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帝践阼,迁侍中,赐爵关内侯。时议改正朔,毗以“魏氏遵舜、禹之统,应天顺民;至于汤、武,以战伐定天下,乃改正朔。孔子曰‘行夏之时’,《左氏传》曰‘夏数为得天正’,何必期于相反?”帝善而从之。帝欲徙冀州士家万户,实河南。时连蝗民饥,群司以为不可,而帝意甚盛。毗与朝臣俱求见,帝知其欲谏,作色以见之,皆莫敢言。毗曰:“陛下欲徙士家,其计安出?”帝曰:“卿谓我徙之非邪?”毗曰:“诚以为非也。”帝曰,“吾不与卿共议也。”毗曰:“陛下不以臣不肖,置之左右,厕之谋议之官,安得不与臣议邪!臣所言非私也,乃社稷之虑也,安得怒臣!”帝不答,起入内;毗随而引其裾,帝遂奋衣不还。良久乃出,曰:“佐治,卿持我何太急邪?”毗曰:“今徙,既失民心,又无以食也。”帝遂徙其半。尝从帝射雉,帝曰:“射雉乐哉!”毗曰:“于陛下甚乐,而于群下甚苦。”帝默然,后遂为之稀出。上军大将军曹真征朱然于江陵,毗行军师。还,封广平亭侯。帝欲大兴军征吴,毗谏曰:“吴、楚之民,险而难御;道隆后服;道洿先叛:自古患之,非徒今也。今陛下祚有海内,夫不宾者,其能久乎?昔尉佗称帝,子阳僭号;历年未几,或臣或诛。何则?违逆之道不久全,而大德无所不服也。方今天下新定,土广民稀。夫庙算而后出军,犹临事而惧;况今庙算有阙而欲用之?臣诚未见其利也。先帝屡起锐师,临江而旋。今军不增于故,而复循之,此未易也。今日之计,莫若修范蠡之养民,法管仲之寄政,则充国之屯田,明仲尼之怀远。年之中,强壮未老,童龀胜战;兆民知义,将士思奋,然后用之,则役不再举矣。”帝曰:“如卿意,更当以虏遗子孙邪?”毗对曰:“昔周文王以纣遗武王,唯知时也。苟时未可,容得已乎!”帝竟伐吴,至江而还。 第2节原文解释
尝从帝射雉15射雉:射取野鸡。这是当时达官贵#-666aa;中盛行的射猎活动。,帝曰:“射雉乐哉!”毗曰:“于陛下甚乐,而于群下甚苦。”帝默然,后遂为之稀出。
上#-666kk;大将#-666kk;曹真征朱然于江陵16上军大将军:官名。魏文帝曹丕专为曹真设置的职务。职责与大将#-666kk;相同,主持朝廷军务。曹真之后无#-666aa;再任此职。江陵:县名。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。,毗行#-666kk;师
17行:代理。。还,封广平亭侯。
帝欲大兴军征吴,毗谏曰:“吴、楚之民18吴、楚:均先秦国名。孙吴所占领的扬州、荆州,是先秦时吴国和楚国的故地。,险而难御
19险:凶恶。;道隆后#-666hh;
20道隆后服:政治局面兴隆时是最后#-666hh;从的。;道洿先叛
21洿:洿(wū),污浊。:自古患之,非徒今也。今陛下祚有海内
22祚有:祚(zuò)有,享有。,夫不宾者
23不宾:不#-666hh;从。,其能久乎?昔尉佗称帝
24尉佗:尉佗(?—前 137),姓赵,名佗。真定(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南)#-666aa;。秦末时任南海郡龙川县(今广东龙川县西)县令。陈胜、吴广起兵后,他趁机占据面临南海的南海、桂林、象郡三郡,自立为南越王。后又称帝。汉文帝时开始做汉朝名义上的藩臣。自他称王起,经五代九十三年,其国才被汉朝消灭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一百一十三、《汉书》卷九十五《南粤传》。,子阳僭号
25子阳:即公孙述(?—公元 36)。字子阳。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市东北)#-666aa;。新莽时任导江卒正(即蜀郡太守)。后趁乱起兵,占据益州称帝。公元 36 年,被东汉光武帝刘秀的#-666kk;队消灭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十三。;历年未几,或臣或诛。何则?违逆之道不久全,而大德无所不#-666hh;也。方今天下新定,土广民稀。夫庙算而后出军,犹临事而惧;况今庙算有阙而欲用之
26阙:疏漏。?臣诚未见其利也。先帝屡起锐师
27先帝:指曹操。,临江而旋。今六军不增于故,而复循之,此未易也。今日之计,莫若修范蠡之养民
28养民:养育#-666aa;民。范蠡在越国被吴击败后,向越王句践建议“抚民保教”以待时机。见《国语·越语》下。,法管仲之寄政
29寄政:把加强#-666kk;事实力的措施装扮成行政上的措施来实行。齐桓公想加强军事实力以称霸诸侯,管仲说公开这样做将引起各国的戒备,必须把这些措施装扮成日常行政措施来实行,并把这叫做“寄政”。见《国语·齐语》。,则充国之屯田
30充国:即赵充国(前 137—前 52)。字翁孙。陇西郡上邽(今甘肃天水市)#-666aa;。西汉宣帝时任后将#-666kk;,封营平侯。熟悉西北情况,与匈奴、羌人作战勇而多谋。在西北实行屯田,对巩固边防和发展当地生产起了重要作用。传见《汉书》卷六十九。,明仲尼之怀远
31怀远:安抚远方的#-666aa;。孔子曾说过“远人不#-666hh;则修文德以来之”的话,见《论语·季氏》。。十年之中,强壮未老,童龀胜战
32童龀:童龀(chèn),儿童。龀是儿童换牙。胜(shēng)战:(年龄长大开始)能够从事战斗。;兆民知义
33兆民:众百姓。百万为兆。,将士思奋,然后用之,则役不再举矣
34役不再举:战争不需要进行第二次。意指一次进攻即彻底解决。。”帝曰:“如卿意,更当以虏遗子孙邪
35虏:对敌#-666aa;的蔑称。遗(wèi):留给。?”毗对曰:“昔周文王以纣遗武王
36纣:又名帝辛。商代的最后一个君主。荒#-666gg;残暴,后被周武王率领的联#-666kk;击败,自焚而死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三《殷本纪》。,唯知时也
37唯:因为。。苟时未可,容得已乎
38容得已:岂能够做到。!”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改正朔:改正(zhēng)朔,改变正月初一日的起始时间。也就是改换历法。据说,上古时殷、周王朝刚建立,即要改正朔,以示更新。夏历以冬至之后第二月(相当于现今夏历正月)为正,平旦(天明)为朔;殷历以冬至之后第一月(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二月)为正,鸡鸣为朔;周历以冬至所在的月(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一月)为正,夜半为朔。见《尚书大传·略说》。
〔2〕舜、禹之统:指禅让的传统。舜受尧的禅让,禹受舜的禅让。曹魏受东汉献帝的禅让,所以辛毗这样说。
〔3〕汤、武:商汤、周武王。
〔4〕行夏之时:使用夏朝的历法。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颜渊》。
〔5〕夏数为得天正:指夏历的四季划#-666dd;正好符#-666ff;气候的实际变化。这句话出自《左传》昭公十七年,但原话是“夏数得天”。
〔6〕期于相反:要求(历法与前朝)不同。
〔7〕士家:曹魏政权所控制的一种特殊民户。他们的职业就是当兵打仗,而且实行父死子代兄终弟及的世袭原则。这种世袭兵制在曹操时即已出现,目的在于掌握稳定的兵源。同保证了充足粮食来源的屯田制一样,士家制也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。实:充实。河南:指河南尹。是京城洛阳所在的郡。
〔8〕作色:做出脸色。
〔9〕诚:确实。
〔10〕不肖:不肖(xiào),不贤。
〔11〕厕:置于。
〔12〕社稷:土地#-666nn;与谷神的祭坛。土地与粮食是立国的基本条件,所以古时统治天下的君主必定要立社稷,社稷也就常用来代指天下。
〔13〕裾:裾(jū),衣#-666hh;后襟。
〔14〕奋衣:挥手使衣襟脱离辛毗的牵引。
〔15〕射雉:射取野鸡。这是当时达官贵#-666aa;中盛行的射猎活动。
〔16〕上军大将军:官名。魏文帝曹丕专为曹真设置的职务。职责与大将#-666kk;相同,主持朝廷军务。曹真之后无#-666aa;再任此职。江陵:县名。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。
〔17〕行:代理。
〔18〕吴、楚:均先秦国名。孙吴所占领的扬州、荆州,是先秦时吴国和楚国的故地。
〔19〕险:凶恶。
〔20〕道隆后服:政治局面兴隆时是最后#-666hh;从的。
〔21〕洿:洿(wū),污浊。
〔22〕祚有:祚(zuò)有,享有。
〔23〕不宾:不#-666hh;从。
〔24〕尉佗:尉佗(?—前 137),姓赵,名佗。真定(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南)#-666aa;。秦末时任南海郡龙川县(今广东龙川县西)县令。陈胜、吴广起兵后,他趁机占据面临南海的南海、桂林、象郡三郡,自立为南越王。后又称帝。汉文帝时开始做汉朝名义上的藩臣。自他称王起,经五代九十三年,其国才被汉朝消灭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一百一十三、《汉书》卷九十五《南粤传》。
〔25〕子阳:即公孙述(?—公元 36)。字子阳。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市东北)#-666aa;。新莽时任导江卒正(即蜀郡太守)。后趁乱起兵,占据益州称帝。公元 36 年,被东汉光武帝刘秀的#-666kk;队消灭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十三。
〔26〕阙:疏漏。
〔27〕先帝:指曹操。
〔28〕养民:养育#-666aa;民。范蠡在越国被吴击败后,向越王句践建议“抚民保教”以待时机。见《国语·越语》下。
〔29〕寄政:把加强#-666kk;事实力的措施装扮成行政上的措施来实行。齐桓公想加强军事实力以称霸诸侯,管仲说公开这样做将引起各国的戒备,必须把这些措施装扮成日常行政措施来实行,并把这叫做“寄政”。见《国语·齐语》。
〔30〕充国:即赵充国(前 137—前 52)。字翁孙。陇西郡上邽(今甘肃天水市)#-666aa;。西汉宣帝时任后将#-666kk;,封营平侯。熟悉西北情况,与匈奴、羌人作战勇而多谋。在西北实行屯田,对巩固边防和发展当地生产起了重要作用。传见《汉书》卷六十九。
〔31〕怀远:安抚远方的#-666aa;。孔子曾说过“远人不#-666hh;则修文德以来之”的话,见《论语·季氏》。
〔32〕童龀:童龀(chèn),儿童。龀是儿童换牙。胜(shēng)战:(年龄长大开始)能够从事战斗。
〔33〕兆民:众百姓。百万为兆。
〔34〕役不再举:战争不需要进行第二次。意指一次进攻即彻底解决。
〔35〕虏:对敌#-666aa;的蔑称。遗(wèi):留给。
〔36〕纣:又名帝辛。商代的最后一个君主。荒#-666gg;残暴,后被周武王率领的联#-666kk;击败,自焚而死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三《殷本纪》。
〔37〕唯:因为。
〔38〕容得已:岂能够做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