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例第三 第2节
凡是伤于寒邪的,就会出现发热的病变,热势虽然很盛,但不会死亡。如果表里阴阳两经同时感受了寒邪而发病的,这叫两感,大多会死亡。〔86〕
寸关尺三部脉都见浮象的,是太阳经感受了病邪,一般会在受邪后第一二天发病。因为足太阳膀胱经上连风府穴,所以会出现头项部疼痛和腰背部拘强、不柔和的症状。〔87〕
寸关尺三部都见长脉的,是阳明经感受了病邪,一般会在受邪后第二三天发病。因为足阳明胃经夹鼻部循行并连络到眼目,所以会出现身体发热、两眼疼痛、鼻腔干燥和不能安卧的症状。〔88〕
寸关尺三部脉都见弦象的,是少阳经感受了病邪,一般会在受邪后第三四天发病。因为足少阳胆经循行于两胁部并连络两耳,所以会出现#-666ee;胁疼痛和耳聋的症状。以上这三经都感受了病邪,邪气还没有传入腑的,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治愈。〔89〕
寸关尺三部脉都沉细的,是太阴经感受了病邪,一般会在受邪后第四五天发病。因为足太阴脾经布散于胃肠,连络到咽喉部,所以会出现腹部胀满和咽喉干燥的症状。〔90〕
寸关尺三部脉都沉的,是少阴经感受了病邪,一般会在受邪后第五六天发病。因为足少阴肾经贯通肾脏,连络肺部并连络到舌根,所以会出现口舌干燥和口渴的症状。〔91〕
寸关尺三部都见微缓脉的,是厥阴经感受了病邪,一般会在受邪后第六七天发病。因为足厥阴肝经循行于外生殖器并络于肝脏,所以会出现烦闷和阴囊挛缩的症状。以上这三经都感受了病邪,如果病邪已入于腑的,可以用泻下的方法治愈。〔92〕
如果是表里阴阳两经同时感受了寒邪的,第一天太阳经感受了邪气和少阴经同时发病,就会出现头痛、口干、烦闷、口渴的症状。第二天阳明经感受了邪气和太阴经同时发病,就会出现腹部胀满、身体发热、不欲饮食、谵语等症状。第三天少阳经感受了邪气和厥阴经同时发病,就会出现耳聋、阴囊挛缩和四肢厥冷等症状,如果又出现汤水不能下咽且昏迷不省人事的,六天就会死亡。如果三阴经、三阳经以及五脏六腑都感受了邪气而发病,就会出现营卫之气不能运行,脏腑气机不通,最后会导致死亡。那些不属于两感证,又没有发生邪气的传变,也不兼夹有另外致病邪气的,到第七天太阳经的病气衰退,头痛等症会渐渐痊愈。到第八天阳明经的病气衰退,身体发热等症会渐渐缓解。到第九天少阳经的病气衰退,耳聋等症改善而稍稍有些听力。到第十天太阴经的病气衰退,腹胀等症已消除而恢复正常,就想进饮食了。到第十一天少阴经的病气衰退,就没有口渴、舌干等症状,而可以痛快地打喷嚏了。到第十二天厥阴经的病气衰退,挛缩的阴囊已经松弛,拘急的少腹已经稍稍缓解,大邪都已解除,患者精#-666nn;爽快,#-666nn;志清晰。如果超过十三天以上而不见好转,寸关尺三部脉都沉伏无力的,是十分危重的证候。如果又感受了另外的致病邪气,演变为其他病症的,应当按照本书后面将要讲到的坏病症候来治疗。如果寸关尺三部脉都盛大,属于重新感受了寒邪的,这就转变成了温疟。如果寸脉浮滑,尺脉濡弱的,再感受到风邪,就转变成风温。如果寸脉洪数,尺脉实大的,再感受到温热邪气,就转变成温毒,温毒这种病是致病最重的。寸脉濡弱,尺脉弦紧的,再感受到温热邪气,就转变为温疫(一种说法为“疟”)。因此说冬季被寒邪所伤,就可以发展为温病。应详尽地诊察证候的具体变化,尤其是脉象的变化选方与论治一如本书所说的原则。〔93〕
凡是人有了疾病,应当及时治疗,隐瞒或忍耐而希望侥幸自愈,因此就可能造成顽固难愈的后果。小儿和妇女,在这方面就更加严重。如果感受了时令不正之气而感到不舒#-666hh;,就应当及早告诉医生,找出致病的原因。当邪在腠理的时候,及时治疗,很少有治不好的。患者忍耐着痛苦,几天以后才向医生诉说病情,邪气深入内脏,就难于制#-666hh;了。这是家中有患者的,应当特别注意的要点。凡是使用汤药治病,不可分白天黑夜,只要一感觉到有病,就应当立即制备汤药用于治疗,不要再等到早晨或晚上,这样病就容易治愈了。如果有所拖延,病情就会发生传变,虽然想去除治,也就难以为力了。凡是不按照规定的方法去#-666hh;药,恣意违反医嘱的患者,那就不必去治疗了。〔94〕
凡是伤寒这种病,大多由感受风寒邪气而引起。在开始的时候,体表被风寒邪气所伤,只要注意加盖衣被,适当地发汗,没有不消散的,邪气一旦入里就不容易消散了。不详察证候及论治的原则,就打算要攻邪,这是很盲目的,还是应当先解除表邪,表邪解后才可以攻下。如果表邪已经解除,而里证没有消除,未见腹胀满,而寒热内结,则病未愈,若表邪已解,里证未消,腹中胀满结实有燥屎结滞的,自然可以用攻下的方法来除掉它,虽然病程已经四五天了,也不会为害。如果不适#-666ff;使用攻下的方法而贸然去使用,里气被伤,邪热乘里虚而内陷,于是就造成协热下利,烦躁不安等变证,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的,其中轻一些的病情加重而危笃,严重的就难免要造成死亡了。〔95〕
那些阳热炽盛、阴液虚损的病症,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就会引起死亡,用泻下的方法治疗,就会治愈。那些卫阳不足、阴寒外盛的病症,用发汗的方法治疗,就会治愈,用泻下的方法治疗,就会引起死亡。即使有奇#-666ii;的神丹妙药,如有发汗作用,怎可以错误地使用?具有泻下作用的甘遂一类药,怎可以随便地乱投?虚证和实证的治疗方法,相背千里,吉凶的变化如影随形、如响应声,哪能允许随便更改呢?况且像桂枝汤一类温热的汤药给阳热内盛的人服下后,就可能毙命;像承气汤一类苦寒泻下的药给阴寒内盛的人服下后,就可能导致死亡。生与死的重要关头,在于片刻之间,甚至眼看着患者死去,都不容你去计算时间。这些阴阳虚实交错的变化,表现十分不明显,发汗、催吐、泻下等治法的应用如果相反,那造成的危害也就极其迅速。那些医道狭隘,医术浅陋,头脑糊涂,不懂得疾病根源的医生,一出手治疗就会发生错误,造成患者死亡,还自以为是患者该死。于是使冤魂充塞于阴间的道路,死尸遍布于人间的旷野,善良的人们看到这种情景,哪能不痛心呢!〔96〕
凡是两感病而表里两经同时发病的,治疗的方法应有先后次序。发表和攻里,本来就不相同,而执迷不悟又固执己见的人,就说有发汗奇效的神丹妙药与其攻下作用的甘遂之剂#-666ff;在一起服用,既可以解表邪,又可以除里实。这种巧妙的言论好像正确,其实完全违背了医学的道理。高明医生的举动,常常是周密而谨慎的;庸医的做法和行动,必然是鲁莽和急躁的。这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的变化,哪可以欺诈呢?世上的一般人,只是追求那显赫的荣华富贵,而看不到这致命的危险。只有那些明智的通晓事理的人才懂得固护生命的根本,并能从身边的事物中,汲取有益于健康的道理。如果都能这样,那么人人可以健康长寿,又怎能说是遥远的事呢?〔97〕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