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史记》 » 孝文本纪 > 孝文本纪 白话文翻译

孝文本纪 白话文翻译

孝文皇帝,是高祖排行居中的儿子。高祖十一年(前196年)春季,打败陈豨的军队后,平定代地,封文帝为代王,定都中都。他是太后薄氏的儿子。代王即位十七年,即高后八年,七月,高后去世。九月,吕氏子弟吕产等人想要作乱,来危害刘氏,大臣共同将其诛灭,商议召代王来,立他为皇帝,相关记载在吕后的传记中。

丞相陈平、太尉周勃等人派人迎接代王。代王询问身边的近臣郎中令张武等人。张武等人建议说:“汉朝廷的大臣都是当初高帝时的大将,熟悉兵事,多有权谋,他们的用意恐怕不止于此,只是因为畏惧高帝、吕太后的威势罢了。现在他们已经诛灭吕氏,血洗京城,他们名义上是迎接大王,实际上不可轻信。希望大王称病不要前往,以此观察事态的变化。”中尉宋昌进言说:“群臣的建议都是错误的。当初秦朝政治混乱,诸侯豪杰纷然起事,自认为能够得到天下的人有数以万计,然而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,是刘氏,天下豪杰已经对争夺皇帝之位不抱希望,这是第一点。高帝分封刘氏子弟为王,封国的疆界犬牙交错相互制约,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像磐石一样坚固的宗族,天下人因为其强大而臣服,这是第二点。汉朝创建以后,废除了秦朝严苛的政令,精简法令,施以恩惠,人们都安居乐业,难以动摇,这是第三点。凭借吕太后的威严,吕氏已经有三人封王,在朝中独断专权,然而太尉持符节进入北军,呼喊一声就使士兵都袒露左臂,支持刘氏,背叛吕氏,最终消灭吕氏。这是上天授予的神威,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。现在大臣即使想要作乱,百姓也不会为他们所驱使,他们的党羽难道能齐心协力吗?现在内有朱虚侯、东牟侯这样的亲属,对外畏惧吴王、楚王、淮南王、琅邪王、齐王、代王的强大。现在高帝的儿子只有淮南王和大王,大王又年长,贤能圣明而仁慈孝顺,闻名于天下,所以大臣顺应天下人心而想要迎接大王立为皇帝,大王不要怀疑。”代王报告太后与其商议,还是犹豫不决。于是用龟甲来占卜,得到大横的卦象。卜辞说:“纹络粗横,我为天王,夏启事业,散发光芒。”代王说:“我本来已经是王了,还要做什么王?”占卜的人说:“这里所说的天王就是天子。”于是代王派太后的弟弟薄昭前去拜见绛侯,绛侯等人把迎立代王的意图如实告知薄昭。薄昭回来报告说:“可以相信了,不用怀疑了。”代王于是笑着对宋昌说:“果然如您所说。”他命令宋昌为参乘,张武等六人也乘坐驿车前往长安。走到高陵停下休息,代王派宋昌先驱车去长安观察局势的变化。

宋昌来到渭桥,丞相以下官员都来迎接。宋昌返回报告。代王驱车来到渭桥,群臣都来拜见称臣。代王下车答拜。太尉周勃上前说:“我请求私下向大王奏事。”宋昌说:“所说的是公事,就公开说。所说的是私事,帝王不受理私事。”太尉于是跪下进献天子的印玺和符节。代王辞谢说:“到代国官邸再商议这件事。”于是他驱车进入代国官邸。群臣都跟随而来。丞相陈平、太尉周勃、大将军陈武、御史大夫张苍、宗正刘郢、朱虚侯刘章、东牟侯刘兴居、典客刘揭都两次下拜后进言说:“刘弘等人都不是孝惠帝的儿子,不应当主持宗庙祭祀。我们恭请阴安侯、列侯顷王后和琅琊王、宗室、大臣、列侯、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商议说:‘大王是高帝最年长的儿子,应该做高帝的继承人。’希望大王登上天子之位。”代王说:“尊奉高帝宗庙,事关重大。我没有才能,不足以尊奉宗庙。希望请求楚王重新考虑,我不敢担当。”群臣都跪拜坚决请求。代王面朝西方谦让三次,又面朝南方谦让两次。丞相陈平等人都说:“我们经过商议,认为大王尊奉高帝宗庙是最适宜的,即使让天下诸侯和百姓来考虑,他们也认为适宜。我们为国家社稷考虑,不敢轻率决定。希望大王听从我们的建议。我们再次下拜敬献天子玺印和符节。”代王说:“宗室、将相、诸王、列侯都认为没有人比我更适宜,我也不敢再推辞了。”于是他登上天子之位。

群臣按照礼仪依次侍立。于是派太仆夏侯婴和东牟侯刘兴居清理宫廷,奉迎天子车驾,去代国官邸迎接皇帝。皇帝在当天晚上进入未央宫。于是他在夜命宋昌为卫将军,安抚南北军。任命张武为郎中令,在殿中巡逻。皇帝回到前殿坐下,在当天夜里下诏书说:“此前吕氏当政专权,阴谋叛逆,想要危害刘氏宗庙,仰仗将相、列侯、宗室、大臣将其诛灭,使他们服罪受到惩罚。我刚即位,将要大赦天下,赏赐民众每人提升爵位一级,女子以一百户为单位赏赐酒肉,百姓聚会宴饮五天。”

孝文皇帝元年(前179年)十月庚戌日,改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。

辛亥日,皇帝正式即位,拜谒高庙。右丞相陈平改任左丞相,太尉周勃担任右丞相,大将军灌婴担任太尉。吕氏所侵夺的原属齐国、楚国的土地,都归还齐王、楚王。

壬子日,文帝派车骑将军薄昭去代国迎接皇太后。皇帝说:“吕产自任相国,吕禄担任上将军,擅自假传诏令派灌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,想要取代刘氏,灌婴留守荥阳没有进攻齐国,和诸侯共同谋划来诛灭吕氏。吕产想要作乱,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谋划夺取吕产等人的兵权。朱虚侯刘章率先逮捕吕产等人。太尉亲自率领襄平侯纪通持符节奉诏书进入北军。典客刘揭亲自夺取赵王吕禄的将军印。加封太尉周勃食邑一万户,赏金五千斤。加封丞相陈平、将军灌婴食邑各三千户,赏金两千斤。加封朱虚侯刘章、襄平侯纪通、东牟侯刘兴居食邑各二千户,赏金一千斤。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,赏金一千斤。”

孝文本纪 白话文翻译插图

止辇受言,选自《帝鉴图说》

十二月,文帝说:“法令,是治理国家的准则,可以用来禁止暴行,并且劝人向善。现在犯法的人定罪后,却要连累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儿和兄弟一同受罚,还要罚没其子女为官奴,我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可取。群臣讨论一下。”有关部门的官员都说:“民众不能自行治理,所以制定法令来约束他们。受连累的家属也要被逮捕,就是要使人们心有牵挂,使他们慎重看待触犯法律的事情,这种做法由来已久了。还是遵照原来的做法更适宜。”文帝说:“我听说法令公正则百姓忠厚,量刑得当则百姓顺服。况且治理百姓而劝人向善的人,是官吏。如果官吏既不能劝导百姓,又使用不公正的法令来处罚他们,这是反而对百姓有害而逼迫他们去做坏事。用什么来禁止呢?我没有看出来为什么适宜,群臣再详细考虑一下。”有关部门的官员都说:“陛下的恩惠浩大,功德隆盛,不是我们所能想到的。我们遵奉诏书,废除将无罪的家属罚为官奴的法令。”

正月,有关部门的官员进言说:“早立太子,以此尊奉宗庙。请求立太子。”文帝说:“我德行浅薄,天帝神明还没有享用祭品,天下人民还没有感到满意。现在我纵然不能遍寻天下贤能圣明有德的人而把天下禅让给他,却说要预先立太子,这会使我的德行更加浅薄。我怎么对天下人说?这件事暂时搁置。”官员说:“预先立太子,就是要尊崇宗庙和社稷,表示不忘天下人民。”文帝说:“楚王,是我的叔父,他年纪大,懂得很多天下的道理了,明白国家的大体。吴王,是我的兄长,慈惠仁爱而喜好道德。淮南王,是我的弟弟,持守道德来辅佐我。他们难道不是预先确立的继承人吗?诸侯王、宗室兄弟、有功之臣,很多贤能和有德义的人,如果推举有德之人来辅佐我完成未竟的事业,这是社稷的好事,是天下的福分。现在不推举他们,而说一定要立自己的儿子,人们就会认为我忘记了贤能有德的人,而只想着自己的儿子,不是为天下人分忧的做法。我认为这样做很不可取。”官员都坚决请求说:“古时候殷商和周朝创建国家,长治久安一千多年,古时候得天下的朝代没有比这更长久的了,因为这两个朝代的帝王所选的继承人一定是自己的儿子,这是由来已久的了。高帝亲自率领文臣武将,刚平定天下,就创建诸侯国,成为本朝帝王的太祖。最初接受封国的诸侯王和列侯也是各国的始祖。子孙继承嗣位,世代不会断绝,这是天下的大义,所以高帝设立这一制度来安定海内人心。现在放弃应当遵守的,却另选诸侯和宗室人,这不是高帝的本意。再议论也不合适。皇子刘启最年长,纯厚仁慈,请求立他为太子。”文帝于是同意了。于是赏赐天下百姓中应当做父亲嗣子的人各晋升爵位一级。封将军薄昭为轵侯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