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西三百五十里,曰天帝之山,上多棕、枏,下多菅、蕙。有兽焉,其状如狗,名曰谿边,席其皮者不蛊。有鸟焉,其状如鹑,黑文而赤翁,名曰栎,食之已痔。有草焉,其状如葵,其臭如靡芜,名曰杜衡,可以走马,食之已瘿。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2.15 又西三百五十里,曰天帝之山1天帝之山:山名,在今陕西境内。 ,上多棕、枏,下多菅
2菅:菅茅。 、蕙。有兽焉,其状如狗,名曰谿边,席其皮者不蛊
3蛊:毒热恶气。 。有鸟焉,其状如鹑,黑文而赤翁
4翁:鸟颈上的毛。 ,名曰栎,食之已
5已:治愈。 痔。有草焉,其状如葵,其臭如靡芜,名曰杜衡
6杜衡:亦作“杜蘅”。 ,可以走马
7走马:使马跑得快。 ,食之已瘿
8瘿:瘿(yǐnɡ),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。。

【翻译】
再向西三百五十里有座山,名叫天帝山,山上长着很多棕树和楠木,山下长有很多菅茅和蕙兰。山里有一种兽,形状像狗,名叫谿边,#-666aa;坐卧时,把它的皮铺在身下,可以免受毒热恶气的侵袭。山里有一种鸟,形状像鹌鹑,身上有黑色的花纹和红色的颈毛,它的名字叫作栎,#-666aa;吃了它的肉,可以治疗痔疮。山里长着一种草,形状像葵,散发出的气味与靡芜相似,叫作杜衡,骑马的#-666aa;佩戴上它,可以使马跑得快,吃了它的肉可治疗脖子上长大瘤子的病。
原文 | 翻译 |
2.15 又西三百五十里,曰天帝之山,上多棕、枏,下多菅、蕙。有兽焉,其状如狗,名曰谿边,席其皮者不蛊。有鸟焉,其状如鹑,黑文而赤翁,名曰栎,食之已痔。有草焉,其状如葵,其臭如靡芜,名曰杜衡,可以走马,食之已瘿。 | 再向西三百五十里有座山,名叫天帝山,山上长着很多棕树和楠木,山下长有很多菅茅和蕙兰。山里有一种兽,形状像狗,名叫谿边,#-666aa;坐卧时,把它的皮铺在身下,可以免受毒热恶气的侵袭。山里有一种鸟,形状像鹌鹑,身上有黑色的花纹和红色的颈毛,它的名字叫作栎,#-666aa;吃了它的肉,可以治疗痔疮。山里长着一种草,形状像葵,散发出的气味与靡芜相似,叫作杜衡,骑马的#-666aa;佩戴上它,可以使马跑得快,吃了它的肉可治疗脖子上长大瘤子的病。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天帝之山:山名,在今陕西境内。
〔2〕菅:菅茅。
〔3〕蛊:毒热恶气。
〔4〕翁:鸟颈上的毛。
〔5〕已:治愈。
〔6〕杜衡:亦作“杜蘅”。
〔7〕走马:使马跑得快。 »
〔8〕瘿:瘿(yǐnɡ),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