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李吕马王张传 翻译
黄权,字公衡,巴西郡阆中县人。年轻时在本郡政府担任办事员,益州牧刘璋召他到州政府当主簿。当时别驾从事张松建议,应当迎接先主刘备来益州,让他帮助进攻北面的张鲁。黄权劝阻刘璋说:“左将军刘备有骁勇的名声。现今把他请来,当作部下对待,那么他心中不会满意;当作宾客尊敬,则一国之内怎能容下两个君主呢?如果客人的处境安如泰山,主人就一定危如累卵。我们只能关闭边境,等待天下太平。”刘璋不听从,依然派使者去迎接先主,还把黄权调出去当广汉县长。
到了先主出兵进攻刘璋夺取益州,派众将分别攻占各郡县,郡县纷纷望风投降,而黄权却闭城坚守,一直等到刘璋叩头降附之后,黄权才出城见先主投降。
先主授给他偏将军官职。曹操攻破张鲁,张鲁逃往南面的巴族聚居区中,黄权向先主进言说:“如果丢失汉中,那么巴、巴东、巴西三郡会受到严重威胁,这就好比割去益州的大腿和手臂啊。”于是先主任命黄权为护军,带领一批将领去迎接张鲁。可是这时张鲁又回转汉中的治所南郑县,投降了北面的曹操。不过先主最终还是击败了杜濩、朴胡,杀死夏侯渊,占据了汉中,这原本都是黄权的计谋。
先主为汉中王,还兼任益州牧,任命黄权为州政府的治中从事。
先主称帝,将要讨伐东吴,黄权劝谏说:“吴军勇悍善战,加上我们军队乘船顺长江而下,前进容易后退困难;为臣请求充当先锋试探敌人,陛下最好在后面坐镇指挥。”先主听不进去,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,指挥长江北岸的蜀军,防备魏军从侧面偷袭;而先主自己则率领主力军团在南岸向前推进。
到了吴国大将陆逊乘船截断蜀军营栅之后,南岸的蜀军大败,先主只好引军撤退。由于后路被敌军隔断,黄权无法回去,只好带领部下将士投降曹魏。有关部门执行军法,报告先主请求逮捕黄权的妻室儿女,先主却说:“是我有负于黄权,黄权没有辜负我啊!”对待黄权的家属依然如初。
魏文帝曹丕对黄权说:“您舍弃反逆效命于顺应天命的人,是想学习陈平、韩信的榜样吗?”黄权回答道:“为臣过分受到刘主公的特殊礼遇,投降吴国不行;回转蜀国又无路,所以只好归顺陛下。再说败军之将,免遭处死就算幸运,还敢去仰慕什么古人啊!”魏文帝认为他的回答很好,委任他为镇南将军,封育阳侯,加任侍中,让他陪同自己乘车。
从蜀国来投降的人有的传说先主已经诛杀了黄权的妻室儿女,他知道这是假话,并没有立即发布消息哭悼;不久得到确实消息,果然像他预料的一样。
后来先主去世的消息传来,魏朝群臣都向魏文帝祝贺而唯独黄权没有这样做。文帝观察黄权这个人有气度,想试着惊吓他一下,便派左右拿着诏令去召唤黄权,在没有到达之前,接连派人去严厉催促,骑马的使者飞速奔驰,在路上彼此相遇;黄权的下属侍从无不吓得魂飞魄散,而他本人的举止神色却若无其事。后来他兼任益州刺史,把户籍迁到河南尹的辖地登记在册。
大将军司马懿非常器重他,问他说:“蜀国像您这样的人物有多少?”黄权笑着回答说:“没想到明公您对我如此看重啊!”司马懿与诸葛亮写信说:“黄公衡,是爽快人呀!和他一起时常常赞叹说起足下您,真可以说是不离嘴边。”
魏明帝景初三年(公元 239),也就是蜀后主延熙二年,黄权升任车骑将军,仪仗队的规格与三公相同。第二年他去世,谥为景侯。
儿子黄邕继承了他的爵位。黄邕没有儿子,爵位的传承断绝。
黄权留在蜀国的儿子黄崇,任尚书郎,随卫将军诸葛瞻前去抵御邓艾。到达涪县之后,诸葛瞻徘徊停留不往前进,黄崇一再劝诸葛瞻应当赶快向前占据险要山势,不要让敌军得以进入成都北面的平原地带。诸葛瞻犹豫而不采纳,黄崇苦劝以至于痛哭流涕。
这时邓艾长驱直前,诸葛瞻退却到绵竹与之交战。黄崇亲自带领并鼓励将士,抱着必死的决心冲锋,结果在阵前被杀。
李恢,字德昂,建宁郡俞元县人。曾在郡内担任督邮,他姑姑的丈夫爨习任建伶县令,有违法行为,李恢因此应当被免职。而当时的建宁郡太守董和,考虑到爨习是地方的大姓,所以不同意处分爨习和李恢而把事情搁置下来。后来董和还把李恢举荐到州政府去任职。李恢上路后还没有到达,听说先主从葭萌县掉头进攻刘璋。他知道刘璋必定失败,先主必定成功,就假托自己是建宁郡的使者,往北去见先主,结果与先主在绵竹县相遇。先主对他的行动很表嘉许,让他随从自己到达雒城。又派李恢北上到汉中去和马超联络友谊,马超就从命南下益州。
成都攻克之后,先主兼任益州牧,任命李恢为功曹书佐、主簿。后来他被逃亡的人诬陷,说他企图谋反,有关部门把他抓住送进监狱;而先主却说明李恢不会这样做,反倒提升他为别驾从事。
章武元年(公元221),庲降都督邓方去世。先主问李恢:“谁能替代邓方?”李恢回答说:“人的才能,各有长短,所以孔子说是‘君子使用人的时候能衡量各人的才器来分配任务’。而且上面有英明的君主,下面的臣僚就能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;所以孝宣皇帝准备进攻先零羌族而物色指挥官的时候,赵充国说‘没有人像老臣我这样合适’。为臣不自量力,希望陛下考察。”先主笑着说:“我的本意,也考虑是您啊!”于是任命李恢为庲降都督,持有节杖,兼交州刺史,驻扎在平夷县。
先主去世之后,高定在越嶲郡行为放纵,雍闿在建宁郡飞扬跋扈,朱褒在牂牁郡举兵造反。丞相诸葛亮出兵南征,先经过越嶲郡,而李恢按照预定路线前往汉宁郡。这时建宁郡各县的叛乱势力大批聚集,把李恢围困在昆泽县。当时敌军兵力比李恢的人马多若干倍,他又没有得到诸葛亮的消息,于是哄骗敌军说:“我们朝廷军队的粮食要吃完了,想打算退回去。我过去一段时间里离开这里的父老乡亲,到今天才得回来;我个人是不会再向北去朝廷了,想回来和你们共商计谋对付中央,所以把真心话告诉你们。”对方相信了,结果对包围有所懈怠放松。于是李恢突然出击,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;又乘胜追击逃敌,到达南面的盘江,东面打通牂牁郡,与诸葛亮的主力军团声势相连。南中地区的平定,以李恢的军功最大,因此封汉兴亭侯,加授安汉将军。
后来大军撤回,南方的少数族又起来反叛,杀害守将。李恢亲自前往镇压讨伐,把首恶分子铲除干净,把他们的首领迁到成都;从叟族、濮族中征调大批耕牛、战马、金、银、犀牛皮,补充军用物资,使当时的军事供应不再匮乏。
后主建兴七年(公元 229),因为蜀汉在与孙吴约定平分天下中把交州划归孙吴,所以解除了李恢交州刺史职务,另行兼任建宁郡太守。由于他是回本人家乡所在郡任职,为了回避他就将家庭迁居汉中,在建兴九年(公元231)去世。
儿子李遗继承了他的爵位。李恢弟弟的儿子李球,官做到羽林右部督;随诸葛瞻去抵御邓艾,临阵受命出战,在绵竹县阵亡。
吕凯,字季平,永昌郡不韦县人。在本郡政府任五官掾、功曹。
当时雍闿等人听说先主刘备在永安县去世,越发骄横狡诈。中都护李严给雍闿写了一封长达六页纸的信,说明利害,雍闿却只回复了仅一页纸的短函说:“听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,地上没有两个君王。而今天下鼎立,称帝的就有三家;所以我们这些边远的人心生惶惑,不知道该归顺谁啊!”他的态度就是如此傲慢。后来雍闿又投降孙吴,孙吴远远委任他为永昌郡太守。
永昌郡位于益州郡的西面,道路阻塞,与益州的中心区域隔绝,而且当时郡太守又刚刚改换,新官还没有上任。吕凯与担任府丞的蜀郡人王伉统率鼓励当地官吏百姓,关闭边境拒绝雍闯入境。雍闿多次发布公文到永昌郡,述说这样那样的理由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