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文帝纪 > 汉帝以众望在魏,乃召群公卿士,告祠高庙。使兼御史大夫张音,持节奉玺绶禅位,册曰:“咨!尔魏王:昔者,帝尧禅位于虞舜;舜亦以命禹。天命不于常,惟归有德。汉道陵迟,世失其序。降及朕躬,大乱兹昏。群凶肆逆,宇内颠覆。赖武王神武,拯兹难于方;惟清区夏,以保绥我宗庙;岂予人获乂,俾服实受其赐。今王钦承前绪,光于乃德;恢文武之大业,昭尔考之弘烈;皇灵降瑞,人神告征;诞惟亮采,师锡朕命。佥曰:‘尔度克协于虞舜,用率我唐典,敬逊尔位。’於戏!‘天之历数在尔躬,允执其中,天禄永终’。君其祗顺大礼,飨兹万国,以肃承天命。”乃为坛于繁阳。庚午,王升坛,即阼;百官陪位。事讫,降坛,视燎成礼而反。改延康为黄初,大赦。 > 第2节

汉帝以众望在魏,乃召群公卿士,告祠高庙。使兼御史大夫张音,持节奉玺绶禅位,册曰:“咨!尔魏王:昔者,帝尧禅位于虞舜;舜亦以命禹。天命不于常,惟归有德。汉道陵迟,世失其序。降及朕躬,大乱兹昏。群凶肆逆,宇内颠覆。赖武王神武,拯兹难于方;惟清区夏,以保绥我宗庙;岂予人获乂,俾服实受其赐。今王钦承前绪,光于乃德;恢文武之大业,昭尔考之弘烈;皇灵降瑞,人神告征;诞惟亮采,师锡朕命。佥曰:‘尔度克协于虞舜,用率我唐典,敬逊尔位。’於戏!‘天之历数在尔躬,允执其中,天禄永终’。君其祗顺大礼,飨兹万国,以肃承天命。”乃为坛于繁阳。庚午,王升坛,即阼;百官陪位。事讫,降坛,视燎成礼而反。改延康为黄初,大赦。 第2节原文解释

庚午note-name:庚午31庚午:旧历二十八日。据后文裴注引《献帝传》、《隶释》卷十九载《魏受禅碑》,均记曹丕受禅仪式在十月辛未举行,即旧历二十九日。与此处记载不同。,王升坛,即阼note-name:即阼32即阼:即帝位。;百官陪位。事讫,降坛,视燎成礼而反note-name:视燎33视燎:观看祭祀的柴火。当时礼制,新朝皇帝即位时要祭祀天地、五岳(泰山、华山、衡山、恒山和嵩山)和四渎(长江、黄河、淮河和济水)。祭祀时点燃堆放的木柴,称为燎柴或燎祭。关于当时禅让帝位的具体经过,陈寿的史文写得比较简略,而下文裴松之则引录了上万字的史料。裴氏注《三国志》,是出自刘宋文帝的诏书指令,属于官方行为。而刘宋政权,正是从东晋的禅让得来。因此,裴氏此举,具有美化刘宋的深层政治背景。。改延康为黄初,大赦。(三)

【裴注】

(一)袁宏《汉纪》载汉帝诏曰:“朕在位三十有二载,遭天下荡覆;幸赖祖宗之灵,危而复存。然仰瞻天文,俯察民心;炎精之数既终,行运在乎曹氏。是以前王既树#-666nn;武之绩,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,是历数昭明,信可知矣。夫大道之行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;故唐尧不私于厥子,而名播于无穷。朕羡而慕焉。今其追踵尧典,禅位于魏王。”

(二)《献帝传》载禅代众事曰:

左中郎将李伏表魏王曰:“昔先王初建魏国,在境外者闻之未审,皆以为拜王。武都李庶姜#-666ff;,羁旅汉中,谓臣曰:‘必为魏公,未便王也。定天下者,魏公子桓。#-666nn;之所命,当#-666ff;符谶,以应天#-666aa;之位。’臣以#-666ff;辞语镇南将#-666kk;张鲁,鲁亦问合:‘知书所出?’合曰:‘孔子《玉版》也。天子历数,虽百世可知。’是后月余,有亡#-666aa;来,写得册文,卒如合辞。合长于内学,关右知名。鲁虽有怀国之心,沈溺异道变化,不果悟合之言。后密与臣议策质,国#-666aa;不协,或欲西通。鲁即怒曰:‘宁为魏公奴,不为刘备上客也!’言发恻痛,诚有由然。合先迎王师,往岁病亡于邺。自臣在朝,每为所亲宣说此意;时未有宜,弗敢显言。殿下即位初年,祯祥众瑞,日月而至;有命自天,昭然著见。然圣德洞达,符表预明,实乾坤挺庆,万国作孚。臣每庆贺,欲言合验;事君尽礼,人以为谄。况臣名行秽贱,入朝日浅;言为罪尤,自抑而已。今洪泽被四表,灵恩格天地;海内翕习,殊方归#-666hh;;兆应并集,以扬休命,始终允臧。臣不胜喜舞,谨具表通。”

王令曰:“以示外。薄德之人,何能致此,未敢当也。斯诚先王至德通于#-666nn;明,固非人力也。”

魏王侍中刘廙、辛毗、刘晔,尚书令桓阶,尚书陈矫、陈群,给事黄门侍郎王毖、董遇等言:“臣伏读左中郎将李伏上事。考图纬之言,以效神明之应;稽之古代,未有不然者也。故尧称历数在躬,璇玑以明天道;周武未战,而赤乌衔书;汉祖未兆,而神母告符;孝宣仄微,字成木叶;光武布衣,名已勒谶。是天之所命以著圣哲,非有言语之声、芬芳之臭可得而知也;徒悬象以示人,微物以效意耳。自汉德之衰,渐染数世;桓、灵之末,皇极不建;暨于大乱,二十余年。天之不泯,诞生明圣,以济其难;是以符谶先著,以彰至德。殿下践阼未期,而灵象变于上,群瑞应于下;四方不羁之民,归心向义,唯惧在后:虽典籍所传,未若今之盛也。臣妾远近,莫不凫藻。”

王令曰:“犁牛之,似虎,莠之幼似禾;事有似是而非者,今日是已。睹斯言事,良重吾不德。”于是尚书仆射宣告官僚,咸使闻知。

辛亥,太史丞许芝,条魏代汉见谶纬于魏王曰:“《易传》曰:‘圣人受命而王,黄龙以戊己日现。’七月四日戊寅,黄龙现;此帝王受命之符瑞最著明者也。又曰:‘初六,履霜,阴始凝也。又有积虫大穴天子之宫,厥咎然。’今蝗虫现,应之也。又曰:‘圣人以德亲比天下,仁恩洽普,厥应麒麟以戊己日至,厥应圣人受命。’又曰:‘圣人清净行中正,贤人福至民从命,厥应麒麟来。’《春秋汉含孳》曰:‘汉以魏,魏以征。’《春秋玉版谶》曰:‘代赤者魏公子。’《春秋佐助期》曰:‘汉以许昌失天下。’故白马令李云上事曰:‘许昌气见于当涂#guoxue666-com;;当涂高者,当昌于许。’当涂高者,魏也;象魏者,两观阙是也;当道而高大者魏,魏当代汉。今魏基昌于许,汉征绝于许;乃今效见,如李云之言,许昌相应也。《佐助期》又曰:‘汉以蒙孙亡。’说者以蒙孙,汉二十四帝,童蒙愚昏,以弱亡。或以杂文为‘蒙其孙当失天下’,以为汉帝非正嗣,少时为董侯,名不正;蒙乱之荒惑,其子孙以弱亡。《孝经中黄谶》曰:‘日载东,绝火光。不横一,圣聪明。四百之外,易姓而王。天下归#-666ii;,致太平;居八甲,#-666cc;礼乐;正万民,嘉乐家和杂。’此魏王之姓讳,著见图谶。《易运期谶》曰:“言居东,西有午,两日并光日居下。其为主,反为辅。五八四十,黄气受,真人出。’言午,‘许’字。两日,‘昌’字。汉当以许亡,魏当以许昌。今际会之期在许,是其大效也。《易运期》又曰:‘鬼在山,禾女连,王天下。’臣闻帝王者,五行之精;易姓之符,代兴之会,以七百二十年为一轨。有德者过之,至于八百;无德者不及,至四百载。是以周家八百六十七年,夏家四百数十年;汉行夏正,迄今四百二十六岁。又高祖受命,数虽起‘乙未’,然其兆征始于获麟。获麟以来七百余年,天之历数将以尽终。帝王之兴,不常一姓。太微中,黄帝坐常明,而赤帝坐常不见;以为黄家兴而赤家衰,凶亡之渐。自是以来四十余年,又荧惑失色不明十有余年。建安十年,彗星先除紫微;二十三年,复扫太微。新天子气见东南以来,二十三年;白虹贯日,月蚀荧惑;比年己亥、壬子、丙午日蚀,皆水灭火之象也。殿下即位,初践阼,德配天地,行合神明;恩泽盈溢,广被四表,格于上下。是以黄龙数现,凤凰仍翔,麒麟皆臻,白虎效仁,前后献见于郊甸;甘露醴泉,奇兽神物,众瑞并出:斯皆帝王受命易姓之符也。昔黄帝受命,风后受《河图》;舜、禹有天下,凤凰翔,洛出《书》;汤之王,白鸟为符;文王为西伯,赤鸟衔丹书;武王伐殷,白鱼升舟;高祖始起,白蛇为征。巨迹瑞应,皆为圣人兴。观汉前后之大灾,今兹之符瑞;察图谶之期运,揆河洛之所甄,未若今大魏之最美也。夫得岁星者,道始兴。昔武王伐殷,岁在鹑火;有周之#-666dd;野也。高祖入秦,五星聚东井;有汉之#-666dd;野也。今兹岁星在大梁;有魏之#-666dd;野也。而天之瑞应,并集来臻;四方归附,襁负而至;兆民欣戴,咸乐嘉庆。《春秋大传》曰:‘周公何以不之鲁?盖以为虽有继体守文之君,不害圣人受命而王。’周公反政,《尸子》以为孔子非之,以为周公不圣,不为兆民也。京房作《易传》曰:‘凡为王者,恶者去之,弱者夺之。易姓改代,天命应常;人谋鬼谋,百姓与能。’伏惟殿下体尧舜之盛明,膺七百之禅代;当汤武之期运,值天命之移授。河洛所表,图谶所载,昭然明白,天下学士所#-666cc;见也。臣职在史官,考符察征,图谶效见,际会之期,谨以上闻。”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群公卿士:即朝廷百官。

〔2〕告祠:祭祀并且禀告祖先自己将要禅位的事。#guoxue666-com;庙:祭祀两汉开国皇帝刘邦的#-666nn;庙。刘邦的尊号为高皇帝,故名。在今河南许昌市东南蒋官池乡,曾有一座被称为“高庙”的宏大建筑,现今尚有遗迹留存。后世有#-666aa;误以为是魏文帝曹丕的神庙。但是,依据历史文献来考察,应当是当时许都东汉王朝的高庙所在。

〔3〕奉玺绶:向曹丕奉送皇帝的印绶。

〔4〕:古代皇帝对臣下封爵授官的诏书。也叫“策”。据下文裴注所引资料,当时百官向曹丕劝进#-666cc; 17 次,献帝下诏禅位 4 次,曹丕谦让推辞 19 次。繁文缛节,在此有充#-666dd;的体现。

〔5〕:感叹词。相当于“啧啧”。《论语·尧曰》记载尧禅位于舜时的话,第一句是“咨!尔舜!”此处的册文即仿照这种句式。

〔6〕虞舜: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。姚姓,号有虞氏,名重华。相传他受尧的禅让继位,后又禅位给治水有#-666ii;的禹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一。

〔7〕:即夏禹,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。又称大禹。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,受虞舜之命治理洪水,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。后被舜选为继承#-666aa;。他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。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,即夏朝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二。

〔8〕天命:上天的旨意。这里指秉承天命为君主。 常:固定不变。

〔9〕有德:有德的#-666aa;

〔10〕陵迟:衰颓。

〔11〕:更加。昏:混乱。

〔12〕区夏:华夏地区,指中国。

〔13〕保绥:保护、安定。

〔14〕获乂:获乂(yì),得到安宁。

〔15〕:使。九#-666hh;:京畿以外的九等地区,即侯服、甸服、男服、采服、卫服、蛮服、夷服、镇服、藩服。这里指京都以外的全国各地。

〔16〕:父亲。指曹操。弘烈:大业。

〔17〕皇灵:皇天的#-666nn;灵。

〔18〕告征:显示征兆。

〔19〕诞惟亮采:慎重考虑继承#-666aa;选问题。《尚书·尧典》记载,虞舜挑选继承人时,标准是“使宅百揆,亮采惠畴”,即能够领导百官,很好地处理政事。这里使用句中的“亮采”一词来指代禅让。

〔20〕师锡:众#-666aa;议论。这里的众人指王公大臣。

〔21〕:都。克协于虞舜:能够和虞舜融#-666ff;无间。意思是要汉献帝效法传位给舜的尧,让位给曹丕。

〔22〕:遵从。唐典:唐尧定下的制度和准则。指用禅让的形式传位。汉代的皇族刘氏,据说是唐尧的后裔,所以册文有“率我唐典”的措辞。

〔23〕於戏:於戏(wū hū),感叹词。这里表示赞叹。

〔24〕历数:帝王继承的次序。自此以下三句,均出自《论语·尧曰》。

〔25〕:确实,实实在在。执其中:处事时保持正确。

〔26〕天禄永终:上天赐给的禄位永远终结。句出《论语·尧曰》。

〔27〕祗顺:恭敬地举行。大礼:指受禅即帝位的仪式。

〔28〕:享有,保有。万国:本意为各方诸侯,此指全国各地。

〔29〕:恭敬。

〔30〕繁阳:亭名。属颍阴县,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繁城镇。现有曹丕受禅台遗址。留存的坛台残#guoxue666-com;约20 米,顶部直径约 30 米,底部长宽各约 75 米。另外,附近尚有魏文帝受禅当时所草拟、书写和镌刻的受禅碑两通遗存,列为国家重要文物受到保护。此二碑一称《公卿将#-666kk;上尊号奏》,另一称《受禅表》。二者不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,而且均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瑰宝,一直享有极高的美誉。

〔31〕庚午:旧历二十八日。据后文裴注引《献帝传》、《隶释》卷十九载《魏受禅碑》,均记曹丕受禅仪式在十月辛未举行,即旧历二十九日。与此处记载不同。

〔32〕即阼:即帝位。

〔33〕视燎:观看祭祀的柴火。当时礼制,新朝皇帝即位时要祭祀天地、五岳(泰山、华山、衡山、恒山和嵩山)和四渎(长江、黄河、淮河和济水)。祭祀时点燃堆放的木柴,称为燎柴或燎祭。关于当时禅让帝位的具体经过,陈寿的史文写得比较简略,而下文裴松之则引录了上万字的史料。裴氏注《三国志》,是出自刘宋文帝的诏书指令,属于官方行为。而刘宋政权,正是从东晋的禅让得来。因此,裴氏此举,具有美化刘宋的深层政治背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