,穿粗布衣服,吃以蔬菜为主的饭食,防止生活享受上超越本分的行为,为此制定了标准和规定;所到之处风气都往好的方面改变,人民敬畏而不敢违犯这些标准和规定。但是成都县辖境内的豪强大族害怕董和的严厉法规,暗中劝刘璋改任他为巴东属国都尉。官吏百姓相互邀约去请求让董和继续留任的有数千人之多,刘璋只得同意他留任两年。

从任上回来之后他升任益州郡太守,他依然像从前一样清廉节约。与少数族打交道,注重表现出诚意,南方地区的少数族都敬爱信任他。

先主刘备平定益州,召董和到成都出任掌军中郎将,与军师将军诸葛亮一起处理左将军府、大司马府的公务;进献合理建议,废除不合理的做法,两人结下友好情谊。自从董和当官领取俸禄之后,出外治理边远地区,入内处理机要事务,前后达二十多年,然而他去世时家中却连少量的积蓄也没有。

诸葛亮后来出任丞相,向各位僚属下达指示说:“之所以要设置机要事务的参与处理官员,就是想集思广益啊。如果为了避免小矛盾,就不愿意发表不同意见,那么就会出现政事荒废和失误的损失了。发表不同意见而使政事得到适当处置,就好比丢弃破鞋而得到了珍珠美玉一般。但是人们心中的想法,很难充分说出来,唯有徐元直处在这种情况时能够不犹豫迟疑;还有董幼宰参与处理政务七年,事情如有不周到之处,竟至于返回来十次,报告自己的看法。如果你们能仰慕学习徐元直精神的十分之一,以及董幼宰办事的勤勤恳恳,为国尽忠,那我就可以少犯过失了。”

又说:“我过去先与崔州平交往,屡次听到他指出我做事的得失;后来又与徐元直交朋友,承蒙他多加启发和指教;此前与董幼宰共同处理政事,每次他进言时都毫无保留;此后又与胡伟度共事,他也多次对我进行规劝阻止。虽然我的素质浅陋愚昧,不能全部采纳他们的意见,但是我与这四位始终保持了友好关系,这也就足以表明他们不会对直言规劝有任何犹豫了。”他就是如此怀念董和。

刘巴,字子初,零陵郡生僻字_古文自编7340号阳县人。年轻时就很有名,荆州牧刘表多次聘请他任下属,又举荐他为茂才;他都不接受。

刘表去世,曹操南征荆州。先主刘备逃奔江南,荆州名流跟随他的络绎不绝,而刘巴却独独往北去投奔曹操。曹操任命他为下属,让他去招降长沙、零陵、桂阳三郡。碰上先主前来攻占这三郡,刘巴不能回北方复命,又向南逃奔交阯;先主对此深为不满。

刘巴又从交阯来到益州。没有多久先主又平定了益州。刘巴为自己从前不肯归附先主的罪过深表歉意,先主没有责备他。由于诸葛亮多次称赞推荐,先主就任命他为自己左将军府的西曹掾。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 219),先主为汉中王,刘巴任尚书。后又代替法正任尚书令。他为人清廉俭朴,不置私人产业。又觉得自己是后来归附者,而不是素来追随先主的老部下,害怕受到猜疑;所以恭敬沉默安安静静,从官署下班后没有私人交往,不是公事不会发表意见。

先主称帝,向皇天上帝、大地之神所作的公开祷告文书,以及有关的一切文告和封爵任官的文书,都出自刘巴之手。

先主章武二年(公元 222)他去世。去世之后,魏朝的大臣尚书仆射陈群,与诸葛亮写信,询问刘巴的消息,称之为“刘君子初”,非常敬重他。

马良,字季常,襄阳郡宜城县人。他们兄弟五人,都以具有才能而著名,家乡人为他们编了一条谚语:“马家五个‘常’,白眉最优良。”马良的眉毛中有白毛,所以人们这样称呼他。

先主刘备兼任荆州牧,聘请他担任从事。先主进入益州,诸葛亮后来也前往。马良留在荆州,与诸葛亮写信说:“听说雒城已被攻克,真是上天保佑啊。仁兄顺应上天的安排,辅佐当代君主,参与大业光耀国家,这样的征兆已经出现了。谋求变化要运用您正确合理的考虑,弄清情况要依仗您的洞察能力,至于选拔人才,应当说正是时候了。如果能普遍而公平地施行仁政,使远方的人喜悦归心;在天地间尽力施与恩德,使当今的人熟悉道德,服从正道;建立高尚美好的教化,纠正败坏的风俗时尚;各项政事都顺利实施,不会彼此打乱顺序:这种政治就好比是音乐的最高境界,伯牙、师旷才能奏出的曲调啊。我虽然不是知音的钟子期,却怎敢不敲击节拍参加这种曲调的合奏呀!”

接着先主任命马良为左将军府的下属。后来他受命出使孙吴,马良对诸葛亮说:“而今我接受国家委派的使命,和睦双方;如果您能为我给孙权将军写一封私人介绍信,那我就幸运了。”诸葛亮说:“您试着自己起草文稿吧。”马良就起草说:“我国君主派遣下属马良前来访问加深友谊,以继承昆吾、豕韦那共同辅助王室的功勋。马良才华突出,是荆州的优秀人物;虽然缺少临机应变的口辩,却有很好完成任务的能力。希望您屈尊安抚接纳,以慰勉身负使者的人。”孙权对马良很尊敬优待。

先帝称帝,任命马良为侍中。后来东下征吴,先主派马良进入武陵郡争取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族;少数族首领都接受了先主赏赐的官印、官号,一切都符合先主最初的考虑打算。不久先主在夷陵大败,马良也在当地遇害身死。

先主任命他的儿子马秉为骑都尉。

马良的弟弟马谡,字幼常。以荆州从事的身份随从先主入益州,前后任绵竹县令、成都县令、越嶲郡太守。

他的才能气度超过常人,喜欢议论军事计谋;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。先主临死前对诸葛亮说:“马谡的言论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才干,不可大用:您要察觉这一点。”诸葛亮还认为不然,任命马谡为军事参谋;每次召见他谈话,都从白天一直谈到夜晚。

后主建兴六年(公元 228),诸葛亮出兵祁山进行第一次北伐。当时战斗经验丰富的将领有魏延、吴壹等人,议论的人都说应当在他们中间选择先锋官;而诸葛亮拒绝众人意见提拔马谡,让他指挥前锋的大队人马。他与魏将张郃在街亭激战,结果被张郃击败,军队溃散。诸葛亮前进失去依据,只得退回汉中。马谡被逮捕入狱处死,诸葛亮因此而流泪。马良死时三十六岁,马谡死时三十九岁。

陈震,字孝起,南阳郡人。先主刘备兼任荆州牧,聘任他为从事,先后督察州内下属各郡。接着又随先主西上益州。益州平定之后,他担任蜀郡北部都尉。后来蜀郡北部改为汶山郡,他担任太守。又转任犍为郡太守。

后主建兴三年(公元 225),他入朝任尚书。升任尚书令,并奉命出使吴国。建兴七年(公元 229),孙权称帝,蜀国任命陈震为卫尉,去庆贺孙权登基。诸葛亮与在孙吴的哥哥诸葛瑾写信说:“孝起忠诚纯洁的品性,到老来更加突出;他在赞美称述东吴、西蜀,使双方愉快友好的方面,有可贵的贡献。”

陈震进入孙吴辖境,给孙吴守卫边境的官员递交一份公文说:“东西两国之间,乘坐驿站车马的使者往来不断,彼此都在路上望见;申明盟约加深友谊,每天这方面的事情都有新进展。贵国君主保有神圣的福分,祭告上天而承受上天的指命称帝,与我国分割天下土地;人民群起响应,从此各有归属。在这个时候,双方同心讨伐曹贼,什么敌人不能消灭呢!我国的君臣,都急于听到贵国的好消息,并且欣然把贵国作为可以依靠的外援。陈震我没有才德,有幸充当下等的使者,奉命拜访贵国叙述友谊;进入贵国地界后兴奋得跳跃起来,热情的接待使我有回家的感觉。从前范献子出使鲁国,在询问山名时犯了鲁国君主的名讳,《春秋》曾经讥评他;希望一定把贵国有关的避讳告诉我,让我能使双方关系和睦。从今天起我就悬挂旗帜告诫部下,各自起誓约束自己。顺流而下的船前进迅速,而两国法制彼此不同;恐怕有所违背,希望一定给予指点,说明怎样做才适当。”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