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翻译
杜微,字国辅,梓潼郡涪县人。他从小在广汉郡学者任安的门下学习。益州牧刘璋聘任他为从事,后来因生病离职。先主平定益州,杜微经常称自己耳聋而闭门不出。
后主建兴二年(公元 224),丞相诸葛亮兼任益州牧,用高标准挑选来做下属的,都是益州一直以品德高尚著称的人:其中以秦宓为别驾,五梁为功曹,杜微为主簿。杜微一再推辞,诸葛亮派人把他抬着来。
杜微到成都后,诸葛亮见他,他陈述了谢意。诸葛亮考虑到杜微耳朵聋听不见别人说话,在座位上给他写下一段话说:“早就听说并佩服您的德行,急于想见到您已经历时很久了。可惜您清我浊不能同流,所以一直没有机缘和您会面请教。王元泰、李伯仁、王文仪、杨季休、丁君幹、李永南兄弟、文仲宝等人,每次说起您都要赞叹您高远的志向,使我虽然没有和您见面却感到像是老朋友一般。我无德无才,前来统领贵乡益州,德薄而任重,真是忧虑不已。皇上今年十八岁;天资仁慈聪慧,礼贤下士。天下的人思慕汉朝,所以想和您禀承天意顺从民心,辅佐这位圣明君主,以建立使衰微汉朝重新振兴的功勋,并记载在史册上。开始还以为您贤我愚不可能在一起商议大事,所以一直不敢与您联系,独自忍受思念您的痛苦而已,没有想到您今天会屈驾前来啊!”
杜微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回去,诸葛亮又写下一段话答复他说:“曹丕杀害天子篡夺皇位,自立为帝,就像用泥土捏成的龙、用草扎成的狗一样,有名而无实。我想与各位贤才针对他的奸邪虚伪,用正道来消灭他;很奇怪您还没有对我进行教诲,立即就要求回转山林田野。曹丕现在正出动大军,前去进攻吴国的扬、荆二州。如果借曹丕境内多事的时机,暂时关闭边境鼓励农业生产,养育人民,同时训练军队,以等待曹丕的挫败;然后出兵讨伐他,可以使将士不作战而百姓不劳累就平定天下。您只要用您的高尚道德来辅佐当今就行了,又不要求您负责具体的军事;为什么急着要想离开啊!”诸葛亮就是这样敬重杜微。
不过后来仍然只让杜微担任谏议大夫的闲职,以顺从他的志向。
五梁,字德山,犍为郡南安县人。以擅长儒学而且节操高尚受到人们称赞。他从议郎升到谏议大夫、五官中郎将。
周群,字仲直,巴西郡阆中县人。父亲周舒,字叔布,年轻时向广汉郡人杨厚学习图谶以预言吉凶,名声仅次于董扶、任安。他多次受到朝廷的征召,始终不去。当时有人问他说:“《春秋谶》里面说取代汉朝的是‘当途高’,这是什么意思?”周舒说:“当途高含义为正当大路的高大建筑,就是‘魏’啊。”同乡的读书人私下传说他的这段话。
周群从小跟父亲学习,专心从事守候观察云气的工作。他在庭院里修了一座小楼,他家境富裕而奴婢很多,所以常常叫奴婢在楼上轮流值班观察天上出现的异常云气;刚看到一股云气,就报告周群,他立即上楼观察,不管白天黑夜都坚持不懈。因此凡是有云气出现的征兆,他都能看到;根据云气状况作出的吉凶预言也大多应验。益州牧刘璋,聘请他为师友从事。
先主刘备平定益州,任命他为儒林校尉。先主想与曹操争夺汉中,询问周群结果将会如何,周群对答说:“可以得到汉中的土地,但是得不到汉中的人民;如果出动非主力军团,必定失利,应当警惕这一点!”
当时益州政府的后部司马蜀郡人张裕也懂得观察云气以占卜吉凶,而天赋比周群还强,也劝谏先主说:“不可去争汉中,如果出军必定不利!”先主没有听从张裕的话,果然只得到汉中的土地而没有得到百姓。先主派将军吴兰、雷铜带领一支非主力部队进入武都郡,都被杀死未能回来:正如周群所预料的那样。于是先主举荐周群为茂才。
张裕又私下对人说:“到了庚子年,天下将要改朝换代:刘氏皇朝的传承至此就断绝了。主公得到益州,九年之后,在寅年与卯年之间,将会丢掉它。”有人秘密告发了他说的话。当初,先主与刘璋在涪县相会时,张裕还在刘璋手下当州从事,在旁边作陪。张裕脸上胡须多,先主就开他的玩笑说:“从前我住在涿县,那里姓毛的特别多;东西南北诸家都姓毛。所以涿县的县令就说是‘诸毛绕着涿居住呀’!”张裕一听就知道这句话的谐音是“猪毛绕着啄居住呀”,在影射自己的嘴是猪嘴,当即回答说:“从前有个人做过上党郡潞县的县长,后来升任涿县令。离职回家后,有时给人写信,想写潞县就漏掉了涿县,想写涿县又漏掉了潞县,就干脆署名为‘潞涿君’了。”先主没有胡须,所以张裕用“潞涿君”的谐音“露啄君”戮他的痛处,影射先主的嘴是没毛的猪嘴。
先主从此为张裕的不恭顺而怀恨在心,加上愤恨他泄漏不应当说的政治预言,于是公布张裕劝阻争夺汉中预言不应验的情况;把他逮捕下狱,将要处以死刑。诸葛亮上表请求宽恕张裕,先主回答说:“芳香的兰草花要是长在门口拦路,也不能不锄掉它!”结果张裕被杀死在市场上。后来曹魏取代汉朝,先主去世抛下益州,都如同张裕所预料的那样。张裕又懂得相面术,每次拿起镜子照脸,都知道自己将来会判刑处死,就总是要把镜子摔在地上。
周群死后,他的儿子周巨很会传习他那观望云气以占卜吉凶的方法。
杜琼,字伯瑜,蜀郡成都县人。他年轻时向任安学习,精通任安所擅长的谶纬。刘璋当益州牧时聘他为从事。先主刘备平定益州,兼任益州牧,任命杜琼为议曹从事。后主登上帝位,杜琼任谏议大夫,升任左中郎将、大鸿胪、太常。
他为人安静沉默,少言寡语,闭门自守,不参预世间的事情;蒋琬、费祎都很器重他。虽然他学问精深,却完全不观察天象并加以论说。后辈中通晓儒学的谯周曾经问他为什么这样,杜琼回答说:“要懂得观察天象以预言吉凶的这种方法很难,又必须亲自观察,辨识形状颜色,不能听信别人的说法。日夜辛苦劳累,然后才知道一切;又还担心泄漏出去惹祸,不如不知道。所以不再去观察天象了。”
谯周借机问道:“从前周舒先生认为‘当途高’就指魏,这是什么道理呢?”杜琼回答说:“魏,是阙的名称,阙正当大路而且高大。这是圣人一种隐喻性的说法。”又问谯周说:“难道还有感到奇怪的地方吗?”谯周说:“还是未能想通为什么就会是魏来取代汉朝。”杜琼又解释说:“古时候称呼官职不说曹;自从汉朝以来,称呼官府机构尽都说曹:而且下级的办事官员叫属曹,官府中的勤务兵叫做侍曹,属曹、侍曹不是属于曹氏、侍奉曹氏么?这大概是天意啊。”
杜微活到八十多岁,在延熙十三年(公元 250)去世。撰有《韩诗章句》一书共十多万字;他在谶纬方面不教儿子,没有人承传他的这种学问。
谯周依照杜琼的话,把道理往同类情况推广,说:“《左传》写晋穆公把自己的太子取名为‘仇’,太子的弟弟取名为‘成师’。晋国的官员师服说:‘我们国君为儿子取名字怎么这样怪异呀!彼此和好的配对称为妃,相互怨恨的配对称为仇;而今国君把太子取名为‘仇’,弟弟倒叫做‘成师’,祸乱的征兆开始出现了:哥哥将要被取代吧?’后来的结果正如师服所说的那样。而汉灵帝把两个儿子取名为‘史侯’、‘董侯’;开始都当上了皇帝,后来都被废为诸侯,与师服的话很相似。本朝的先皇帝名‘备’,备的字义解释是具有的意思;今皇帝名‘禅’,禅的字义解释是授予的意思;好像是说刘氏已经具有了,应当授予别人了:我认为这里的预兆比晋穆侯、汉灵帝给儿子取名字的事例还要明显。”
后来宦官黄皓在宫内玩弄权力。景耀五年(公元 262),宫中大树无缘无故自己折断;谯周深感优虑,又不好明说,就在柱子上写了十二个字:“众而大,期之会;具而授,若何复?”其中,众字影射曹字,因为曹字的含义是众多;大字影射魏字,因为魏字的含义是高大的阙;众而大合起来就是曹魏,是说天下都要会聚到曹魏统治之下。具字影射备字,授字影射禅字;具有之后而授予他人,怎么还会有继立的君主呢?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