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史记》 » 封禅书 > 封禅书 白话文翻译

封禅书 白话文翻译

从古以来能承受天命的帝王,有谁不曾举行过封禅典礼?大概只有由于没有看到相应的祥瑞就去进行封禅的帝王,而没有已经看到了吉兆而不到泰山去进行封禅的帝王。有的帝王虽然接受了天命,但功业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,有的帝王身已至梁父,但自身的道德还不能与封禅盛典相融洽,有的帝王布施恩泽虽然融洽了,但是没有空暇去封禅,所以前往泰山封禅的帝王很少。《传》中说:“三年不行礼,礼制必定会荒废;三年不演奏乐曲,乐曲必定会毁坏。”每到太平盛世,就要举办封禅典礼来答谢神祇,到了国运衰败的时候,封禅典礼就停止了。有的停息时间长的已经达到了一千多年,短的也有几百年了,所以封禅典礼的礼仪因此残缺以至堙灭,有关它的详细情况不能被记载并让人们知道了。

《尚书》说:舜帝用璇玑、玉衡这样的天文仪器观测天象,来调整日、月、五星反映出的四季及天文、地理、人道等的情况。然后就对天帝进行类祭,对六宗进行禋祭,对山川之神进行望祭,普遍地祭祀各种神灵。舜验视五等诸侯所执作为符信用的瑞玉,选择吉祥的月、日,会见分管四方和各州的诸侯,将瑞玉还给他们。这一年的二月,舜到东方去巡行视察,到了岱宗。岱宗,即泰山。举行柴祭,按照山川的大小尊卑依次举行望祭。接着接受东后们的朝见。东后,就是东方的诸侯。调和四时气节与月份的大小,校正日的甲乙,统一音律、尺度和重量衡度,完善吉、凶、宾、军、嘉五种礼仪,规定在进见时,各个等级的诸侯应执相应的瑞玉,三公应执荐玉的缯帛,卿和大夫应执两种活的牲畜,士应执一只死雉。五月,巡行视察南岳。南岳,即衡山。八月,巡行视察西岳。西岳,即华山。十一月,巡行视察北岳。北岳,即恒山。祭祀它们的礼仪都与祭祀泰山的礼仪相同。中岳,即嵩山。舜每五年去巡行视察一次。

封禅书 白话文翻译插图

望祀山川图,选自《钦定书经图说》

禹遵循舜帝的这种巡行视察的制度。传了十四世之后,到了孔甲帝,他不修德行,喜好祭祀鬼神,怠慢了神灵,上天赐给他骑乘的两条龙便飞走了。孔甲以后的第三世,商汤讨伐夏桀,想把夏朝祭祀土神的社坛移走,后来认为不可以这么做,于是写下了名为《夏社》的文章。后来过了八世,到了太戊帝时期,有桑树和楮树一同在朝廷堂前长出来,一个晚上就长成需要两臂合抱的大树,太戊帝很害怕。贤臣伊陟说:“妖孽不会胜过德行。”太戊便修养自己的德行,桑树和楮树的合生树就枯死了。伊陟把这件事告诉给巫咸,巫咸就祈祷神灵消除了灾祸,从此,这种事情就兴盛起来了。太戊以后的第十四世,武丁帝得到傅说任相国,殷朝因此重新兴盛起来,称作高宗。有只野鸡飞来停在鼎耳上鸣叫,武丁很害怕。祖己劝谏说:“修养德行。”武丁按照祖己的话去做了,他的王位因此长久安稳。以后的第五世,武乙帝由于怠慢了神灵,被雷震死了。武乙以后的第三世,商纣帝淫乱暴虐,周武王讨伐他。由此看来,开始时未尝不肃敬神祗,以后慢慢地就怠惰轻侮起来了。

《周礼》中说:在冬至那一天,在南郊祭祀天神,迎接白昼变长的日子来临;在夏至那一天祭祀地神,并且要采用依照乐曲节拍而起舞的祭祀形式,这样才能让神灵感受到仪式中的敬意。天子祭祀天下的名山大川,以对待太师、太傅、太保这三公的礼节祭祀五岳之神,以对待诸侯的礼节祭祀四渎之神,而各地诸侯只能祭祀他们各自封地内的名山大川。四渎,分别是长江、黄河、淮河、济水。天子在明堂、辟雍举行祭祀,而诸侯在泮宫举行祭祀。

周公辅佐周成王以后,在郊祀时以后稷配天,宗庙祭祀时在明堂中祭文王以配上帝。自从禹兴起后,就开始设立社神,祭祀后土,后稷因为指导人民种植庄稼,所以有后稷的神庙,郊祭和社祭的由来已经很久远了。

自从在周朝消灭殷朝后,历经了十四世,世道开始越来越衰败,礼乐制度都废弃了,诸侯们任意横行,而周幽王又被犬戎部族打败,致使周朝王室把京城往东迁到雒邑。秦襄公攻击犬戎,救援周王室,从此进入受封的诸侯行列。秦襄公成为诸侯以后,封地在西部的边陲地区,自认为应该主祭少暤这一西方的天神,因此修建西畤,用于祭祀白帝,祭祀用的牲畜是黑鬣的红马驹一匹与黄牛、公羊各一头。过了十六年,秦文公在东边的汧水和渭水一带进行狩猎活动,占卜在这里定居的吉凶,结果得到吉兆。秦文公梦见有一条黄蛇从天上垂下来,蛇身附在地面,蛇口停在鄜地低平的山坡上。秦文公向一名叫敦的太史询问,敦说:“这是上帝发出的征兆,您应该祭祀它。”于是修建了鄜畤,用牛、羊、猪三种牲口作祭品在郊外祭祀白帝。

在没有修建鄜畤的时候,在雍邑近旁原来有吴阳用于祭祀地神的武畤,雍邑的东面还有祭天的好畤,全都荒废了,不再进行祭祀。有人说:“自古以来,由于雍州的地势高,在四方之中神明居住的地方,所以创建了畤,用于郊祭上帝,各种神灵的祠庙也都聚集在这里。大约在黄帝的时代就曾经举行过祭祀,即使到了周代的末期也有举行过郊祭。”这些话不见于经典,士大夫们不加称道。

修建鄜畤九年以后,秦文公获得一块质地如玉的石头,在陈仓山北山坡上修筑城池、创建祠庙来祭祀它。它的神灵有时一年也不来一次,有时一年来好几次,经常是夜晚来临,光辉照耀,像流星一样,从东南方向而来聚集在这个祭祀城中,形状像一只雄鸡,发出殷殷般的雷鸣声,野鸡也在夜里啼叫。用一套牛、羊、猪来祭祀它,命名为陈宝。

修建鄜畤以后的第七十八年,秦德公已经即位,占卜以后,认为在雍邑居住吉利,“后来他的子孙把疆域扩展到黄河沿岸”,于是就把国都建在雍邑。雍邑的各种神灵祭典从此开始兴起。因为崇尚白色,所以用三套白色的牛、羊、猪作为祭祀的牲畜,在鄜畤祭天。修建了伏日进行祭祀的祠庙。在城邑的四门,分解狗的肢体来祭神,借此防御蛊灾。

秦德公做了两年国君就去世了。这以后的第四年,秦宣公在渭水以南修建密畤,祭祀青帝这位东方天神。

这以后的第十四年,秦穆公做了国君即位,因为生病,躺在床上五天没有醒来;醒来后,说在梦中见到了上帝,上帝命令他平定晋国的内乱。史官把这件事记录下来,收藏在藏图书的府库内。结果后世的人都说秦穆公上天了。

秦穆公在位的第九年,做了诸侯的霸主,在葵丘会见各国诸侯,他想在这时举行封禅活动。说:“古时候到泰山举行封礼和到梁父举行禅礼的君王共有七十二家,而我所记下来的只有十二家。过去无怀氏到泰山行封礼,到云云山行禅礼;伏羲到泰山行封礼,到云云山行禅礼;神农到泰山行封礼,到云云山行禅礼;炎帝到泰山行封礼,到云云山行禅礼;黄帝到泰山行封礼,到亭亭山行禅礼;颛顼到泰山行封礼,到云云山行禅礼;喾帝到泰山行封礼,到云云山行禅礼;尧到泰山行封礼,到云云山行禅礼;舜到泰山行封礼,到云云山行禅礼;禹到泰山行封礼,到会稽山行禅礼;汤到泰山行封礼,到云云山行禅礼;周成王到泰山行封礼,到社首山行禅礼。他们都是承受天命登上帝王之位然后祭祀天地,举行封禅活动的。”说:“我到北方讨伐山戎部族,经过孤竹国;向西讨伐大夏,穿过流沙,勒紧马匹,悬挂着车辆,登上了卑耳山;向南征伐到了召陵,登上了熊耳山,远远眺望长江、汉水。召集诸侯军队会同作战有三次,乘车来与诸侯会盟有六次,共九次会合诸侯,匡正了天下,诸侯之中没有人违背我的意志。过去夏、商、周三代帝王承受天命,和我现在的情况又有什么不同呢?”于是看出不能用言辞说服齐桓公,因而想用其他事物来说服他,说:“古代进行封禅,要用鄗上山出产的黍子,北里出产的粟,来作祭祀的食物;用一种生长在长江、淮河一带,茅杆上有三条棱嵴的灵茅,作为铺在地上的草垫子。要送来在东方极远海域才能捕得的比目鱼,以及在西方极远海域才能捕获的比翼鸟,然后还要有不召集而自发来到的奇物十五种。现在凤凰、麒麟没有到来,嘉祥的谷物没有长出,而蓬、蒿、藜、莠等秽草却生长得茂盛,猫头鹰等恶鸟多次飞来,这时还想去封禅,恐怕不合适吧?”于是齐桓公就取消了封禅的计议。这一年,秦穆公把晋国国君夷吾送回晋国即位。这以后他接连三次替晋国立了国君(惠公、怀公、文公),平定了晋国的内乱。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后去世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