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张严程阚薛传 > 张严程阚薛传 翻译

张严程阚薛传 翻译

张纮,字子纲,广陵郡人。他年轻时到京城游学,然后回到本郡。本州举荐他为茂才,三公府聘任他为下属:他都没有接受,而是南下江东去躲避社会动乱。

孙策到江东创业,他献身充当下属,孙策上表朝廷后委任张纮为正议校尉。他随孙策去攻打丹杨郡,孙策要亲自临阵作战,张纮劝阻说:“主将是负责进行筹划和制定计谋的人,也是三军命运所系;不应当轻率出动,亲自对付小小的敌人。希望将军您珍重上天授给自己的身体,满足海内人民的期望:不要让国内上下的官员百姓感到危险恐惧。”

汉献帝建安四年(公元 199),孙策派张纮带上表章前往许县皇宫朝见。被留下来任侍御史,少府卿孔融等人都与他亲近友善。曹操听说孙策去世,想借此机会进攻江东。张纮上前进谏,认为:“借别人办丧事之时出兵,既不合乎古代礼制的道理;而且一旦不成功,反倒抛弃了友好关系变成仇人:还不如借机给予厚待。”曹操听从了他的话,随即上表朝廷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,兼任会稽郡太守。

曹操想让张纮去争取孙权归附朝廷,所以派他担任会稽郡东部都尉。

后来孙权任命张纮为自己将军府的长史。让他随自己进攻合肥,孙权准备亲自带领轻骑兵去冲击敌人。张纮进谏说:“兵器就是凶器,战争则是危险的事情。现今将军您仗恃强盛的气势,轻视凶暴的敌人;三军将士,无不感到心惊胆战!即使您能够斩杀敌军将领拔下敌军的旗帜,威震疆场;这也只是偏将该去完成的任务,不是主将所应当去做的啊。希望您抑制自己像孟贲、夏育那样的勇敢,专心建立霸王大业。”孙权采纳了他的话而停止。

大军回还后,第二年,孙权又要出兵。张纮劝阻他说:“自古以来秉承天命为帝王的君主,虽然有天神在上面帮助,本人又在下面传播治理民政的德泽,但是也要依靠军事成就,以显示功勋。不过要想取得军事成就得看准时机再行动,才能树立威风。现今将军您正碰上四百年一次的大厄运,已经建立了扶助汉朝于危难的功绩;最好暂且关心军队让他们休息,广开荒地加强农业生产;任用贤能,重视推行宽和优惠的政策。顺从上天的命令,在适当时候再对奸凶进行诛讨,这样可以不使军队过于劳累就把天下平定。”孙权后来停止出兵。

张纮建议应当把都城从吴县迁到北面长江边的秣陵县,孙权采纳了他的意见。

孙权又让他回吴县去迎接家眷,中途他生病去世。

病危时,他给儿子张靖一封留给孙权的书信说:“自古以来拥有国家的,都想实施德政以赶上古代兴隆的太平盛世;但是他们实际的治理政绩,却大多都不美好。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忠臣和贤德的辅佐,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明白治理国家的根本,而在于君主不能克制自己的性情,所以人才并不能被充分使用。人的性情总是害怕困难而趋向容易,喜欢别人赞同自己而厌恶不同的意见:这和治理国家的规律刚好相反。《国语》中说:‘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攀登一样困难,听从坏的主意就像崩溃一样容易。’这说明听从好意见的不易。人间的君主继承一代接一代传下来的基业,占据天然的优势,操纵着各种控制臣下的手段,喜欢处于容易受他人赞同的地位,而不会有求于人;可是忠臣所使用的却是别人难以接受的方法,至于说出的更是别人听不入耳的话语:那么他们与君主不相吻合,不是很自然的么!关系不合就会有裂痕;能言善辩的人就有了钻空子的机会,君主被他们的小小忠诚迷惑,对他们宠爱得恋恋不舍;弄得贤愚混杂不分,长幼失去次序。这一切的由来,都是性情不能抑制造成的混乱。英明的君主能够认清这一点,所以忙着求取贤才就像人饥渴时想吃喝那样急迫,接受劝谏永不满足;克制性情减少欲望,服从大义割舍恩爱;使上面的官职爵位授予没有不正当和错误的现象,也使下面的小人断绝非分的希望。陛下对这些事情应当三思,以宽弘的度量容忍臣下的缺点,以显示君主用仁慈覆盖臣民的伟大。”

他去世时六十岁。孙权看了这封书信不禁流下眼泪。

张纮所写的诗、赋、铭、诔有十多篇。他的儿子张玄,官做到南郡太守、尚书。

张玄的儿子张尚,孙皓时任中书侍郎。张尚因为能言善辩口才敏捷受到孙皓的欣赏,被提拔为侍中,中书令。

孙皓有一次让他弹琴,张尚回答说:“为臣素来不会弹琴。”孙皓指令让他学弹琴。后来在宴会上,大家谈话之间说到琴声的精妙,张尚说:“从前晋平公要师旷演奏琴曲《清角》,师旷说是您的德泽不厚,还不能听它。”孙皓听了内心认为张尚用这件古事比喻自己,很不高兴;后来加上其他事情而把张尚关进监狱,审判官员每次都要就这件事加以追问。最后罚他到建安郡的造船工场去做苦工。很久之后,又派使者到当地把他处死。

当初,张纮的同郡老乡秦松,字文表,陈端,字子正,都与张纮一起受到孙策的厚待,参与谋划:都早死。

严畯,字曼才,彭城国人。年轻时他就热爱学习,精通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和《礼记》,又喜欢《说文解字》。汉朝末年他逃到江东避难,与诸葛瑾、步骘齐名,而相互友善。他禀性质朴正直,纯真宽厚;对于各类人物,总是忠言相告,循循善诱,一心想对人有所补益。

张昭把他推荐给孙权,孙权先后任命他为骑都尉、从事中郎。横江将军鲁肃去世,孙权下令以严畯接替鲁肃;指挥一万人马,驻扎在陆口。众人都为他喜悦,而严畯却一再坚决推辞,说:“我是一介朴素书生,不熟悉军事;不是合适的人才而占据位置,必定会有过失和后悔啊!”他说话时情绪激动,以至于流下眼泪。孙权这才听从了他。当时的人都嘉许他能从实际出发进行谦让。

孙权为吴王,以及称帝,严畯都曾任卫尉。出使到蜀国,蜀国丞相诸葛亮非常器重他。他平常不积蓄俸禄和赏赐,全都分给亲戚好友:自己家里倒常常不富裕。

广陵郡人刘颖与严畯有老交情,刘颖在家中精心研习学问。孙权听说后征召他,他称病不去;刘颖的弟弟刘略,任零陵郡太守,死在任上,刘颖前往奔丧:孙权由此知道他是谎称有病,紧急派出驿站使者前去逮捕他。同时严畯也派人骑马赶去告知刘颖,让他赶紧回来向孙权谢罪。孙权一怒之下撤了严畯的官职,而刘颖因为赶回来谢罪而得以免遭惩罚。

很久之后,严畯又出任尚书令,后来去世。

严畯著有《孝经传》、《潮水论》;又与裴玄、张承评论管仲、季路:这些文章都流传于世。

裴玄,字彦黄,下邳郡人。也有学问品行,官做到太中大夫。他曾询问儿子裴钦:“齐桓公、晋文公、伯夷、柳下惠,四人究竟谁优谁劣?”裴钦回答了自己的见解;与裴玄相互辩论,各自说得都有道理。裴钦与太子孙登同游共处,孙登对他的文采加以称赞。

程秉,字德枢,汝南郡南顿县人。他刚好赶上向大学者郑玄拜师求学。后来又因避乱到达交州,在那里与刘熙研究讨论儒经的大义:于是他兼通儒家的五部经典。当地的行政长官士燮曾任命他为长史。

孙权听说他是著名的儒学学者,备办礼品后前去征召他;他到达京城,被任命为太子太傅。

黄武四年(公元225),孙权为太子孙登聘娶周瑜的女儿为妃;由程秉代理太常卿的职务,前往吴县迎接新娘到京城。孙权亲自来到程秉的船上,程秉深受尊敬和优待。迎亲回来后,程秉在闲暇时向孙登进言说:“婚姻,是人际关系的开始,王朝教化的基础。所以圣明帝王都很重视它,用这来为百姓率先作出榜样,以感化天下民众。难怪《诗经》赞美《关雎》这首诗,认为它完全适合做《诗经》的篇首。但愿太子您能在闺房中尊重礼教,像《关雎》一诗中所描绘的那样;那么教化就会在上边振兴,称颂的声音则从下边发出来。”孙登笑着说:“古人所说的顺应促成其美德,匡正补救其过错,这确实要依赖太傅您来进行啊。”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